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上海市宝山区统一战线智库建设为例

2018-04-01陈晓峰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宝山区智库基层

陈晓峰

(上海市宝山区社会主义学院,上海201901)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统一战线高端智库是中央赋予社会主义学院的三大职能。将高端智库建设真正落实到位是社会主义学院贯彻中央精神的具体工作之一。区级社院结合基层社院特点探索基层统战智库工作,既是统战高端智库建设的需要,又是基层统战事业发展的需要。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在接见第十次全国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会议代表时谈到,希望社会主义学院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特色,挖掘人力智力资源,开展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充分发挥智库作用[1]。而此文所探讨的就是通过建设基层统一战线智库,提升地方统战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实现 “四个全面”战略任务凝聚统战力量。

一、基层统一战线智库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智库是指一种专门为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服务,生产公共思想和公共知识的社会组织。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思想产品、搭建交流平台、培养公共人才、引导社会舆论等。它的工作范畴包括信息报送、调查研究、人才培养、沟通交流、专题培训、决策咨询等[2]。统一战线智库同样会承担一般意义上智库的部分内涵,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特点。在2016年7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行的 “统一战线高端智库工作启动会”上,中央社院院长严隽琪指出,社院姓 “社”,社院智库也姓 “社”[3]。也就是说,统一战线智库是具有政治导向性的智库,其组成人员、研究领域、工作开展方式都具有统一战线的工作性质。基层统一战线智库的 “基层”是专指地市级及以下的范围,基层统一战线智库区别于中央统一战线智库与省一级统一战线智库。因为研究能力、面对群体与问题的差异,基层统一战线智库的研究范围、服务对象都与地方基层紧密联系。简言之,基层统一战线智库是集统战功能与智库功能为一体的地方基层组织。笔者认为其主要有以下四大特征。

(一)具有统战性

基层统一战线智库在本质上仍然立足 “大统战”格局,服务中心工作,具有统一战线工作的性质。从目前全国各地基层智库建设的实践上看,基层统战智库依托于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在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基础上建立,开展统战理论与地方热点问题研究。一方面,统战智库服务宗旨是凝聚力量,服务地方中心工作,服务统战事业发展,研究统战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基层统战智库作为统战工作的一种手段,进一步拓宽了统战工作的范围,尤其提高了针对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质量,能够深入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动态,广泛吸纳外部意见。基层统战智库在这层意义上,是地方党委部门了解、掌握党外人士思想等情况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帮助地方党委更好地把统战工作开展好;同时又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和智力优势,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并且开展针对性的理论研究,通过智库更好形成政治共识,能够极大促进地方各项工作开展。

(二)具有服务性

基层统战智库的服务性特征在三个层面得到了体现。其一,服务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由于基层统战智库的统一战线性质,基层统战智库在党委统一部署下运行,具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基层统战智库是一项政治工作,它为党委统战工作的整体部署服务,协助基层党政机关解决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各种问题。其二,服务统战事业。基层统战智库工作是通过服务统战事业的形式开展起来的,基层统战智库能够及时收集、整理并总结推广地方统战工作中的经验,提高基层统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能够结合基层实际及时向有关单位、团体传达上级统战部门最新精神。其三,服务统战工作对象。基层统战智库服务统战工作对象,尤其是党外代表人士,为党外代表人士有效参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创造条件。通过搭建研究型平台,吸引党外知识分子、党外代表人士,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大政方针的真实内涵,了解政府工作中的实际需求。通过共同开展针对性课题研究,最终形成思想共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三)具有广泛性和社会性

基层统战智库的统战性决定了统战智库具有广泛性和社会性。基层统战智库的专家队伍必然是立足基层当地建立起来的,涵盖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巨大变革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4]116,作为党外知识分子分布较高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群体组织成为了党外知识分子的聚集区。这部分统战工作对象分布在社会各个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能够广泛地代表社会上的不同思潮,特别是基层社会的呼声。为此基层智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社会性。

