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8-03-30王静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王静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已经得到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本文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辨缺席的现状及原因,从改革教学模式、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几个方面探索了思辨能力课堂培养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思辨能力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123-02

受当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思辨能力的培养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针对我国大学生思辨缺席的现状,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乃至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是我国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思辨能力的界定

所谓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一种反思性思维。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能力首先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它是运用逻辑推导来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换句简单的话说,思辨就是思考加辨析。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加对事物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析。中国有句古话,慎思之,明辨之,就包含了思和辨。我国著名学者文秋芳早就指出,思辨就是为了决定某东西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

思辨能力不是一个人生来就拥有的,需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积累、磨炼和更新。

二、思辨能力的特征

(1)思辨能力有层次性。思辨能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当我们分析问题时首先要区分开思考的层面,因为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同一个问题所做出的分析,得出的认识或结论常常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同一个问题展开有条理的分析是必需的。

(2)思辨能力有條理性。这也是分析方面的特征。在同一个层面上分析问题要具有条理性。

(3)思辨能力有说理性。说理就是对所做出的分析进行解释和论证,解释和论证要清晰、有力,比如,概念的使用、语言的表达要清楚、准确。理由的陈述、结论的导出要清晰、明白、有力。

总之,分析是否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说明是否清楚准确、明白有力,就是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思辨能力?如果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能做到条理清楚,说理明白,我们就可以判断其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

三、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融入语言学习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需要

随着全球化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我国急需具有出色外语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也再一次将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摆在重要的位置。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都十分重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人格完整、头脑健全、兴趣广泛的通识人才、思辨型人才,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了适应人才培养方案也将进一步地深化。如何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服务于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外语教学急需探讨和交流的问题。

教育理念的转变需要落实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资源的拓展上。健全的社会,发达的国家,绝不仅仅是器物的精巧与丰富,更在于国民灵魂的自由和思辨能力的健全。我国为了向创新、品牌经济转型,教育就必须侧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训练,而不是只重视考试。如果只偏重工程思维,离开人性的研究,就难以建立自己的品牌,难以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

2.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急需改变的需要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的高分低能现象非常严重。比如,学生们的入学英语成绩很高,可是上课的口语练习却进行得非常艰难,他们不知道如何去组织自己的语言回答教师预先给出的问题。这就暴露了同学们在多年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重点背诵词、词组以及语法,通过大量做题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口语表达中当教师要求学生用英语来表达对某种问题的个人观点时,学生往往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这种应试教育导致教学缺乏个性,学生的思辨能力缺席。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四、大学英语思辨教学融入课堂模式的探索

1.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是思辨教学的前提

思辨教学是一个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落实到教学中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操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要求教师除了超强的专业素质,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积累,更重要的是要精通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进行思辨英语能力训练的教师本身的素质就要全面。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做很大调整,注重启发式教学模式,以谈论法来安排主要教学活动。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们的问题和学习反馈。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提问的方式来敦促学生思考与主题相关的自己身上的问题。这样一来教师问题的设定就要和每课的主题相结合,关注教学目标。其次,教学方法一经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更是关键。教师要给学生注入新鲜的理念,思辨课堂注重的是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侧重于语言的讲解和练习,而思辨课堂教师的课堂设计侧重大量的讨论和问答环节,如何把语言点和问答完美结合就是我们探索的课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来适应。在预习环节,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能力结合课文的主题,设计一系列由简到难的问答题,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做示范表述,尽量用本课的语言点来对学生的回答做点评,让学生们逐渐熟悉语言点,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语言点来进行互动,这样一来在讨论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就关注和使用了语言,达到了思辨和语言的契合。

2.学生学习观念的改变是思辨教学实施的关键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超强,频频在国际大赛中获奖;同时他们的分析能力很差,在人文思辨方面能力欠缺,表现在学习中背诵和模仿能力强而分析和说理能力低下。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就是学生长期以来把考试取得高分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忽视了对自己分析概括等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专业的学习观念。思辨教学就是为了这个观念的培养而设定的。在思辨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必须大量阅读和本课相关的课外材料,查阅并提炼重要信息以完成教师事先设计的谈论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要运用提炼的关键信息点来回答教师的提问,同时还要给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更好的解决方法,学生们只有通过这样的归纳、总结、取舍、提炼的过程,才能真正做到主动学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真正成为一个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当前,思辨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在全国的英语教学工作者中已达成共识,如何将思辨教学的理念和课堂教学融合是我们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是重中之重。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孙有中教授提出了思辨教学的八大原则:目标、探究、常规、融合、反思、合作、评价和激发。我们要把这八大原则积极运用到教学中去,在备课、课堂反馈和组织课内外活动各个环节中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做到学生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同步。

参考文献:

[1]陈静.试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学周刊,2016(30):5-6.

[2]杜仓宇.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四卷),2015.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