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工种引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分层次教学改革探究
2018-03-29齐蕴思孙程程杨文林
齐蕴思,孙程程,杨文林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0 引言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评价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的要求,我国从1994年开始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该制度的建立主要是期望以职业资格认证的形式来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提高人才评价机制的科学性,维护就业市场秩序,实现用人的公平性。总体来看,设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仅加快人才强国建设而且对该战略的实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在我国现存的各类职业资格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一些职业部门、行业自行为本部门、本行业专门设立的,据不完全统计,这类不规范的职业资格多达2 000余项,并且有些职业资格还相互交叉重复,进而造成证书多、考试泛滥的严重现象。针对这些无效泛滥的职业资格,国务院从2014年开始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实行了“七连消”,至今累计已取消了70%职业资格,其中包括涂装工。国家此举措,是为了降低就业创业门槛,简政放权,让一些具备实际技能却没有资格认证证书的人员发挥他们在工作中的作用,并杜绝这种证出多门、监管失职、技术体系不完善及法律法规滞后等问题的再次出现。
减少各类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种类,并非要取消所有职业资格,更不是要取消职业资格制度,而是为了维护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保障我国职业资格认定和许可地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对人才的评价。目前,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面,我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职称评审,二是职业资格制度。职称评审可以弥补职业资格制度所不能评价的部分。此外,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来评价技能人才,即将社会、企业、职业院校对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评价和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人社部等部门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深入进行“职称制度、职业资格制度”的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建立起以职业素养、技能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制度。[1]通过上述措施,不断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提高人才评价标准,完善人才评价服务。
1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资格现状
2016年12月16 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中,有151项被拟列入职业资格目录清单。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原鉴定工种船舶装配工种被取消,在目录清单中没有合适的鉴定工种,经过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决定用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2010(机械) 三级证作为替代。第一次鉴定结果是第一批通过率66.7%,第二批通过率60.7%,总体上达到预期目标。AutoCAD2010(机械)三级证在船舶行业内认可度有限,不能很好促进就业工作。经过论证,船舶工程系决定开拓焊接中级工作为技能鉴定第二工种,解决现有技能证单一问题,同时也极大促进就业工作。
2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鉴定分班方案
重新组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班级,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水平、兴趣和愿望自行选班上课,学号保留原学号,只是按照鉴定工种需求组建班级(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组建一个焊接班试点)。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权,将学生作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2]重组的焊接班实行焊接中级工技能鉴定制度,技能培训工作移交给材料工程系实训中心,由船舶工程系支付材料工程系经费,技能鉴定费用交付材料工程系使用。同时,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焊接班级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其校内实习由过去的2周变为3周,缩减理论教学时数,增大实践教学时数,满足焊接技能实训需要。对焊接班级教学环节作相应的改革,第三学期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全面开设专业课,焊接班级的课时相对缩减,改变专业课一味追求系统性的传统做法,删除理论性强而实用性差的内容;实行以项目为载体的“一线三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并使用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探中学”,指导和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对技术技能做到灵活运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专门为焊接班级开设焊接中级工理论选修课,进一步加强焊接理论学习。[3]
3 教学改革实施内容
调整一个焊接方向班级作为试点班级,系教师做好分班分层次教学的动员工作,讲明实行分班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做法。把船舶工程技术专业16G115、16G116和16G117按照学生意向进行重新组建教学班级,重组后的16G117班作为焊接试点班级。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用的教学模式及方法。经商讨,决定对焊接班级教学环节作相应的改革: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在第一学期船舶建造基础课程中电弧物理部分、熔焊原理部分内容及焊接应力与变形随热循环的变化等内容进行缩减,对于能指导实际生产的实用性较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要力求讲深、讲透;船舶建造基础课程当涉及到焊接知识时,教学在实习当中穿插进行,实习过程主要练习焊条电弧焊的引弧、运条和平敷焊的操作技术,同时练习气焊与气割的操作,讲课内容与操作练习需同步进行。如在气焊气割练习中穿插讲授气焊气割知识,在焊条电弧焊练习中穿插讲授焊条电弧焊理论知识,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讲的理论知识可立即运用于实际操作中,通过实际操作又可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及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及时、灵活地指导实际操作。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后,学生均回到原班级继续学习。
焊接试点班级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加以考虑:班级管理容易产生混乱,班主任工作量加大,学生干部队伍临时建立与老班级干部交叉问题;任课教师课堂组织难度增加,期末成绩录入变得繁琐;焊工培训及焊工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投资比较大的工作,教学运行经费远大于正常班级学生;由于首次实行此方案,经验不足,焊接中级工技能鉴定的通过率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未通过的学生下学期还可以自愿参加鉴定AutoCAD2010(机械)三级证;焊接试点班学生的核心技能改变后,课程体系的改革还需加以完善;技能训练结束后,不定期组织焊接应用实践活动或大赛,为学生保持技能水平提供平台;促进就业的效果有待于检验。[4]
职业院校肩负着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分班分层次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依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选班上课。在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外,在就业方面,学生多了一个选择方向,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使培养出的学生步入社会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总之,以技能为引领的分层次教学,仍需进一步累计和总结经验,以期能够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