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为例
2018-04-03孙明霞
孙明霞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0)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1]这是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化产教融合、鼓励校企协同育人的一个重要举措,对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应如何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才能与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行的大学生,成为文章探索研究的重点。
一、“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机遇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确定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创立了“三段式”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实现了校企共育人才与企业、社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达到校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效果,全面提升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和可能。
(一)完善的体制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依托碧桂园集团庞大产业资源,直接对接集团产业链和社会行业企业需求,针对各专业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所需的岗位素质、技术和能力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成立了由碧桂园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杨惠妍女士担任理事长的“碧桂园集团校企共同办学理事会”,提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产教融合、企业主导并全程参与、资源共享的校企共同育人机制,搭建了校企双元主体共同育人的互通平台,确保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明确的培养定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指明了方向目标
杨国强创办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这所慈善学校,既为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也为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让学生成才并有能力有本领帮助家庭消除贫根。创办人希望把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办成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以及要“像黄埔军校一样,在战争实践中培养,在岗位实践中培养”,在此基础上,学院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即:培养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能够确保有针对性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学生掌握岗位技术本领和提升专业岗位能力。创办人还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要教会学生“会做人、会做事”的高要求,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目标,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
(三)独特的教学形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了思路模式
聚焦学生职业素养和职务能力提升的需要,学院创立了“三段式”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前3个学期,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做人的品德、素质的同时,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专业基础技能技术。第四学期进行专业岗位群分流,制定各岗位群课程包,进行相对深入的专门岗位知识学习与岗位技能的强化实习实训。第五、六学期进行专业岗位职务企业实践教学培养,由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以一带一或一带二配套,让学生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开展边实践边学习边培养边提高的过程,从而实现让学生掌握目标岗位管理素质能力或技术素质能力的培养目标。“三段式”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实施,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思路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借鉴,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品德素质的积极作用。
二、“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校企双元主体共同育人的平台,发挥校企参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效地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然而,“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直接引起教学环境由校园延伸到企业的新情况,这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改变教学理念的挑战
学院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打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有相对封闭的课堂授课环境,将教学由校内课堂延伸到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教学的企业。面对教学环境的改变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冲击及引起学生思想的波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思考如何转变教学思维方式,树立起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过程,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调整教学内容的挑战
学院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校企合作育人,聚焦学生企业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与企业共同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企业实践教学方案,制定学生职务岗位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开发企业实践课程等。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实践背景,为确保在第三学期内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时进行了及时调整,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压缩为一半。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缺少社会实践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是相脱节的。因此,面对课时受压缩及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思考如何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素养、企业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学生企业专业岗位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三)创新教学形式的挑战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教学主体由单一的学校主体转变成校企双元主体,教学环境由学校延伸拓展到企业,教学组织形式由传统班级管理扩展到企业、专业、学习小组的管理形式,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扩展到实操技能等。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班级为单位进行理论授课,教学活动的时空具有集中性、确定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与信息时代对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要求也不相吻合。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组织模式,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不断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要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深入企业了解学生企业岗位实践教学的情况,及时调整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四)改进考核方式的挑战
学院建立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机制,要求聚焦提升学生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加强学生理想信念、人品人格、行为规范、素质素养的塑造,注重考核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教学的学习效果。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通过卷面成绩来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改进考核方式,探索一条合理规范的贴近实际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企业学习、工作、生活等紧密结合起来,使考核评价方式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为解决“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学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研究,逐步形成了具有碧桂园特色的“大思政”改革新模式,与专业课教学一起构成一个完整育人的教育培养体系。
