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2018-03-30冯翰飞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提升培养

冯翰飞

摘要: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建设优秀国家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良好文化的关键,思想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培养优秀的学生,才能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注入源源动力。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本文首先通过绪论引出论题,并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品质做了一些解释;然后对心理品质的作用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认识心理品质的基本要求;最后,对如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提升进行论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者 心理品质 培养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187-02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我国正在经历“新常态”“文化转型”和“机遇期”,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作用中地位非凡。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方面却没有很好地适应,并且四个全面建设中也与经济、政治不能很好地结合,归根结底是因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品质的关注与研究。只有全面培养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心理品质,才能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工作,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研究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度贯彻建设文化强国的重点要求,可以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增强社会群体对国家的归属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的心理素质和道德行为,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标,因此,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养有助于培养新时期所需的高素质人才。[1]现如今评价人才不仅仅依据学习成绩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看思想道德与行为素养,这样才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業的全面推进。

(三)主要研究内容

心理品质包括个体在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及个性品质中表现出来的记忆品质、思维品质、意志品质以及动机、态度、性格等方面的特性。良好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自信、认真、勤奋、坚强、执着等。心理品质从内容上可分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指敏锐的观察力、出色的记忆力、较高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非智力因素就是指高情商、广泛的兴趣、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从培养健康的情绪、学会合理认知、提高工作能力和培养良好的性格四方面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品质。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心理品质的含义

心理品质是人的重要品质,对人的个性完善和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品质是个人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征,它是多种要素结合的,体现了个体人格的优劣、个性的健全及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心理品质并非先天而成,而是后天习得的。[2]心理品质的优劣最能表现出心理素质的水平。

(二)心理品质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正确认知的前提:每个人都蕴藏着无穷的价值,当一个人自信乐观、积极向上、意志坚毅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当一个人自卑、颓废、冷漠时,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就会下降,从而限制自己能力的发挥。

(2)积极情感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者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既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3)和谐交往的条件: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用爱心、耐心、恒心对待教育对象,并包容、接纳教育对象,对教育对象产生吸引力,受到教育对象的尊敬和喜爱,与教育对象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育对象由信其师到及其道。

(4)优良个性的保证: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质,对于促进优良个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要求

(1)智力因素:当代社会,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挖掘教育对象的发展潜能,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激发学习热情,给教育对象提供发挥的空间,同时促进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形成;教育工作者应当运用敏锐的观察力和出色的记忆力将知识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者也应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补充事实链条中的不足或还没有被发现的环节。

(2)非智力因素: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各种心理品质称为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慧活动具有动力和调节功能,并对人们的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具备高情商,这样可以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能自我激励,控制不良情绪,提高交际交往能力和增强挫折承受力[3];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热情和兴趣,只有热爱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教育事业的成功;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坚强的意志,能够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克服困难;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善良、宽容、自信、乐观的性格,勇敢面对现实生活的挫折,淡定自若顽强抗争。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提升

(一)培养健康情绪

情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亲身体验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时时相伴在我们左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克服消极情绪的影响,培养健康且稳定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培养乐观的心态,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找到工作的快乐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获得积极情绪和工作动力的关键,感受生活快乐,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运用积累快乐法、音乐陶冶法和运动减压法等。

(二)学会合理认知

认知是行为的先导,不同角度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和后果。因此,我们要学会用笑容面对生活,通过合理的认知来获得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有时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会发现不一样的结果。我们需要辩证、客观地看待问题,即使发生了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也要努力去接受现实,并学会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下去。

(三)提高工作能力

能力是人们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要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良好的教育能力有: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

(四)培养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中最具特色的心理品质,每个人都有截然不同的性格。是否具备良好的性格是考核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志。培养良好的性格,要善于用真理的力量说服、影响教育对象;要用人格的力量感染和打动教育对象。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乐观、坦荡、坚毅、自信、无私的优良性格,才能为教育对象起到榜样作用,塑造教育对象的道德人格和个性品质。

四、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者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能够影响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决策、实施中的心理过程,而且能够帮助教育对象更好地发现自己,树立自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完善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张燿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人才开发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燕国材,马加乐.非智力因素与教学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提升培养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