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和当代价值

2018-03-30王琦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

王琦

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生态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指出人是自然的产物,在对自然进行认识和改造的过程中,必须以尊重自然作为基本前提。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就其当代价值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生态理论 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222-02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后,我国更是从各个方面,开展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加快了相关理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最初诞生于19世纪中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均有体现。结合各国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研究,可以将其概括为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人是自然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自然对于人而言具备先在性或者原初性,虽然人类出现后,具备原始意义的自然已经不再纯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越发显现出来,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改变人类在自然中的基本属性。必须认识到,自然包含的因素众多,人类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想要实现长远稳定生存,就必须依靠自然,这也是确保生态过程以及自然界各种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劳动联系了人与自然。人类与自然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通过劳动来改造世界,对自然中的物质交换进行调节,虽然劳动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过从本质层面分析,劳动所反映出的依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关系,可以将其看作一种处于特殊生产方式下的物质变换。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存在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互作用[1];然后,人类在认知和改造自然时,必须首先尊重自然。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指出,尊重自然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否则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这种惩罚可能基于两种情况,一是人类本身对于自然的认识存在局限性,二是虽然认识了自然规律,但是因为短视行为和野蛮行径,引发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社会想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最后,人类想要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大势所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受其本身生产方式影响,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调和的。资本主义内在的发展动机,是对剩余价值的无限榨取,而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可能会向自然界转移部分生产成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更多利润。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指出,想要真正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完成,因为“共产主义社会中的生产者能够对自身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进行合理调节,将其置于共同控制下,而非使自然作为盲目地力量来统治自己”,简单来讲,就是共产主义制度下,人们能够对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合理调节,实现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彼此协调。[2]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1)为发展提供理论依据。21世纪可以看作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强调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起步阶段。针对当前过分偏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公平及社会发展,忽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且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立足价值观与行为范式的角度,系统性地回答了怎样发展、为何发展以及建设怎样的社会的问题,可以看作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能够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指导。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启示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撑,物质生产方式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发展,不过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服从自然,否则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考虑到人与自然产生冲突的根源是人与社会的冲突,政府部门必须建立起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以制度作为保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样的理论能够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深层依据,也能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途径。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为本都是核心所在,要求统筹兼顾,反映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新趋势,可以看作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3]

(2)创新人类存在方式。人类的存在方式同样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其生态理论中,揭露出了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冲突,强调人应该追求全面发展,不断完善自我,同时也指出,对于个体而言,想要实现全面发展,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作为支撑,这里的基础条件包括了社会条件、物质条件、精神条件等,在各方面的需求全部得到满足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属于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面对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想要对人类的存在方式进行创新,需要摒弃传统价值观念及生产生活方式:一是将原本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生产方式,转变为高技术、低排放、循环化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产;二是应该将高透支、挥霍性、物质化的异化消费生活范式,转变为生态型、健康型、协调型的绿色消费生活方式;三是应该对传统价值观念进行反思,培养出能够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3)为生态文明教育指明方向。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其必然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做到与时俱进,在自身教学目标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生态文明价值观,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要求人类在追求物质及精神财富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高校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以此为指导,引导大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形成以实践为中介、主客体和谐共处、协同发展的互利关系思维模式。[4]

三、结语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发展观念,与可持续发展存在密切关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研究人员应该立足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做好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强化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将其与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为经济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指导,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金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当代价值[D].沈阳理工大学,2013.

[2]刘炳辰,王力年.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当代价值[J].商,2015,(6):76.

[3]邓夏夏.试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创新[J].遼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86-87.

[4]王怀兵.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