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
2018-04-03甲宏伟
甲宏伟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办好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这体现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寻求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另一方面,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受到冲击,面临着教育者的影响力下降、教育内容的权威性消减,受教育者存在着话语权滥用等问题。[1]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必须提上日程,这不仅能够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而且还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于当前意识形态的认同,使他们在思想上、情感上跟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同向同步。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特征
新媒体最早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主要指的是在当时还处于先进领域的电子录像。新媒体的定义,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概言之,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2]新媒体依托多平台,利用多种技术,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承载信息内容更丰富,接受对象更多。此外,还能够实现全天候即时性互动。现代社会,快节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状态,人们往往利用零碎的时间使用新媒体。例如,上下班挤公交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睡觉之前等。在这些零碎的时间里,人们所关注的信息也越来越“零碎”,渐渐形成了志趣相投的“小众部落”。小众部落的形成,一方面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分享传递;另一方面,也会使得不良信息快速发酵,影响社会稳定。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失落
有关话语权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福柯话语理论,他认为话语与权力是天然共生的,它是被赋予了权力的语言。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构建并表达、传播反映特定阶级、政党和社会群体的主导意识形态的话语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观念和相关行为进行引导、调控的权利和权力的统一。[3]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局教育话语权存在失落现象。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失落的表现
1.教育者的影响力下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凭借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无形中赋予了其话语的感召力和引导力。此外,“教育制度赋予了教育者将社会性实体转化为受教育者意识乃至人格的权力,将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内在的需要,外在的道德修养渗透到受教育者的内在品格并使么成为其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4]。但是,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的视野开阔,也加剧了信息的多元化。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在社交媒体的用户使用年龄中,90后占据37.7%,远远高于其他年龄阶段。[5]这意味着学生可以从多渠道获取信息,教师的言语和行为不再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唯一来源。多种多样的视频、社交网站使得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崇拜者。他们模仿明星的行为,深受意见领袖观点的影响。这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教师与他们的崇拜者的言语行为不一致时,他们更多的是选择排斥教师的言语。教师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减弱。诚然,我们并不是标榜教师言语行为的绝对权威性,但是,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失去引导力和凝聚力将会造成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迷失,进而引发社会问题。
2.教育内容的权威性消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权威性主要来源于理论知识的权威性和内在逻辑性。首先,理论知识是对万物发展规律的归纳总结,并经过多次论证的结论。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而言,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并能够引导人们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其次,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能够实现以理服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多是严谨的学术话语和预设性话语,话语越严谨、越深刻就越具有权威性。新媒体时代,网络话语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视频、文本、语音等形式表达出来,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知识的灌输式传播,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此外,借助网络技术,学生们能够快速地实现知识的共享。网络话语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快速的知识传播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单一的内容灌输,也削弱了教育内容的权威性。例如,微博用户“作业本”侮辱邱少云,将原本令人敬佩的英雄行为调侃为“烧烤半面熟”,对于高校学生造成误导,引发恶劣的社会影响。
3.教育对象的话语权滥用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依靠优先占有知识而具备优势,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话语权。教育对象由于缺乏资源优势而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但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便捷多样的信息获取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育对象获取信息和发表言论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以微博、微信为主要的社交平台,对国家热点问题、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地谏言献策。这些话语活动有利于教育对象话语权的实现,能够以“社会人”的身份参与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来。但是信息传播具有隐匿性,即传播主体可以完全以匿名的身份传递信息给接受者。这也决定了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的实现方式具有隐匿性的特点。当前,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信息传播的门滥较低,再加之审核人把关不严谨,从而导致网络中充斥着虚假、色情和诽谤的信息。例如,对于英雄人物“雷锋”的恶意调侃,甚至编写出丑化“雷锋形象”的歌曲,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青少年的价值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失落的诱发因素
1.新媒体观念滞后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具有信息的优先获取权,经过教师自己的理解之后,以单向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受教育者。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种信息的不对等逐渐被打破了。人们有了更多的信息来源,更广泛的信息共享,受教育者能够轻松的获取信息。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他们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而教育者对于新媒体的接受能力、使用能力普遍滞后。由腾讯微博、腾讯网所发起的“2012全国高校新媒体发展论坛”以“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发展与人才培养”主题,交流探讨了《2012中国高校微博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微观念”的滞后,是制约高校微博发展,没有真正实现微博对高校发展、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6]这里的“微观念”实际上就是指对新媒体的接受、应用和操作能力。因此,新媒体观念的滞后,使得教育者的影响力减弱,教育者的言谈举止不再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2.话语信息传播梗阻
话语传播过程是由话语传播者、话语受传者、话语讯息、话语媒介、话语反馈五大显性要素构成。[7]所谓的“传播梗阻”,主要是发生在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首先,教师作为话语传播者,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再加之媒介素养不高,影响了话语传播的效果。其次,话语受传者接受能力不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多是教育者自上而下的传播给教育对象,以考试的形式考察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会导致教育对象缺乏对知识点的理解,一味地死记硬背。
