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2018-03-29

船舶职业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区域

陈 敏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既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也是教育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既是一个薄弱环节,又是一个教学难点。近年来,虽然实践教学在许多高职院校得到高度重视,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职业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或特色实践教学模式,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从整体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智力资本提升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1 关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

1.1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相互关系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与区域经济建立起相互需要、相互依存的关系,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来看,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互动模式经历了“威斯康星”为代表的高校主导模式、以“硅谷”为代表的“产、学、研”三结合模式、以“相互作用大学”为代表的地方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共生模式。其运行机制是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在共同目标指引下的紧密结合,其核心是“以地方为中心”,基本发展战略是使学校与所在社区的企业、民众及政府之间建立积极的、双向的伙伴关系。2003年,英国颁发了《高等教育的未来》白皮书,书中也指明了“强化大学在支持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此外,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法国的工程师培养模式都具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与共生的关系。[1]

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区域竞争力理论、三螺旋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均充分论述了实践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区域竞争力理论认为,以智力资本提升为目标的高等教育的“国民素质与科学技术”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三螺旋理论认为,政府、企业与大学是现代社会内部创新制度环境的三大要素,这些要素根据社会需求而有机结合,形成了三个要素交叉影响的三螺旋关系;非均衡发展理论认为“产业结构更新、技术创新、区域劳动力质量”是区域经济向高梯度发展的根本动力,而高等教育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的主要依托,是实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的关键所在。

1.2 基于智力资本的职业院校区域经济增长实践教学体系

智力资本是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所有无形资源的总和。智力资本分为三部分,即H-RS结构,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结构资本。区域创新系统是指企业及其他机构经由以根植性为特征的制度环境系统地从事交互学习。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范围内政府引导下的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及其他非营利机构等提供智力支持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集成。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要体现院校所在区域的特色,同时也要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与所处区域范围内的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开展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联合共建方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通过院校与区域智力资本模型中相关要素的互动来实现的,高职院校的校内外实践环节相互贯通、相互推动,共同作用于区域智力资本的提升,从而为地方经济增长培养创新人才。

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内容

基于智力资本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区域增长为导向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即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上,采取了社会认知、岗位体验和项目参与的三位一体、相互制约和关联的教学模式。在其探索和实践中建立CS应用模式,即课程实践与专业实 践 (Curriculum practice、 Specialty practice)应用模式;在专业的学科与课程实践过程中,进行以智力资本提升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研究。该实践教学模式包括四个层次,即目标层、平台层、内容层和途径层。[2]

2.1 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目标层

目标层是校企合作模式的核心,是整个模式的理论及实践动因。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目标和宗旨。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指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即人才培养范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此目标导向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社会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其服务宗旨是“以区域智力资本提升为导向,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为核心”。

2.2 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平台层

平台层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条件。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中,在区域智力资本增长模型下,通过学校与社会机构、企业合作,搭建各类不同渠道的实践教学平台,签订多种培养人才实践教学合作协议,并通过项目牵引、资金支持、岗位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

2.3 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内容层

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社会认知、岗位体验和项目参与。社会认知实践主要包含学生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认知,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关机构设置及运行模式,其实践形式主要以社会调查为主,其目的是为其以后项目实践、专业实践及实际工作打下基础;岗位体验主要是学校通过与校企合作或校地合作的单位,给学生提供实践工作岗位,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践操作实习,其形式为岗位工作为主,目的是实现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和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项目参与是指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践,即CS应用模式,项目参与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及分析的能力。上述模式的三个内容既可以相对独立,同时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3]

2.4 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途径层

校企合作实践主要依靠三种途径,即项目牵引、资金支持和岗位实践。项目牵引主要是通过课程实践和专业综合实践项目的参与和认证,从而达到实践的目的;资金支持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学校安排相应的模拟实践教育场所和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参与实习达到课程或专业实践的目的;岗位实践是通过校企合作或校地合作提供相关工作岗位,学生在对口专业岗位上参与实际工作,从而达到实践的目的。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要想顺利进行,必须要有相应的机制推动实施。该模式的动力机制就是学校通过这种模式达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对于校企合作的企业来说,主要是通过该种实践教学过程,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同时通过项目、岗位支持获得成本较低的智力支持,合作双方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3.1 构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实践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构建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从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的角度,培养适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课程建设。

3.1.1 专业课程实践

该实践内容主要是以课程为单位,对应理论教学内容开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项操作技能,在实践中加深理解理论课程中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处理方法。作为专项实践,每门课程可采用分项目或分任务的实践操作方式,以提升学生处理某一问题的实践能力。

3.1.2 综合模拟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未来的工作既具有应用性又具有综合性,各不同岗位的工作不仅体现了对具体业务能力的要求,而且还体现了对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综合模拟实践不同于专业毕业实践,是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就开始接受的综合训练,即开发综合实践能力。该层次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专业岗位所涉及的多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和专业课程实践相衔接,在综合模拟实践阶段要增加按实际工作岗位开展的综合实训内容。

3.1.3 企业岗位实践

企业岗位实践一般要求学生在大中型企业中进行岗位实践,该环节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检验。

3.2 建设有利于综合素质培养的仿真实验室

3.2.1 建设目标

建设一个融合管理、智能制造、信息资源为一体的全仿真实际工作环境、模拟现实操作的实践教学空间,以实际工作岗位或项目为导向的课程任务的学习与演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充分融合,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培养模式。

3.2.2 软硬件建设

实验室软硬件主要是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网络及网络设备、相应软件等。高职院校专业实践课程运行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室、电子模拟实验室、VR实践实验室和现代企业管理U8系列。在此基础上,建立专业课程按多个模块划分的实践教学规范和程序,并建立各门实践课程的质量控制标准。

3.3 建设稳定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它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专业所学,结合行业特点,将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及应用条件与国家或行业统一的管理制度及条件进行对比,并应用专业手段进行分析,研究实习实训基地的制度特性并按照行业标准进行评价,最后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加以改进,这样才能达到专业实习实训效果,从而使实习实训基地发挥最大效用。

3.4 制定有利于引导学生创新实践的考核办法

实践教学效果取决于实践教学本身的质量,但如何考核实践教学质量是实践教学所面临的难题。高职院校制定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应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强调考核内容的层次性和考核方式的多样性,为学生搭建一个考核内容层次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行为过程化的专业实践教学考核平台。具体考评体系为:第一,对于基本实践理论知识考核,建议采用检验性测试方式;第二,对于基本技能考核,建议采用验证性实验的方式;第三,对于设计能力的考核,建议采用设计性实验方式,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报告;第四,对于综合实验的考核,建议采用综合性实验的方式;第五,对于创新能力的考核,建议采用探索性实验,具体可以采用撰写研究论文、专题报告等。[4]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区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分割区域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