(四)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基层统战智库扎根在基层,基层的特点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这就要求基层统战智库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融贯基层统战工作实际,提升基层统一战线工作理论水平。目前基层统战工作由于条件的限制,很难实现有效的理论研究,统战工作的理论水平往往偏低,这就可能导致基层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好的经验不能及时总结推广,也不能从理论的高度发现基层统战实践中的问题,更不能为进一步落实工作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基层统战智库凭借整合具有较高理论研究水平的专家队伍,一方面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现实的一手素材、研究课题以及经费报酬;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基层统战人员提升理论水平,总结既往工作经验,引导基层统战工作更有效率地开展。

基层统一战线智库建设工作还能够天然地与基层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研究会、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结合起来。智库工作本身工作范围包括教育培训,作为基层统战智库载体的社会主义学院本身就具有开展党外人士教育培训的工作职能,所以两者应当紧密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学院应该充分利用基层统一战线智库整合的优势资源,提高地方基层统战教育培训工作水平。把基层统一战线智库建设和基层党外人士培训工作自然结合起来,既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智库资源,提高基层党外人士教育培训水平,也能够逐步形成稳定长效的智库工作机制。

二、基层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的途径——以宝山区为例

基层统战智库建设能够更好地为基层统战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条件。上海市宝山区统一战线智库建设工作起始于2013年12月,并于2017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了宝山区统一战线智库中心。宝山区统一战线智库依托宝山区社会主义学院与宝山区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在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中华文明继承与创新两大重点领域,围绕宝山区委中心工作、宝山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工作、宝山统一战线工作中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凝聚党外力量,服务全区工作大局。目前宝山区统一战线智库已经初步形成有人员、有地点、有经费、有内容、有机制、有组织体系、有成果的整体格局。

(一)构建 “两级组织、五级网络”的 “智库”组织架构

基层统战智库的性质决定了其独特的组织架构体系。与其他类型的智库相比,作为党政机关主导的智库,基层统战智库能够更好地利用党政机关统战资源,形成信息通畅的组织架构体系。宝山区较好地借助了宝山区各级党政组织和统战资源,形成了 “两级组织,五级网络”的组织架构体系。“两级组织”是指以宝山区社院、宝山区统战理论研究会和基层社院分院构成的区、镇 “两级组织”,涉及到全区各街镇、园区基层分院和部分机关基层分院共15家处级单位和组织。“五级网络”是指以区社院、中华文化学院、统战理论研究会为主体的网络体系;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负责同志和秘书处为主体的网络体系;以各街镇、园区,各部委办局机关单位统战干部为主体的网络体系;以社区统战工作者为主体的网络体系;以统战智库中心专家库和协作单位为主体的网络体系等 “五级网络”体系。“两级组织、五级网络”的组织架构体系构成了整个宝山区统战智库的基础,研究的领域、研究的问题都由此生成出来。通过 “两级组织、五级网络”,统战智库可以更好地将基层一线的研究材料与专家研究结合起来,保证了研究问题、研究材料的及时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构建宝山区统战智库专家队伍

在 “两级组织、五级网络”的组织架构体系基础上,宝山区统战智库通过对优势资源的集中整合,形成了对智库专家队伍的分块、分领域管理。智库专家来自统一战线和经济、社会建设等的各个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不同单位,可以让不同的思想主张得到充分交融,能够让研究成果更加全面,更具有实效性。如宝山区统一战线智库设立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书画三个专业小组,专家成员39名,区社院兼职教授69人,智库的组成人员涵盖基层、党外代表人士、体制内统战工作者、高校学者以及社区基层不同领域的专家、实践者等,从而使研究的问题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加有实效性。

(三)围绕中心、立足基层,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

围绕中心工作、立足基层实际是基层统战智库的生命线,只有让智库的研究接地气、出实效,才能将基层统战智库的工作持续开展下去。宝山区统战智库立足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和中华文化宣传两大阵地,围绕宝山区委中心工作,结合宝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主要研究重点和主要实践体现在四个层面。

