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经》在治国理政中的运用

2018-03-30覃泳钧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道德经老子

覃泳钧

摘要:在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中,老子的哲学思想得到广泛的运用。习近平提出建设美丽新中国的思想体现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任何事物的发展有其发展规律,我们要遵循这个规律去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解决好人民的问题体现了老子所追寻的安居乐俗的理想。习近平的治国之道来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来源于对世界发展的把握。

关键词:习近平 治国理政 老子 道

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231-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造。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体现在他多次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引用了很多传统文化经典或者俗语来阐述主张、表明观点、解决问题等。

一、“道法自然”与构建美丽中国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所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是独一无二性的,是万物的开始,“道”包含了阴阳二气,在阴阳二气相互交汇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和谐共同体。所谓“道”的“阴阳二气”在宇宙中来看是“人与自然”,人和自然都由“道”所产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与老子的“阴阳二气”相对应。人和自然是“道”生成的两个不同方面,但是这两者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共同体,谁离开谁都不行。我们人类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不能忘却自然,是自然提供给我们最基础的生产资料,所以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做到人與自然和谐发展。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六章:“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反复使用“足”这个字,是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知道满足,知道满足才能避免遇到灾难。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说:“现在,我们已到了必须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的时候,也到了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了……”总书记看到了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今后发展所要面临的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过去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对于环境生态资源的破坏现象十分突出,生态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老百姓的健康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中国未来的发展不仅是要关注经济水平的提升,更加应该重视的是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二、“小国寡民”与注重民生建设

百姓生活是老子极为关注的,他对于那个时代的帝王将相的要求就是做一名圣人,让百姓生活安居乐业。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也没有离开百姓而谈,民强了,国才强,民富了,国才富。

《道德经》第八十章提到“小国寡民”,这里他所说的“小”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意义上的“小”,而是指城邦,换做今天的社会来说“小”可以指社区或者乡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民生的重视程度相当的高,他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集中各种社会力量做好基础性、广泛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建设能力和共享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安定有序。这一思想正好与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思想一致。好的国家就是要让百姓生活得安逸,将人民放在国家发展的中心位置。

三、“无为而治”与全面从严治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在于党风党纪的建设,这就要求党要从各个方面严抓党风建设。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提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老子所提倡的“无为”,在很多人看来是告诉人们不要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如果是这样理解“无为”,那么就是错误的。道永远是顺应自然,并没有什么作为的,但是所有事情又是它所作为的。如果侯王将相们能按照“道”的原则进行从政,那么万事万物将会自我发展。“无为”就当下来说是要告诉我们并不是要领导者不作为,而是要求领导者按照道的方式有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首先要求领导者要有不胡作非为、知足的思维;其次不多为,就是对于百姓生活不做过多的干涉,做事要有底线;最后达到无不为。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提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作为领导者要去掉那些极端思想,去掉奢侈浪费的习惯和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中的讲话提及这些内容,是告诉党员同志们对自身作风的弊端和行为之垢来一次彻底的排查。特别是“四风”问题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风气是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也是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所以为了杜绝这些低俗之风的形成,必须牢记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样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四、“大邦下流”与建立新型外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说到:“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道德经》第六十一章中提到:“大邦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这是老子所提倡的国与国的关系,认为作为一个大国应该像江河的下游,能够容纳百川汇流,有一个大国应该拥有的包容的气度。同时老子还说:“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这是在告诫世人,人类能否和平相处,关键还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国际关系主要有两点:第一,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要保持必要的谦逊态度,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第二,重点还是在于大国,“大者宜为下”强调大国虽然在国际地位中占有主导作用,但是不能以势欺人。

那么大国要如何做才能体现出“大邦者下流”呢?《道德经》第八章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里告诉大国,应该如同水一般,对于其他事物有帮助,但是从来不去争强好胜。“居善地”,大国应该选择自己合适的国际位置,为别国的发展提供帮助;“心善渊”,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冷静的心;“与善仁”,大国应该有的是仁爱,以仁爱之心去处理国际事务;“言善信”,这就要求大国做事言说必须要有守信的准则,对自己的承诺要负责。这些水一样的特性,无不在告诉我们要学会“不争”的精神。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句话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的文章当中。这是《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内容,老子在最后一章是告诉我们,在他的心中,圣人应该做到没有占有之心,而且要尽量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这样圣人就会更加满足了;同时圣人还要学会给予,这样自己反而会得到更多。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要有这种圣人之心,摒弃小人之心。现在的国际关系,讲求的是合作共赢,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双赢是一种大智慧,所以他相继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一系列国际合作的倡议。

五、结语

今天的中国对于传统的文化的自信,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上,要将传统的优秀文化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这才能体现出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所在。老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社会治理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宋思运.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与老子智慧[J].理论探索,2017(2):60-64.

[3]韩小敬.老子的哲学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关系[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8-32.

[4]老子.道德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道德经老子
不贪为赢
为什么要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漫画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