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爱情观探析
2018-03-31陈美霖
陈美霖
摘 要:莎士比亚作为人文主义文学中重要的剧作家,其爱情观既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个性解放、自由恋爱的追求,又强调了爱情中社会性带来的爱情秩序。笔者以《仲夏夜之梦》为例,分析莎士比亚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爱情观在创作中的体现。
关键词: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爱情观
一、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创作背景
中世纪的英国人一举一动都被顽固偏执的天主教会和日益僵化的专制主义统治政府牢牢地控制在铁腕之中。在长期高压下,欧洲终于掀起了文艺复兴思潮,引出了一条世俗化的救赎之路。人们思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倡导以人为中心,用人性代替神性,用情爱代替圣爱。此时张扬人的感性生命和自然欲望的人文主义文学也应运而生。
莎士比亚作为人文主义文学集大成者,创作了一系列集中体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戏剧。在早期的作品中,莎士比亚主要通过对爱情的热情讴歌,充分表达了冲破中世纪禁欲主义束缚的人文主义对于现世世界的热爱和眷恋。而《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这部喜剧主要叙述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赫米娅和拉山德的恋情因为遭到了父亲的反对,于是准备逃至森林。喜欢着赫米娅的狄米特律斯和深爱着狄米特律斯的海丽娜随即跟随。谁知仙王奥布朗原想帮助海丽娜赢得狄米特律斯的爱,反使拉山德爱上了海丽娜。奥布朗得知后施法挽救,重新让狄米特律斯爱上了海丽娜。最后两位恋人终于得以喜结连理,仙王仙后也终于得到了和解。
《仲夏夜之梦》作为寄托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喜剧,极大地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争取个性解放、自由恋爱的强烈要求,表明了爱情是人类天赋的感情,符合人不可压制的自然性。与此同时,莎士比亚更进一步强调了爱情中人的社会性。在爱情中,爱人间应忠贞不二、彼此信任并适度保持理性。这是恋人之间、恋人与他者之间应当遵守的爱情秩序。
二、解放人的自然性
在封建社会里父权大于一切,女儿就像父亲亲手捏的一块蜡像,可以随意被支配或者丢弃。父亲伊吉斯不顾赫米娅的自主选择,顽固地按照自己的意志,把赫米娅婚配给了狄米特律斯。两位青年人赫米娅和拉山德坚决不同意,牢牢地把爱情选择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即使众人给赫米娅灌输“父权至上”的观念,甚至用死亡或者永不许再婚配作为威胁,赫米娅依然岿然不动,并毅然决然地答应了与拉山德私奔。在他们的对抗中,两位青年人强烈地表达出人们有权捍卫与生俱来的爱欲的进步观点。
由于中世纪时期的禁锢,爱情为天主教会所禁止。在教会禁欲主义的倡导之下,婚姻变成了人类繁衍和杜绝男女苟合的工具。爱情虽然作为人类的基本权利,但是在赋予了社会含义后成为了罪恶之源,人类的自然性遭到扭曲。因此,拉山德说:“真正的爱情,所走的道路永远是崎岖多阻;不是因为血统的差异……便是因为这年龄上的悬殊……或者因为信从了亲友们的选择。”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说:“爱情里面要是掺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神圣的爱情被视作高于一切,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因此《仲夏夜之梦》中两位青年人勇敢地打破传统父权的控制,争取恋爱自由与婚姻自主,表现出了对解放人的自然性强烈的渴望和决心。这是对爱情的地位和权利的重新审视,是人权向神权挑战的过程,是鼓励人性、反对神性的呐喊,也是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追求。这里深刻地体现了莎士比亚热情讴歌了人文主义,倡导解放个性与爱欲,宣扬现世幸福,同中世纪的禁欲主义与独身主义积极展开的斗争。
三、和解于人的社会性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性得到解放,爱情也由此更为神圣,取代了上帝成为人类灵魂的归宿。但被神圣化的爱情容易使人忽略了人性的复杂性。爱情虽然在与社会禁锢的斗争中得到彻底解放,但人们要获得更大的自由,最后也必将与社会性和解。因此,《仲夏夜之梦》中的爱情并非美好单纯、战胜一切、永久長存,而是变得更为复杂,失去理智、秩序迷乱,产生信任危机等。这是由爱情的盲目性与不稳定性所致。