1.围绕宝山区委中心工作开展研究

为了更好地凝聚统战力量,集思广益为宝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区统战智库中心每年都确定1-2个围绕区委中心工作的重大课题开展研究,如开展了 “宝山区 ‘十三五’发展研究”;举办了宝山区科创中心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专家座谈会;会同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区工商联等高等院校和团体开展了 “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宝山钢结构转型发展”等问题研究,为区委、区政府提供了决策方案建议。

2.围绕基层统战工作热点、难点开展研究

基层统战工作中有很多好的实践、好的做法,由于理论力量不足,不能在理论的高度上总结经验,基层统战智库应当引导有关单位主动挖掘自身经验,提升理论水平,围绕基层统战工作热点、难点开展研究,为基层统战服务。宝山区统战智库贯彻中央、市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宝山统战工作实际,每年列出统战智库需研究的课题清单,动员各方力量开展广泛的研究,三年来共形成文章500多篇,其中获奖作品90篇,获奖组织20余家,有效地推动了地方统战事业的发展。

3.围绕凝聚政治共识,推进智库建设与教育培训相结合

统战智库工作天然地与统战教育培训工作相结合,一方面,统战智库的智力资源能够带动基层理论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与智库中党外专家的广泛交流谈心,能够进一步取得政治共识。宝山区统战智库通过讲座、论坛、培训班等活动,在第一时间将中央精神、上海市委部署和区委要求通过“两级组织、五级网络”传递给党外人士。如我院组织了 “《统战工作条例》宣讲团”,探索了宝山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制作了 “宝山统战地图”,开展了宝山统战资源调研以及有关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同时将研究成果带进课堂,开展广泛的理论宣传活动,建立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长效管理机制,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政治共识、政治责任、政治大局、政治纪律。

4.围绕 “中国梦”,开展多形式的中华文化交流活动

中华文化作为连接中华儿女的纽带,是凝聚全民族力量,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支柱。智库依托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和中华文化学院两个平台,通过座谈会、实地调研、学术论坛、举办画展等多形式开展学术调研和文化交流活动,让广大党外人士提高了中华文化自信,强化了实现 “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也为党外人士体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平台。两大平台先后举办了以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主题的统战理论研究会年中论坛,纪念建党95周年和长征胜利80周年——《丝路画语》专题画展,以及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全国第二届新钢笔画学术展”;与统战部联合举办 “两岸四地书画展”;同时,先后两次与台北文教协会开展社区文化交流活动。

(四)构建智库运作长效机制

宝山区统一战线智库建设得到了宝山区委的大力支持,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机制规范,主要有:1.院务委员会制度,由院务委员会研究确定智库年度研究重点,制定智库年度调研工作方案;2.智库人事、财务制度明确化,智库与社会主义学院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在人员和财政经费上给予支持;3.统战理论研究指导机制,为全区统战系统提供研究重点,指导有关单位完成统战理论课题研究,形成的智库成果每年都列入区委统战工作会议并受到表彰。近几年,宝山区委书记汪泓同志多次为 《智库成果文集》作序;4.专业小组活动机制,即在智库下设立若干独立的专业小组,分别开展课题研究与调研活动,形成了定期座谈会、思想沙龙等活动模式。此外,智库建设内部管理规范化,制定了一系列课题管理、人才专家管理、课题经费管理、课题招标、评审、表彰等制度规范,确保了“智库建设”的有序发展。

宝山区统一战线智库建设是宝山区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过程中的一次创新尝试,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研究了统战理论和宝山区热点难点问题,服务了区委中心工作,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共识,贡献了才智。与此同时,通过智库的 “两级组织、五级网络”,区社会主义学院的功能得到强化,宝山区统战才智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社院的平台效应进一步扩大。接下来宝山统一战线智库将继续拓宽研究范围,发挥社院统战智库核心资源作用优势。

三、基层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的几点思考

当前我国基层统一战线智库建设仍然处于萌芽阶段。随着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统一战线智库建设已经成为全国各地重点研究、实践的领域,但是在各地的统战智库实践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通过总结这些问题,借鉴其他智库的发展经验,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的新型智库建设道路。

