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红丝砚发展历程与市场前景探究
2018-03-31马爱娟
马爱娟
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有诗词赞美红丝砚:“昔者柳公权,论砚推青州。青州红丝石,奇异盖其尤。云水行赤天,墨海翻洪流。临砚动豪兴,挥笔势难收。品评宜第一,吾服唐与欧。”被历代名家誉为“四大名砚之首”的青州红丝石砚,究竟如何美轮美奂?带着疑问和好奇,我们走进历史,走进书本,走进红丝砚存在的每个时代、每个角落,走进红丝砚生成和发展的土地,走近红丝砚制作技艺传承人,走近有关红丝砚的一切存在,询问、思索、记录、探究、挖掘……
一、青州红丝砚的地位及价值
(一)历史地位
宋代欧阳修《砚谱》云:“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宋人杜绾在其赏石权威著作《云林石谱》中,也对红丝石作了精确的简述,写道:“青州县红丝石产土中,其质赤黄,红纹如刷丝萦绕石面,而稍软,扣之无声。琢为砚,先以水渍之乃可用,石之燥渴,颇发墨。”可见其对红丝砚石颇有研究。苏轼在《东坡文集》《东坡志林》中评说红丝砚曰“唐彦猷以青州红丝砚为甲”,并云“今见雪庵所藏,乃知前人不妄许尔”。
红丝砚不仅为历代文人骚客所崇爱,帝王贤相也颇钟情,以用红丝砚挥毫作书绘画为高雅之趣。乾隆皇帝在书房中备有形神俱佳的红丝砚,作书题诗,盛赞红丝砚功著文坛。他曾珍藏一方青州“旧坑红丝石”雕制的“鹦鹉砚”,其砚背篆刻手书题铭:“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祢衡成赋后,镂肝吐出一丝丝。”此砚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
(二)珍贵价值
青州红丝石色如晚霞,丝如鸡血,坚而不脆,硬而不滑。用手一握,温润如玉;轻轻一敲,清脆悦耳。作为观赏石,红丝石有着巨大的收藏价值,雕凿为砚更是妙不可言。红丝砚是文房瑰宝,其价值尤逾珠玉。
那么,极品红丝砚到底价值几何?真正的精品青州红丝砚,因其珍贵稀少和质润色美而价格不菲。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宋神宗为了奖赏他,赐了一方红丝砚。由此可见,红丝砚在当时是极其贵重的礼品。在北京首都博物馆至今还珍藏着一方清代遗珍红丝砚,砚面红肌黄纹,三边刻有回纹,清代翰林施用冰以隶书刻有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全文,异常珍贵。古往今来,青州红丝砚受到历代帝王与书法大家的高度评价与珍爱,文人墨客和收藏家们都以青州红丝石砚为珍宝,并以得到真正的青州红丝砚为幸。
二、红丝石的地质形成与开采历史
(一)红丝石的产地
青州市作为红丝砚的产地,是古九州之一,东夷文化的发祥地。青州市自然环境优越,西南部山峦起伏,集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和玄武岩地貌于一体,孕育了得天独厚的奇石资源。在青州西南45华里有一座黑山,黑山山腰有一个洞穴,这就是历代青州红丝砚石的出产地,被称为“老坑”。历史上所记载的红丝砚,大多为黑山“老坑”所产红丝石制成。最近,在青州市西南山区发现了新的矿脉,为红丝砚制作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原材料,红丝石砚文化有望得以传承和光大。
(二)红丝石的地质形成
红丝石生成于约4.5亿-5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属浅海陆台潮坪相沉积岩,岩性为泥质白云质粉晶灰岩,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红丝石呈微晶结构,夹层理构造。其形成原因是受沉积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沉积物发生频繁交替,然后在一定地质条件下而形成,属泥质灰岩。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组成,方解石含量达94%-98%,另含少量铁、锰、云母、石英等矿物和泥质物,蕴藏于沉积碳酸盐岩系中,多呈透镜状或扁豆状,俗称鸡窝状,单体规模不大,岩层上部为巨型石灰岩层所盖,开采难度非常大。硬度为3至3.5度之间,石质细腻、致密而坚实。从石质成分和硬度来看,确实是制砚的理想材料。
(三)红丝石的纹理
《青州府志》载:“外有石皮,磨去皮,见纹理,红黄相参,里黄者其丝红,里红者其丝黄。”大自然造化神奇,赋予了红丝石变化多端的石品花纹:红地黄丝、黄地红丝、红地红丝、灰黄地淡红丝,等等。设计制作者利用这些丰富的石品花纹,巧用天成,可以做出各具情态、意趣盎然的作品。在这些石品花纹中,有些黑山红丝石有一种很奇特的颜色,就是在红丝石上有些地方墨色如漆。对于这种带黑色的红丝石头,现在青州叫它黑山红丝石,以此鉴证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真心不变的永恒爱情。
