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果寻因 对症下药
——学生不完成作业的现状及对策

2018-11-07赵立霞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课外作业布置作业

赵立霞

(江苏省灌云县实验小学 222200)

一、现状分析

1.缺乏端正的态度

在这样的学生看来,做课外作业是为了应付老师或家长,而不得不做的事情,是学习以外的负担.因而,对做课外作业缺乏积极性,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2.缺乏良好的习惯

这一类的学生或是贪玩,他们总是先玩个够,然后再课匆匆忙忙地写课外作业;或是懒散,他们在做作业时,一会儿找东西,一会儿上厕所,更有的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最后是时间耽误不少,作业完成不多.

3.作业的设计欠妥

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对作业设计的观念陈旧,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所布置的作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二、对策研究

针对导致学生不完成课外作业的种种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以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完成课外作业.

1.端正作业态度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我们学生不是为了别人而学习,同样,做课外作业也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课外作业是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使我们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发展自身的数学能力,以便于将来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工作、生活当中.因而,必须要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老师所布置的数学课外作业.

2.培养良好习惯

课外作业作为学生每天回家必做的一项工作,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以帮助学生养成“先完成作业再玩”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既能专心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又能在玩的过程中无所顾虑.

三、优化作业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布置作业的观念,从教学内容及学生认识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具有思考、探索价值的数学课外作业,要让学生做得饶有兴趣,更要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

1.作业布置要适量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控制好课外作业的数量.适量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认真地完成作业;过量的作业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厌倦和逆反心理,最终出现不完成课外作业的现象就成了必然;过少的作业量则会使学生因为得不到及时的巩固训练,既不能提高教学效益,学生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发展.

2.作业形式要多样

课外作业的形式不能总是停留在书面作业上,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作业布置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使作业富有趣味性,从而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1)实践型作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静态作业模式,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尝试、亲历、实践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地增加体验,丰富经验,同时使得学生所学知识得到拓展延伸.比如:学完“测量物体的体积”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动手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体积.

(2)开放型作业.人在现实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因而,教师要积极发挥数学课外作业的功能,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型作业.开放型作业的形式包括:问题开放(根据条件可提出多个问题);策略开放(一题多解,要求学生融合所学知识,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结论开放(同一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答案).比如: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租车方案问题:某小学265名师生暑假中打算去南京游玩,决定租车前往,请根据表一中的数据设计租车方案填在表二中,并从中确定一套最佳方案,且说明理由.

表1

表2

学生在设计租车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认知、生活经验,并发散了思维,学生独特的想法、见解得以自由发挥.不仅解决了现实生活问题,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调查型作业.书本的知识量是有限的,但生活课堂的知识却是无限量的,我们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社会调查型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步入社会,学习知识.如:学完“保护水资源”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到自己所在的村庄、小区,调查百姓用水情况,然后写一份有针对性的“节约用水”合理化建议.这类调查型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还使得学生的个性见解得以自由发挥.

(4)生活型作业.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当中去,让学生“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 .如果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他们会特别的感兴趣,而且对相关的知识会理解得更深.比如:学完“元角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随家长一起到超市(或菜场)去购物,并帮家长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很高兴地完成了作业,这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内容要精选

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纯粹是“信手拈来”、“拿来主义”,做完教材练习,再做资料中的,很多都是低层次的重复训练,这样的作业,叫学生如何想做?如今,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数学教师要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就必须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适度,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全面性、系统性,富有思维价值的作业内容.

4.作业设计要分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水平及能力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我们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间的这种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分层次地设计课外作业,既要让优生吃得饱,也要让后进生吃得了,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在课外练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作为教师应时时刻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只要我们精心设计高质量的课外作业,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地完成课外作业.

猜你喜欢

课外作业布置作业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浅谈“快乐的课外作业”
作业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兴趣
优化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实践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