(一)坚持全员育人与学生全面发展相融合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坚持立德树人中心思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遵循。
学院走出校门、走向企业,不仅依靠学校及其思想教育工作者,还依靠企业及其指导教师,逐步构建了一个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体系。一是学院构建了导师全员育人制度,搭建了“师生互动坊”平台。每位教师和管理干部都是导师,都要从事一线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岗位实践教学中,跟踪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思想动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承担了课程教学任务,当好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宣讲者,也承担了学生导师工作,当好学生导师、学生思想道德认知、道德实践的引路人,以优秀品质影响并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二是企业及其指导教师也承担起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结合企业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规章制度等实际,将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当中,通过学习、生活、专业岗位实践教学等,面向学生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真正教育好、管理好、服务好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坚持思政内容与企业文化、社会热点相融合
学院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将碧桂园企业优秀文化、社会热点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贴近学院人才培养改革的实际,不断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会做人、会做事、懂感恩、讲诚信,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研究碧桂园企业核心理念,挖掘提炼出碧桂园企业优秀文化,如我们要做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阳光企业(价值观);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企业使命);对人好,对社会好(企业精神);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品牌理念);过程精品,人居典范(质量方针);以德为本,德才兼备;不拘一格,能者居上(人才理念);做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房地产公司(战略愿景)等。并将碧桂园企业优秀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等专题结合起来,使之转化融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有效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碧桂园企业优秀文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树立起碧桂园学子“感恩、责任、担当”的形象,最终实现了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素养的无缝对接培养。同时,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还将“扶还是不扶?”的道德问题,“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法律问题以及其他社会热点等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并与学生一起从不同维度、视角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善于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三)坚持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相并行
学院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探索将坚持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起来,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聚焦专业岗位实践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需要,严格按照课程大纲和标准的要求,用心备好、上好每一堂课,重点讲解教学重难点、重大理论问题、分析点评社会热点,及时将党中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传达给学生。教师还充分发挥学院小班教学优势,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运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促进教学的双边互动。其次,全部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站,并根据中央、省教育厅文件的新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变化及时更新网络资源,为全体师生提供网络资源学习平台。教师还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建立微信群、QQ群等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改变了由单一的课堂师生互动拓展到课堂、课间、课后的师生多元交流,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第三,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教学。一是探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融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感恩文化教育、逐梦演讲坛、《我的职业价值观》《我的成长故事》等活动,创造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德育氛围。二是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到“树山村”“故乡里”“黄埔军校”三个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参观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杨国强先生精准扶贫“树山村”的实在意义,领略了“故乡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黄埔将军在战役战斗实践中成才成长的故事,增强了学生的沟通理解力,强化了团队凝聚力,锻炼了命令执行力。
(四)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
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的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首先,探索了由原来“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结果考核评价转变为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完成校内课堂教学、做好学生的考试结果的考核评定外,还认真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定,如通过走访,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情感以及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际等,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评价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其次,探索由原来校内考核转向校企共同参与具体的实施和评价考核。企业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发挥出企业的育人功能,又保证了学生企业学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实效性。企业指导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尽快融入碧桂园企业的大家庭,增强学生对碧桂园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外,还要认真做好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学期间的学习、工作等的记录、评价、考核。企业对学生考核的结果不仅为学院评定国家奖助学金、评选优秀毕业生等提供了参考价值,也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坚持专任教师授课与社会名家讲座相结合
学院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探索了将专任教师授课与社会名家讲座结合起来的做法,建立了一支由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碧桂园企业高管、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社会名人、名师大家、院领导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团队,设立了以社会名家为主导的大讲堂,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学术活动,主要涵盖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党史军事、社会热点、职业生涯与道德实践、国防安全意识等内容。学院先后举办了《形式与政策》《2017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我国及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展望》《“两会”热点“工匠精神”》等政治专题讲座;开设了党委书记“思政第一课”,《做一个人格与个性健全的大学生》《如何做一个当代大学生》《卓越的沟通成就卓越的人脉》的德育专题讲座;举办了《职业生涯规划》《以梦想的名义仰望幸福——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选择》等职业专题讲座;举办了《增强国防意识,维护国家安危》等安全主题讲座,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有实效,让学生学习社会热点、法律道德、职业生涯、形式与政策等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信念,确立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塑造了“会做人、会做事”的素质。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