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任务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07黄宏兵
黄宏兵
(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江中小学 226533)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字、构造、空间以及逻辑等概念的学科,小学数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思维去探究世界、以数学的角度去阐释现象.但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许多误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势,教学进度的发展几乎完全依靠教师自己,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课堂结构不合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等问题俨然成为了阻碍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拦路虎”.教师需要改观传统教学理念,善用任务导学法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规范化课堂任务设计,磨练任务布置技巧与时机,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一、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改革传统课堂结构
二、规范任务设计,合理使用任务导学法
调查发现,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时主要存在以下两处误区:第一,任务驱动过于流于表面与不恰当的问题提出.第二,驱动任务之间缺乏联系性,导致教学内容混乱,不但分散了学生的专注力,更与数学学科系统性与紧密性等特点大相径庭,极易导致“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杂”的情况发生,无异于事倍功半.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需要严格按照以下两个核心原则:第一,目的性原则.问题的目的无疑是教学首要确立对象,要求做到主题明确、符合课程内容,“一语中的、言简意赅”是该原则核心口号.第二,部分探究与整体探究灵活运用原则.要求教师对某一大问题进行逐层设计,通过分解为各个小问题实现将探究内容进行串联,最终得到探究目的效果.
三、磨练布置任务技巧
任务导学法不仅需要教师科学规范的任务设计,恰当的布置时机与适宜的布置方式同样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任务之前需要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综合性考究:第一,学习情境是否创建完备.贴近生活、方式新颖的学习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更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与“触类旁通”等学习技能的培养.第二,该任务是否同时具备必须性与准确性.需要教师筛选教学内容,理清主次问题,避免无效或冗余问题的提出.第三,能够联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相关知识点时,我会联动学生已经学过的“鸡兔同笼”问题进行讲解.首先以一则例题带领学生复习该类问题的“抬腿法”与“假设法”,然后对学生讲解基本方程思想,继而向学生布置“如何使用方程解决该鸡兔同笼问题”,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提示,保证课堂进度、防止学生进入思维误区.最后,帮助学生梳理方程中“变量的选择”与“等式的建立”两个核心问题.
数学教学是一个多角度的、多层次的活动,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围绕任务导学法展开的全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全新教学模式的推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广大教师长期持之以恒的探索、摸索与改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敢于改革传统课堂结构,勇于尝试全新教学方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坚持新课改要求,高举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发展大旗,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