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成语教学案例分析
2018-03-29周申
周申
摘要:成语作为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一大难点。以《发展汉语·高级综合I》一书为例,全本书共15单元,课文数超60篇,其中出现的成语有88个之多。成语的大量出现给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增添了一定难度。本文旨在分析汉语国际教育过程中成语教学案例,讨论其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针对学生教学体验的问卷调查,从而得出结论。希望在日后的汉语国际教育成语教学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成语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1.1 选题缘由
HSKK(汉语水平口语考试)的评分标准细则中显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若想要拿到更高的分数,应当在回答问题时,在保证语法使用正确的前提下,使用一些专有名词、成语,可以给予满分。这使得应试留学生们,特别是中高级学生,对于成语的好奇和求知欲极大上升。而经由许多老师反映,成语教学较难,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经常会出现学生课后再次或多次询问其含义、用法等问题。成语作为汉语中特有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和词汇的结合体,而绝大多数还存在着其深层含义。这是造成学习中文的留学生不解或误解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如此,来华留学生们却对汉语成语表现出极大地兴趣。
1.2 初步调查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共计39人,包含研究生(10人)和本科生(29人)共3个年级,根据学生学习汉语及HSK考试成绩,分布如下:
1.3 调查结果
就留学生对于汉语成语的印象而言,超过90%的学生觉得成语有意思,很想学习;近乎所有留学生都觉得成语学起来很难,是需要老师帮助解释意思和用法才能深入了解。但到了中国,使用的教材不再是针对某一个国家的教材,而是面向所有来华留学生的,而且内容更中国化,随着难度的增加,成语占比越来越大。再加上因为混班制,不能使用直译法帮助理解,这些都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增加了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授课压力。至此,调整国内汉语国际教师迫在眉睫。
二、案例分析
2.1 案例描述
案例一:课程为商务汉语,教师需要解释课文中的生词,过程如下:
老师A:好,我们来看下一个生词“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呢(板书举世闻名),举,是全部,所有的;世,就是世界;闻名就是大家都知道。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就像书上说的,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举世闻名。就是说,中国这几年来的经济发展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的。再比方说,2016年大家都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吗?
学生:……
老师A:16年的伦敦奥运会是一件举世闻名的事情。好,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学生:……
案例二:课程为中高级精读,课文来自《发展汉语·高级综合I》,教师准备了课件,打算在讲课文之前,逐个讲解成语意思和内涵。
老师B: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动画展示:画一条蛇,之后加上了脚),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刚刚大屏幕上画了什么?
学生:蛇。
学生:画上了脚。
老师B:很好,觉得怎么样?好看吗?
学生:(哈哈哈)蛇没有脚,这样就不是蛇了。
老师B:那,有同学愿意上来画一条蛇吗?(学生上来画了条蛇)
老师B:在学生的蛇身上画上脚),那现在呢,我们可以怎么说?
学生:画蛇加脚。
老师B:马国同学很喜欢的一项运动,用脚踢的球,叫什么?
学生:足球。
老师B: 脚又可以叫做”足”,那我们可以说?
学生:画蛇加足。
老师B:嗯,画蛇加足,听上去还是有点奇怪,想想看,“加”可以换成什么?
学生:画蛇添足!
老师B:对,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画蛇添足的故事。(播放画蛇添足的故事小视频,播放完视频后老师展示出成语的含义)
2.2 案例分析
在案例一中,老师A 按照逐字逐句的方式解释成语中几个语素的意思,再将每个字的意思结合起来,用来解释整个词语的意义。这种方式能简单地解释清楚,但不适用与一些有内在含义的成语解释之中。
而教师B将听说法、演示法等多种方法结合,从字面上解释成语含义,再结合故事,使得学生们了解掌握其成语的整体含义。但使用这种方法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会让汉语老师花费很多时间在成语的讲演上,而且使用这种方式,学生能深刻理解成语含义,但不能有效理解句法和使用语境。
2.3 目前留学生所存在的困难
现阶段留学生主要通过教师讲解来学习成语。因汉语教师的水平不同,导致讲解水平的不同。有些汉语老师习惯用逐字逐句的方式讲解,这却促成了“以偏概全”的偏误,使得学生习惯性的用这种方式理解成语。接触成语的留学生往往处于中高级阶段,学生很容易因已掌握的语义而干扰理解:比如“白头偕老”,学生在理解时,出现了“白头发的人都叫老人”这样的理解。学生将已經掌握的目的语带入,认为“老”是指老人,从而产生偏误。
另外,由于成语大多数存在着其感情色彩。能力较好的留学生凭借着字面含义最多引申到内涵意义,而无法掌握其色彩意义。当然,留学生文言知识的匮乏造成了理解成语内涵意义的障碍。还有,对于成语的固定搭配或是句法、语用功能的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们。
三、改进方案
王若江在2001第3期《华文教学与研究》发表的《留学生成语偏误诱因分析》中指出,适合外国人需求的成语词典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音;语义解释(字面义;深层义;感情色彩);语法解释(词性;语法结构;语法功能);语用解释(适用范围;限制条件;句型选择;相应的否定表达)。也就是说,作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我们应当明确,语音、语义、语用这几个方面是应该得到明确解释的,花在这方面的时间,不可以吝啬。要想解释清楚某一个成语,教师的教学过程必须经由字到音、语义到内涵、感情色彩再到语用环境这几个方面的统整讲解。这一环节的贯彻,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为专业的语言功底,一定的文化涵养以及用以辅助的绘画技巧(主要用来以展示、绘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当然,对于不同等级的留学生,成语讲解也应当分层次进行。针对初中级留学生,教师应重点介绍或讲解包含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成语,无需太强调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初中级阶段主要任务是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不要让学生对成语产生畏惧心理。针对中高级留学生,结合文化背景的同时,重点强调语用语境和句法结构,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成语的使用,从而帮助学生在考试或是日常交际中更加准确地运用所学到的成语。
参考文献:
[1]李博轩. 马达加斯加学生汉语成语教学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6.
[2]曾艳. 留学生汉语成语课程设置可行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李喆. 对外汉语教学中故事类成语教学方法的探究[D].河南大学,2014.
[4]王若江.留学生成语偏误诱因分析——词典篇[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03):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