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切入角度探索
2018-04-03陈勤
陈 勤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锦西中学 225234)
应该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达成的特殊综合能力,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它以数学知识技能为基础,同时又是对简单知识技能的升华,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学科的本质及表现思想,综合性与持续性都比较强.通俗地讲,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真、善、美三方面内容,“真”指的是对数学知识的严谨准确特点给予把握;“善”指的是对数学思维方法的善加利用;“美”指的是形成热爱数学智慧的心理习惯.
一、核心素养在导入环节的切入
借助初中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智慧之美产生足够的认知.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对导入环节的关注度不够,往往采取直入主题的办法,可因为初中生的思维模式可以被归入为稚嫩状态,其注意力易于分散,逻辑性不够稳定,因此,此种形式往往于课堂效率提升无补.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的前提是发现其美好,数学学科同样如此.若想让初中生热爱数学,便需要照顾到他们的心理发展习惯,使之认识到数学核心素养之中的“真”、“善”、“美”,把原来的枯燥无味数字以及冗长难解的公式朝实用工具角度转化,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容易得到提升.此类工作的最佳切入环节便是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借助简单的小故事及生活实例等,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初步的兴趣,最为关键的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之美.比如在接触到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使中国古典数学著作中的“鸡兔同笼”故事及问题成为引导题材: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按照原书解法:假设每只鸡均为独脚鸡,每只兔均为双脚兔,则鸡头和鸡脚的比例是1:1,兔头和兔脚的比例是1:2,因此剩余脚数量减掉头数量便为兔子数量.以此为思维角度,学生可以对此问题给予现代数学的解法,而教师则可以据此再次提出深化引导,要求学生尝试思考如果所有动物均去掉两只脚的情况下,此问题如何处理?总之,利用这样的故事引导加教材结合策略,既是对既定目标的照顾,也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充满逻辑化的环境下以多样化的角度处理问题,集中领悟数学所具有的无限智慧之美,发展自身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在问题处理中的融合
传统课堂教学均是以知识点的取得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目标,却不可避免地忽视了数学思维引导的作用.应该说,数学思维才是数学学习中的灵魂所在,如果没有数学思维,一切的知识点取得都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获取过程也注定是枯燥乏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核心素养中数学思维的培养视为一项关键教学目标,使原本生硬和死板的数学知识表现得更加鲜活灵动,使课堂更具生机活力.事实证明,只有借助此类教学模式,才能真正突显出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作用与魅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即利用数学具体项目尤其是问题的解决,尝试使用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等,并精准阐明自己的观点,形成更为理想的思维品质.比如在学习和二次函数实际问题有关内容时,教师即可以在基础知识讲解完成之后提出实践性更强的问题:现在准备用一段长度是L的线段,分别围成矩形和圆形,那么二者谁的面积更大?教师将二次函数列出来,引导学生发现:若矩形一条边的长度是A,那么矩形的面积便是S1=A×(L-2A)/2=AL/2-A2,而圆形的半径是r=L÷2π,那么其面积则是S2=π×(L÷2π)2=L2/4π.通过观察计算可以发现矩形面积最大状态时的极值,即在A=L/4时,问题中的矩形有最大的面积,在比较之后很容易使本问题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借助理论知识讲解之后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使之可以通过数学基础知识处理实际问题,让原本复杂的问题在条分缕析后得到呈现,并以数学函数思想为基础,以数形结合方法为辅助,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自然产生.
三、核心素养在总结评价中的展现
在课堂学习效益评价时,数学核心素养同样可以得到体现,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良好切入口.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成果的一种传统且必要检验手段,在传统思维模式之下,教学评价被放到了和考试同等的位置,这可以说是一般教师的普遍想法,而且操作起来也十分方便,但却只照顾到了核心素养中几个向度中的一个,全面性自然不够理想.因此若想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更科学培养,就一定要注意到教学评价项目的优化调整.事实证明,单纯的教材内容考核无法代表学生所有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对评价内容进行设计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内容关联度更高的数学问题,以便全面衡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学习态度.
如上面所讲,初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属于数学学科特殊的思想观念之集中表达,对其进行有效的培养,会对学生的整个数学生涯学习产生关键性影响.为此,教师需要充分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在导入、习题以及评价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思维,使之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应用数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