(四)红丝石的分布
从地域上看,青州红丝石在青州西部、西南部山区均有分布。红丝石在地下呈三种分布状态。一是夹层状矿体,即上面有较厚的土层及岩石覆盖,下有岩石(石灰岩)为依托,中间一层约10厘米左右厚的红丝石。这与历史记载黑山洞红丝石的分布一致。“夹层状分布的红丝石,开采极为困难,必须将上面厚厚的覆盖层及岩石人工去掉,然后将红丝石取出,但不能用炸药炸,否则会破坏红丝石。它的深度随山坡的陡峭程度而变化,山坡越陡,红丝石的覆盖层越厚,开采难度越大。往往挖一个坑,纵深采2-3米即无法再向前延伸。”二是不规则散状矿体,即红丝石或存于地下泥土中,或散落于地表,独立成块,大小不一,分布无规律,采石者根据经验挖坑取石。三是厚矿层泥质灰岩,即有1米左右的较厚矿层。“其石色淡质粗、干燥吸水。”可见,得到一块好的红丝石砚原料是多么不易。
(五)开采利用的历史和现状
红丝石砚文化兴于唐,盛于宋。元代翰墨砚林之专著少见红丝砚,有关红丝石之记载,多用宋代有关资料。虽在青州黑山红丝石洞壁上留有“洪武二年”“弘治十年”等采石年代之刻字,但无唐宋采石之盛况。至明代,翰墨砚林又处兴旺时期,制砚兴盛,但红丝砚传世精品依然凤毛麟角,记述红丝砚的专著也较为少见。因为青州红丝石的构造及地下的分布状态等特殊原因,使得红丝石开采难度大,红丝石抗震性能差,所以开采和制作都用手工。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由于红丝砚被越来越多爱好者所青睐,采掘红丝石、加工红丝砚者渐多,其雕刻工艺也不断提高。近年来,许多资深学者和研究者对青州红丝砚进行研究、设计、制作,给予红丝砚高度评价,并且对其未来的发展十分关注,在红丝石砚的系统开发和研究制作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设想。
三、红丝砚的制作原则和过程
(一)制作原则
红丝砚的制作,要根据每块砚料的不同,匠心独运地因材设计、因材施艺,精雕细刻、天人合一,才能生成妙品红丝砚。红丝石砚的制作要符合人们的传统审美习惯,总体感觉应“稳定、协调、匀称”。对适合做砚的红丝石料因材施艺,顺承红丝石的天然形态,巧用天然花纹,随纹理造型,争取做到一砚一式、一品一款。逐步形成“巧用天工,因材施艺”砚品雕刻风格,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制砚路子,让青州红丝砚真正具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二)制作过程
把青州红丝石制成砚台需要经过一系列工艺。经过采石、维料、设计、起名、雕刻、磨光和配盒,制成以实用为主、观赏性强的历史名砚。
制砚的主要工具有:红丝石原料、锤头、凿子、铅笔、磨石、刻刀(粗细均有)、玉米骨头等。制石者要懂得看石。最好的砚石部分留做墨堂,鉴赏石品花纹亦放在墨堂部分(石眼除外)。开采砚石是制砚的重要一环,经制砚高手制作,可以出产精品和珍品。雕刻是制砚过程中极其巧妙精细和重要的工序。首先要选上等精制好刀料,再按大、中、小各种规格打造刀具。工匠将石材用刀具和锤头打造成砚的坯胎,进行雕刻。雕刻一般用刻刀进行阴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通雕等手法,现在又有了透雕。要使一块天然朴实的砚石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需要高水平的创作设计和雕刻。而青州红丝砚制作技艺较为高超,历代工匠功底深厚、技术熟练,通过其雕刻,不仅能充分展现红丝砚的花纹特色,更能表现红丝砚的艺术特色。
四、红丝砚市场前景可观
随着不断的开采,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曾被誉为名砚之首的红丝砚,其收藏价值及商业价值也越来越高,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就现在的情况和对未来的估计,红丝砚原料及成品仍有大幅升值潜力。近20年来,红丝砚市场出现了高速扩张的现象,市场销售总额呈几何数倍递增。2010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联合授予青州市“中国红丝砚之乡”称号。青州市红丝石砚协会成立以来,汇聚了青州市红丝砚开采、制作、雕刻、收藏的主要人才,定期邀请全国知名的制砚大师和工艺美术大师到青州进行文化交流和制砚指导,不定期举办红丝石命名、加工、鉴赏、收藏等方面的培训班,力争培养出高水平的砚雕师和赏石设计师。协会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红丝石产品开发、研究、设计、加工制作和销售体系。发掘和保护红丝砚文化历史遗产,弘扬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文化,是青州人的重要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