3.话语平台建设缓慢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校都已经在各大社交平台开通了官方账号,以此来增强与学生的联系,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给予恰当的引导。根据《2016年高校新媒体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校园公众号数量达到83108个,预计在2017年,将会突破10万”。[8]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其开设的华中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栏目设置清晰,内容丰富,在全国高校公众号影响力排名中,位于前列。但是,尽管各高校纷纷开设校园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很多高校在平台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特色不明显,以复制粘贴和转载为主,原创度不高。2.更新慢。很多高校及其二级学院的新媒体平台,存在半年到一年不更新的状况,粉丝快速流失。3.缺乏互动。仅单方面发布信息,与粉丝互动较少。4.传播方式较单一。以文字和图片传播为主,文字描述缺乏吸引力。对于传播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无法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综上所述,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现平台建设的不完善,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影响力。
4.话语权引导规范缺失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高校大学生由于判断能力不成熟、获取信息的不全面,无法真正了解真相。因此,在进行判断时,以主观判断为主,导致话语表达的不准确。这种大学生话语的失范,既不利于受教育者快速有效的获取信息,也不利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发展。与此同时,网络的隐匿性特点使得人们完全可以隐去自己真实的社会身份进行活动,这为网络不道德行为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同时也给执法机构对网络主体的身份识别带来一定困难。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享受新媒体时代所赋予的话语权的同时,遵守法律法规,坚守道德底线。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的路径选择
福柯指出:(话语)权力不应被看作是一种所有权,而应被称为一种战略;它的支配效应不应该被归因于占有,而应归因于调度、计谋、策略、技术、动作。所以,我们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话语权重塑的路径,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做出努力。
(一)创新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设,就必须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束缚。[9]首先,要树立平等互动的观念。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教师按照社会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基于自身思想基础和内在需要,能动地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引导;而教师的教育也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树立起平等的教育观念,增强与学生的互动,积极融入到新媒体时代中去。其次,要树立学习意识。“水不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这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保证;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了解大学生网民的虚拟生活方式,并学会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10]
(二)认同教育对象的话语权
首先,要保障受教育者的话语表达。新媒体时代,话语环境得到开放,话语平台实现了自主化,这为大学生积极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参与社会民主进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对于教育者来说,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与受教育者的对话方式,给予受教育者更多的行使话语权的机会和条件,允许把不同的思想、看法及时表达出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1]其次,要提高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涉世未深的高校大学生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中,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增加媒介素养的内容并且进行案例分析,增加理论知识的说服力。最后,要培养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最早由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提出,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意见、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意见领袖作为连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者的中介,可以将受教者的思想动态、关注问题及时反馈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实现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有效互动。[12]
(三)搭建话语权平台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新媒体平台,例如微信、微博还有网络直播。新媒体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和空间,也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和载体;而且,新媒体平台也成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沟通的渠道。因此,高校主动占领并积极建设新媒体平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至关重要。其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以新的视角和名称吸引高校大学生关注。其二,完善高校新媒体社交平台。[13]当前主流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QQ空间、微博、微信。高校应该在开设公众账号的基础上,完善平台内容,定期更新,及时收集学生们的思想状态,使得新媒体平台真正能够实现双向沟通的作用。
(四)健全舆情监测机制
首先,加强舆情监测工作队伍建设,健全舆情引导机制。加强舆情监测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健全舆情引导机制重要组织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干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的主要执行人员。所以,要积极发挥两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中的作用,使得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正确引导舆论发展方向;做好舆情检测工作,提高危机处理能力。其次,加强信息管理,时时监测舆情。高校应该以门户网站为主要平台,借助于微信、微博等载体,及时捕获最新、最全面的教育信息,传播正面信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数量和质量,正确引导舆论走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容和形式日新月异。在新媒体时代的浪潮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们分析动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原因,探索话语权重塑的新路径,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做出努力。
[1]高贵萍.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
[2]吴延俊.数字传播技术发展与媒介融合演进[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3]周炯.论微时代情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3).
[4]陈飞.道德教育话语权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9(10).
[5]绪军,吴信训.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2016)[R].北京:社会 科学 文 献 出 版社,2016:158.
[6]2012 中 国 高 校 微 博 发 展 报 告 [EB/OL].http://edu.qq.cora/zt2012/gx wbbg/,2012-12-11.
[7]李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话语有效性的因素与对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8]掌上大学.2016高校新媒体蓝皮书[EB/OL].http://mt.sohu.co m/20170105/n477875496.sht ml,2017-01-05.
[9]张金鑫,张国启.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的逻辑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5(2).
[10]张易.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1(12).
[11]胡沫.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性和具体性——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
[12]雷雯,原源.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对突发事件的影响力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13]聂红.高校官方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定位及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