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论及其现实意义
2018-03-31赵雪
赵 雪
一、引言
从人类开始有意识地使用、消耗物品时就产生了消费,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消费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更多呈现出异化的迹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将关注点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转到社会实践领域特别是消费领域的分析考察,形成了消费异化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原本只是满足人需要的手段而已,如今却变成了人追求的目的,发生了异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论,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应该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系统地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实质,改善我国不良消费现状,走出消费异化的误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理论
(一)消费异化的界定
所谓异化,在哲学上是指: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外在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其产生的主要根源,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必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而被克服。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消费异化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欲求作为消费的出发点,而不是从基本的生存需要出发,终会使人的本质异化到消费品上的物化状态;它成为“人们为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以及在劳动过程中失去自由的“补偿”和逃避现实痛苦的“避难所”。从另一方面来说,消费异化其实也是资产阶级对消费进行控制进而对社会进行统治的工具。
(二)消费异化的表现形式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察觉到其实异化已经侵入消费领域,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欲望越来越膨胀且得到满足,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差别没有消除,反而加重了。通过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消费异化理论,我们简要探讨一下消费异化的表现形式。
1.消费异化创造了“文化工业”
真正的文化应该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体现着人与动物、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风格。文化的本质应该是培育良好的人性,提升人们的道德感。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逻辑和市场规律在文化领域蔓延开来,文化艺术失去了本真的创造性和个性,沦为文化工业的大批量成品,在人们对形形色色的文化商品的消费和娱乐中,批判主义黯然失色,消费主义悄然登场。文化工业以其很强的娱乐性和引导性,借助各种媒体手段,对人们进行着教化、麻痹,使人们淡忘对现实的批判、反思,具有虚假性和欺骗性,从而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治工具。
2.消费异化产生了“虚假需求”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塞将人的需求区别为真实的需求和虚假的需求。真实的需求应该是不受外力的支配,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现存社会解放出来,拥有自己真实的或现实的需求;而虚假需求则是“大多数对松弛、玩乐、按照广告来表现与消费、爱憎他人所爱憎的需要都属于这个假需要范围”。虚假需求都是外力强加的,并非个人真实的意愿,人不应该只满足于物质享受,应该追求更高境界的需要。消费社会通过制造各种虚假需求实现了需要与商品的一体化,导致了人们对物质的狂热追求,没有了对精神完善的追求和关怀,造成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人们在带有欺骗性的虚假需求中得到的满足并不是真正的幸福,而是一种“虚假的满足”。
3.消费异化使消费目的重在“占有”
消费的初衷是满足人们生活各方面的需求,然而,随着消费异化的蔓延,消费的目的也慢慢发生变化。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认为,对于物品,人们可能根本没有使用它们的要求,而是想占有它们。人们可以用钱去买他们想要的东西,即使没有一点艺术鉴赏力,他也能买到然后“拥有”珍贵的名画;即使为了“卖弄”才使用图书馆,他也可以买下一个图书馆。人们满足于无使用价值的占有,因为怕摔坏贵重的餐具和水晶玻璃花瓶,人们从来不使用它们;人们买下宽敞的别墅,却只是偶尔居住……可见,消费由手段变成了目的,为了消费而消费。现代人更加热衷于购买的过程,并不在意商品对自身有无用处,购买不是为了需要,也不是为了享用,仅仅是占有物品,享受占有的乐趣,表明一种社会地位而已。
三、中国的消费异化现象及其危害
(一)中国存在的消费异化现象
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已经彻底渗透到人们的头脑中,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中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现象越来越普遍。然而,这种现象并不是西方社会所独有的,近些年中国在全球化影响下,生产力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产生了消费异化现象。
首先,攀比消费。生活中似乎消费档次与物品的贵贱成了衡量人的符号或标志,凡事重在包装、重在价格,这与我们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做人做事宗旨是相悖的。当社会中充满了攀比,缺少了温情与实际,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会日渐凸显。其次,盲目消费。受各种新闻媒介和广告的大肆报道、虚假宣传等影响,人们往往忽略了自身的真实存在与需求,盲目从众,沉浸在购物乐趣中不能自拔。最后,奢侈浪费。如“舌尖上的浪费”,还有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消费异化带来的危害
1.阻碍人的发展
消费异化使人丧失了主体性,对物质的追求并没有带来精神的富足与快乐。同时,消费异化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2.引发社会危机
人得不到全面而真正的发展,价值取向的失落与错位加深了社会差别,阶级特权感会更加强烈,进而引发新一轮的社会危机。
3.导致生态危机
异化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资源的有限性和生产消费的无限性构成严重的冲突,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平衡破坏,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活。
四、西方消费异化论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消费异化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避免消费异化现象的负面影响呢?西方消费异化理论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在借鉴他们理论成果的同时,我们还要大力提倡和建构以使用价值为尺度、以适度消费为原则、以生态思维为根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文明消费观。
(一)引导人们树立适度消费观
消费观是消费者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行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值得我们反思,在我们国家,在不断满足人无止境的欲望的过程中,人也被异化了。
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倡导适度消费观。何谓“度”?即客观事物能够保证相对稳定存在的基础。“适度”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一直推崇的一种理念,如“中庸”“过犹不及”等。适度消费观,就是追求一种平衡、理想状态,在满足主体需要的同时必须加以限制。适度消费的观念不仅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同样适用此观念。
要想普及适度消费观,必须发挥政府的官方政策规范作用。通过行政教育等手段加强对人们消费观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节约意识,鼓励适度消费,着力培养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提出“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人们的消费观提供了道德准则。同时还应该发挥新闻传媒的积极宣传作用,通过主流意识形态来加强引导,政府要对新闻媒体加以监管,充分净化广告市场。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不得不说,我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如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森林资源锐减等。据中国科学院的报告,中国目前沙漠化的速度是每年210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每年有30个北京城成为沙漠,森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亡。异化消费造成的生态危机问题亟待解决。
物质与生产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健康的生产方式才能引导文明的消费模式,所以我们应该倡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和谐的消费观应该是一种尊重自然生态、可持续的理念,应倡导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认识到社会发展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全面发展,抵制过度消费。
(三)警惕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影响,抵制异化消费
当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是一种文化、理念、意识形态的传播,承载了太多西方消费主义味道的元素涌入我国市场,例如欧美大片、风靡世界的英语、进口名牌、西洋建筑等。面对这来势汹汹的西方消费主义,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一方面利用它的积极作用刺激我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其消极作用更不能忽视,否则会瓦解人们的斗志以及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带领人们走向异化消费的陷阱。消费主义文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整体稳定、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构建我国的和谐消费文化迫在眉睫。
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4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对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保持清醒认识,抵制异化消费,使整个社会形成最大限度的思想共识,把消费需求从物质层面努力提升到精神层面。
五、结语
马克思说:“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正由于有这两大领域的存在,才有了市场和经济。”对于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对于树立和谐消费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应该积极地改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努力消除消费异化现象,争取早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①[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②闫方洁:《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社会理论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③[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面人》[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④[美]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⑤王瑞华:《西方消费异化理论述评》[D],上海大学,2006年
⑥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