如果说赫米娅和拉山德是追求自由爱情的优秀范例,那么海丽娜和狄米特律斯则充分体现了自由恋爱带来的种种求而不得的痛苦,甚至在盲目追求中丧失更宝贵的人性尊严和独立的人格。海丽娜单恋狄米特律斯时,为了得到他的爱宠,甚至不惜以狗自喻,以至于在狄米特律斯面前彻底失去了自信,而狄米特律斯所作所为在她眼里却都是完美无缺的,即使是狄米特律斯爱上了赫米娅,海丽娜只责怪无辜的赫米娅,对于狄米特律斯仍然痴情不改。显然海丽娜已经被爱情盲目性冲昏了头脑,缺乏客观的判断、理性的思考与独立的人格。同样,无论赫米娅怎么皱眉、咒骂,狄米特律斯依然不可自拔地爱上了美丽的赫米娅,而不顾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的海丽娜,也不顾赫米娅与拉山德坚定的爱情。总的来说,海丽娜和狄米特律斯的爱情是单向而盲目的,这种盲目性会使其中的爱情秩序产生混乱,容易失去理性。
除了盲目性,爱情还因为影响因素复杂具有不稳定性。曾经海誓山盟的赫米娅和拉山德,因为拉山德错爱海丽娜而产生分裂,赫米娅为原来深爱自己的拉山德突然背信弃义而伤心欲绝,海丽娜也不解为何他们三个人要用恶作剧嘲弄她,四个人的爱情关系顿时变得迷乱,因此四个人都无法获得美好的爱情。
即使在仙王和仙后的梦幻世界里,爱情也并非永恒持久的,在猜疑和妒忌中也会出现信任危机,带来爱情秩序的不稳定。仙王奥布朗和仙后提泰妮娅的吵架是典型的由于两人的骄傲和猜忌。他们时常会因为误会而猜忌,而骄傲的他们又不愿认错,最后为了争抢一个印度小王子,两人的矛盾终于爆发,他们的爱情里充满怀疑和不信任,都以为对方瞒着自己另有私情。但实际上,信任是爱情里恋人之间需要遵守的重要爱情秩序,有了信任才能维持来之不易的爱情之果,后来仙后因为仙王的报复差点爱上了一头驴子,仙王后悔不已。
除了人的自然性,人的社会性依然是莎士比亚爱情观的重要内容,因为爱情自由选择中必然带来的秩序混乱和不稳定。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用了三组恋人——赫米娅与拉山德、海丽娜与狄米特律斯、仙王与仙后分别遇到的爱情问题,向读者展现了在解放爱欲之后,依然需要爱情双方保持专一稳定、保留理性认知、取得彼此信任的重要性。
《仲夏夜之梦》最后幸得仙王奥布朗施法,才让众人都获得美好的爱情。这一施法,象征的是一定的社会性约束与指引他们,从而恢复了众人原本混乱的爱情秩序,帮助众人寻得幸福。爱情秩序是爱情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必然存在,它是恋人之间需要遵守的,是恋人之间、恋人与他者之间的一个契约,具体要求指专一持久、坦诚相见、保持理智等。人文主义爱情观把爱欲从社会高压中解放出来,但社会中爱情秩序依然是爱情纯洁与高尚、专一与稳定的重要保障。它使人们不得不遵守爱情秩序,以降低爱情关系变动和混乱的风险,获得唯一并专一的爱情。
但是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表现出的爱情观依然是乐观积极的,他依然始终相信爱情是灵魂的归宿,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战斗力。如赫米娅因为爱情敢于与父权对抗,海丽娜因为爱情勇于追求心爱之人。虽然这样的爱情是一种被理想化的感情,人性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未完全暴露,但是《仲夏夜之梦》相比同时期部分喜剧来说在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还是有了进一步地思考。莎士比亚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辩证地在《仲夏夜之梦》中表现出了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爱情观,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时代先进性。
四、结语
总之,真正的爱情应是统一于解放人的自然性,自由恋爱并同时和解于人的社会性,遵守爱情秩序才能得到幸福,这就是笔者从《仲夏夜之梦》中分析出的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爱情观的核心内涵。如果说其强调解放人的自然性,挣脱的是社会教权、君权、父权对爱情的束缚,那么爱情秩序就是在无束缚后,爱人以契约精神维持着爱情的稳定。即使是自由解放的爱情,也是在自然性与社会性共存的。
參考文献:
[1]程艳琴.爱情的捍卫者:从莎士比亚的五部喜剧看莎翁爱情观的超时代意义[D].吉林:吉林大学,2000.
[2]向明媚.莎士比亚戏剧的爱情观与性别观——浅析《仲夏夜之梦》[J].南风,2016(17).
[3]王毓琦.论莎翁眼中爱情真实的模样[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
[4]朱红霞.透析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爱情观[J].绥化学院学报,2008(2).
[5]倪萍.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爱情观[J].英语研究,2009(2).
[6]刘和鸣.简论莎士比亚的爱情观[J].喀什师范学院报,1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