(一)基层统一战线智库建设面临的问题

1.基层统战智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2014年以来,全国各地社会主义学院纷纷开始了对统一战线智库的探索实践。因为起步较晚,各项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作为智库载体的社会主义学院本身并没有科学管理现代智库的经验,还不能协调统筹好统战智库的各项资源,难以形成合力。在智库运行机制、智库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智库课题研究机制以及课题成果转换渠道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各部门、各环节的衔接还不够好。

2.基层统战智库人力资源储备不足

统战智库的专家组成往往是由党外代表人士和从事统战工作的统战干部组成,培养使用党外代表人士,重视发挥他们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4]180。党外代表人士往往都具备较高的参政议政水平,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平台参与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来。但是在地方基层的党外代表人士与中央的党外代表人士还有不同之处:部分党外代表人士虽然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能够对自己所处行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可是也受到自身所处行业思维的局限,对涉及到公共管理的研究显得不够全面,完全具有智库专家能力的地方基层党外代表人士还远远不够。基层统战智库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增强发现统战智库人才的能力,提高现有智库人才的研究水平。

3.统战智库研究范围向基层延伸能力欠缺

统战智库建设的初衷是通过搭建综合平台,一方面拓宽党外代表人士表达意见、开展研究的渠道;另一方面对基层一线的实际工作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区域化统战智库仍然是站在较高的层面研究较高层次的问题,对于基层一线实际工作的研究非常少,不能对基层一线统战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二)基层统一战线智库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1.研究领域的拓展与研究重点的集中结合

统战智库要通过制度建设在研究领域的广度和研究重点的深度两个方面找到准确的结合点。统战智库研究范围的外延理论上很宽,似乎只要与基层发展有关的、与统战工作有关的都能够纳入智库的研究范围,但是由于智库研究人员多来自统战系统,真正能够形成有效研究成果的专业领域相对较窄,因而,基层统战智库有待于进一步挖掘统战智力资源,拓宽研究领域。与此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要在研究重点的深度上下功夫,基层统战智库的研究重点就是围绕中心工作、围绕统战工作,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层统战智库需要在充分调研,挖掘各类社会现象背后深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更具有实效的建议。

2.研究机制的长效性与研究手段的多样性结合

当前基层统战智库的研究机制还处于一个较松散的阶段。由于统战智库的大部分专家学者都是兼职,导致与统战智库内的专家达成课题合作意向多具偶发性,这就可能造成整个统战智库的发展过程缺少连续性。全国统战智库要建立协作网络,分层分类进行管理。只有通过建立长效性的研究机制,相对稳定的智库专家库,才能够帮助智库长期健康发展。同时,还应当探索更加多样的研究手段,整合智库资源,充分利用统战系统资源优势,建立适应基层自身特色的研究机制。

3.研究人才的多元化与研究平台的功能延伸结合

统战智库的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决定了统战智库开展工作的有效性。要重视提高统战智库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注重提高研究成果质量,提倡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具备统战政策集成的创新能力[5],探索多元化的智库人才管理机制,能够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此外,基层统战智库还应当延伸平台功能。基层统战智库作为官方背景下的智库,天然地拥有向政府职能部门反馈意见的渠道,同时又具备与党外代表人士打交道的经验,能够引导党外专家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对于统一战线智库而言,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搭建好工作平台,帮助地方基层有关职能部门解决实际问题,收集相关调研需求,做好服务工作,引导智库解决基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陈珏.社会主义学院在统一战线智库体系中的作用[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2).

[2]徐晓虎,陈圻.智库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J].中国科技论坛,2012(07).

[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启动统一战线高端智库建设[EB/OL].(2016-07-20).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7-20/7945589.shtml.

[4]中共中央统战部.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中央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精神解答[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5:116-180.

[5]张瑜.统战智库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价值和路径选择[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1).

猜你喜欢

宝山区智库基层
外婆家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小淞果”在大学校里幸福成长——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先队活动掠影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宝山区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提标改造推进会顺利召开
微智库
微智库
走基层
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