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模式思考

2018-03-31吴海晶沈倩王辉

青年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管理工作

吴海晶 沈倩 王辉

摘 要: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班导师、辅导员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应结合新媒体时代95后学生的特点,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充分利用QQ、微信、飞信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尝试新型工作模式,建立“家长—学校—寝室”三方共同管理模式,发挥家长、学校、新媒体技术三者各自的优势,不断提升日常管理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班导师;管理工作

一、引言

新媒体以其及时性、海量性、开放性著称,对于95后大学生来讲,新媒体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聊天用QQ、动态发微信朋友圈、有问题找百度、发个微博谈心情等。2016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即时通讯应用已经成为第一大移动应用,使用率高达90.7%,QQ、微信的使用率位居前二。当然,智能手机在目前高校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已经接近100%。传统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偏重于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班导师、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经常出现的画面则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手机不予理睬,导致班导师、辅导员要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同时,琐碎、繁杂的日常事务占用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想要做到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谈心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结合新媒体时代95后学生的特点,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如果班导师辅导员能够充分利用QQ群、QQ空间、微信朋友圈、飞信、微博等多个平台,发挥新媒体的力量,必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优势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功能差别较大,大学生对手机、电脑的依赖已超出预期,他们热衷于手机上网、刷微博、发朋友圈,而传统媒体则受到冷落,在传统媒体上开展工作的成效必将大打折扣。传统的学生工作需要老师和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会占用辅导员大量的时间,有时还不能将工作做到位。通过新媒体平台,班导师、辅导员应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其所好。首先,95后大学生们都很乐于使用各类交流沟通应用软件,对网络媒体的兴趣远远高于传统媒体,因此班导师、辅导员应当投其所好,利用新媒体找准有效的切入点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关注,增强时效性。其次,班导师、辅导员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可以短时间、全方面、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不受时空限制。再次,借助新媒体平台,如QQ空间、朋友圈、QQ群聊可以迅速浏览学生发布的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拓宽学生管理工作的维度,进而能够减少危机事件。最后,使用免费即时聊天工具发布信息,能够节约工作时间和成本。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日常管理内容丰富化

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思想意识传给大学生,使他们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但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视野更为宽广,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实现管理的目的,高校必然要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基础上丰富日常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了解和熟悉学生感興趣的东西,清楚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干什么,真正发挥出管理的作用。当前,智能手机是学生最常用的新媒体工具,辅导员应充分应用手机APP软件,推送引导性的教育内容,传播先进的观念,促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思想意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日常管理方法多元化

在传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常采用的是灌输式教育,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信息,此教育手段不仅影响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还达不到预期效果。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及自我意识逐渐提升,这一变化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育活动,采用多种渠道进行日常管理,例如,采用QQ聊天中的口令红包发送提醒事件,大家都会重复口令获取红包,一来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二来能够达到教育目的。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模式的思考

大学生日常管理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如日常事务、寝室行为、课堂行为和舆论引导等方面。传统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模式中,通常存在信息延迟、点对点单向灌输说教、学生不爱听和教育实效差等特点。这些传统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面向95后大学生的教育要求,所以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模式必须进行创新。首先,寝室是大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寝室行为会直接影响高校养成教育的质量,而就目前大学生寝室情况来看,宅在寝室沉迷游戏的现象严重、寝室物品脏乱、吃饭喊外卖从不出寝室门等不良生活习惯比比皆是,这些都对学生日常管理造成严重影响。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因家长不在身边,游离于校园外做出不良行为等。鉴于此,利用我校辅导员进社区契机,建立“家长—学校—寝室”共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飞信、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联合家长对学生在寝室内、外的日常行为进行实时管理与监督,充分发挥家长、学校、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实现寝室内、外的养成教育,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微信推送互动模式

智能手机与网络的结合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微信成为一个主流媒体平台。微信所具备的多功能体验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微信功能构建微信推送互动模式,能够提高管理效果。利用微信平台构建家长—学校(辅导员、班导师)—寝室模式的班级微信群、年级微信群、专业微信群以及学院微信群,以日常管理工作(上课、班级活动、特殊群体等)和学生寝室行为(上网情况、卫生习惯、生活作息、文化建设等)的检查与开展为研究对象,发挥微信新媒体即时推送、实时互动、音视频情感沟通等优势,联合家长,在第一时间将学生的不良行为消灭于萌芽状态。同时,多层面的学生—家长—学校循环型讨论群,对学生的舆论督促力量更胜于制度约束,对于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以及养成良好的公寓行为习惯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飞信发布通知模式

飞信是基于短信的一种信息交流模式,利用飞信进行日常管理时,无论家长使用哪种信息接收终端,只要具备短信功能,都能够顺利接受高校发布的相关通知,基本实现了即时信息对学生及家长的全覆盖。在此模式中,辅导员、班导师针对学生在寝室的学习行为、上网行为、日常管理中的上课行为等,可实时发送到学生家长的飞信接受终端上,与家长进行沟通。

(三)微博交流干预模式

微博可以实现博主与粉丝的差时交流与关注,博主发表微博后,粉丝可以通过评论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班级作为除寝室外學生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利用微博平台构建以“班级微博”为主的网络虚拟班级,实施“一周一人当博主”的工作模式,将现实班级工作有选择地搬迁到网络班级中,以博文的形式讲发展、做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在班级建设方面的主体性,让每个同学都能成为班风建设的主人。同时,鼓励家长关注并参与班级建设,关注学生的成长与思想,协同学校一起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此外,通过微博及交流互动内容,老师及家长都可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在第一时间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干预、思想引导、网络舆情监控等工作,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存在的隐性问题。本模式适用于网络虚拟班级建设,通过“人人是博主”的开放性管理形式,联合家长的教育力量,不断提升日常管理工作的质量,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及网络舆情监控等工作。

(四)年级QQ群沟通共享模式

对于同年级的学生来讲,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交流,更有利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同时,教师的加入也使年级QQ群更有意义,师生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在线答疑,实现师生互动,这也是对现行高校教育的一种课堂延伸。QQ年级群要采用实名制,且群名片格式是班级加姓名,保证每一位同学都用实名加入,方便管理。为了保障群名片实名制顺利开展,在建年级群之前,先让各班统计本班同学的QQ信息,然后分年级汇总,为每一个班级配备一名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班。一旦设立,永久性保留,并分年级设立,互不干扰。年级QQ群能够实现师生在线交流,也是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发布信息的平台,同时还能作为广大同学毕业后进行校友聚集和联系的平台。

五、结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迅速普及,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构建QQ年级群、微信、飞信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能够在日常事务、学风建设、宿舍文化、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和心理干预等方面发挥作用,降低学生旷课、违规违纪的比例,并养成良好的宿舍行为习惯。同时,家长通过参与学生日常管理,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共同帮助学生实现成长、成才。因此高校班导师、辅导员应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积极因素构建新媒体日常管理常态化模式。与此同时,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大学生的甄别能力还不够强,且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在交友、发表言论时无所顾忌,时常会发生违反道德和法律的情况。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班导师、辅导员应当立足新媒体平台,做好引导和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博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管理创新措施探析[J].亚太教育,2015(16).

[2]邱立楠.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8).

[3]罗香玉.论手机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日常管理产生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9).

[4]贾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新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5]杨玉军.论新媒体时代高校QQ年级群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功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

猜你喜欢

新媒体辅导员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