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流程管理降低留置针并发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4-03郭淑华
郭淑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及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烈,因此,增加了人们就医率,输液也逐渐增多。静脉留置针具有组织相容性好、保护患者的血管、减轻痛苦、留置时间长等优点[1-2],特别是对于儿童,可以减少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3-4]。介于以上诸多优点,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为留置针在静脉内停留时间较长,并发症也逐渐增多。本文采取护理流程管理模式护理留置针,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血管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患者;(2)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
根据以上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16年1—10月于我院住院并行留置针穿刺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流程管理模式护理,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4.6±11.2)岁;留置时间3~10天,平均(5.8±3.4)天;心血管系统疾病16例,呼吸系统疾病20例,消化系统疾病10例,其他类型起病4例;5年以下护士执行18例,5年以上护士执行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7.2±10.8)岁;留置时间3~10天,平均(5.0±3.3)天;心血管系统疾病14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其他类型起病6例;5年以下护士执行22例,5年以上护士执行2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留置时间、疾病类型、穿刺技术、用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留置针穿刺步骤:(1)物品准备:输液瓶、输液器、固定敷料、连接配件、流速控制装置、留置针、消毒碘伏、棉签、止血带;(2)选择血管: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避开静脉瓣和关节;(3)消毒皮肤:范围为8×8 cm2;(4)扎止血带:消毒范围上方10 cm,不宜过紧,不宜超过2 min;(5)移动护针帽,松动针芯:垂直向上移除护针帽,左右松动针芯;(6)连接头皮针、排气、穿刺:扒紧皮肤,以15~30度直刺静脉,进针慢,见回血后再进针0.2 cm;(7)退针芯、送导管:将导管全部送入静脉;(8)松开止血带,调节滴速;(9)封管与护理:用无菌透明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保持穿刺点的清洁干燥,透明贴3~5天更换一次,夏天可2天内更换一次;(10)记录:在静脉穿刺部位粘贴标签,署名穿刺日期、操作者姓名等。并每天记录导管留置情况及特殊用药的名称、剂量、用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1)封管:应用等渗盐水5~10 ml,6~8 h冲管一次;稀释肝素溶液;(2)冲管:再次输液前。消毒肝素帽,冲管后再次连接注射器针头。
观察组:采用流程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1)根据患者的皮肤松弛情况、血管硬化程度、血管粗细程度将血管分为三级。三级血管穿刺难度大,由10年以上经验的护士执行,二级血管由5~10年经验的护士执行,一级血管可由低年资的护士执行;(2)选择合适的部位,严格消毒;(3)严格用药顺序:刺激性强的药物先输,刺激性小的药物后输;严格掌握配伍禁忌,必要时应用0.9%氯化钠冲管;(4)规范封管、冲管及掌握封管、冲管的时机;(5)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穿刺肢体避免负重,注意局部卫生;(6)发生并发症如静脉炎、导管堵塞、渗出坏死立即拔针,给予相应处理。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输液错误、非计划拔针、加药顺序错误等;指导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问卷评分(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80,不满意少于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1.5 统计学指标
数据分析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本研究中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计量资料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2.1 两组患者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渗出/坏死、导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操作方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同时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青睐。但是,留置针导致的静脉炎发生率较高,其原因为:(1)操作中软管进入静脉太短,肢体活动较剧烈引起液体自穿刺点缓慢渗出,引起炎症反应;(2)化学刺激,消毒时碘酒、酒精过多,使得消毒液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3)型号不符,选用较粗的静脉和较细的静脉留置针,套管部分与血管之间有一定的血液边流;(4)输液时药物顺序不当,高渗液如脂肪乳、氨基酸等对血管刺激性大,输液后未应用生理盐水冲管;(5)患者剧烈活动、患肢负重等使血液反流[5-6]。以上原因均会导致静脉炎,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肿胀。
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将护理流程管理应用于留置针的护理,针对留置针发生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进行讨论,收集其发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规范护理流程管理,培训、检查、监督护理人员的实施。护理流程管理模式降低了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就医过程心情舒畅,心境平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配合,治疗工作顺利展开,有利于患者的恢复,降低了护患之间的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降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7-8]。
综上所述,护理流程管理可以降低留置针并发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1]寇晓会,孙德敏,杨叶叶,等. 留置针不同穿刺角度与穿刺成功率之间关系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3):1220-1222.
[2]常雅琴,岳庆丽,杨华,等. 静脉留置针不同的穿刺方法对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259-260.
[3]闫亚敏,龚梅,李爱求,等. 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0):1558-1561.
[4]Fields JM,Piela NE,Au AK,et 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ifficult venous access in adult ED patients[J]. Am J Emerg Med,2014,32(10):1179-1182.
[5]汤奕琦. 留置针致新生儿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3):419-422.
[6]樊海英,陈宏. 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14,29(8):16-19.
[7]杨侠,余萍,刘乔. 流程管理对降低留置针并发静脉炎的应用效果评价[J].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10):297-298.
[8]何霁,黄秋鹏,庞晴. 流程管理在安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J]. 大家健康,2013,7(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