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8-03-28朱艳
朱 艳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22)
0 引言
1 集群式模块课程的理论基础
集群式模块课程于1965年,由美国马里兰大学工业教育系主任麦利博士提出并实践。所谓职业集群是以职业准备为目的将各类职业归并起来的集群。每个职业集群包括若干个具有相似内容或技能水平的职业。引入集群理念的课程模式,结合集群的特点,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与集群中职业发展相关的课程,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胜任同一集群中的其他职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有较大的就业弹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也受到了我国学者和教育专家的关注。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蒋乃平等人开发了“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命名为集群式模块课程。其中“宽基础”是根据同一职业集群中职业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关课程,主要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活模块”是着眼于同一职业集群中的某一职业,主要传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契合教育发展规律,最大程度地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就业机会和范围,加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终身教育的宗旨,有利于解决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发展中不相适应的问题。
2 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与高职教育
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既要着眼于同一职业集群中不同职业的共同性,也要兼顾其差异性。通过依托不同的模块,承载不同的知识点,根据不同专业的学习要求,系统地整合和分类。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以“宽基础、活模块”为核心,以培养某种就业能力为目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同一集群中不同的学习板块,满足学习需要。集群式模块课程尤其契合高职教育的本质,具体表现如下: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为高职毕业生直接上岗做好准备,有利于高职毕业生的有效择业,为他们创造最大的就业空间;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同一集群中的多种学习模块,不但能够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了解同类集群中其他职业的特点及需求,学生有机会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就业取向,为学生优质择业创造条件;课程设置更加丰富,涵盖职业素养、心理素质、就业指导等课程,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课程体系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准备为目的,以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需求为指导,以高职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为基础,解决企业、学校、学生之间的需求矛盾,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持续性发展。
3 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与高职英语
3.1 高职英语课程的设置状况
目前,高职院校以开设英语基础课和行业英语课为主。英语基础课程的内容以日常英语交际知识为主,通常以某个日常话题为主题,其呈现形式靠近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行业英语课程主要设置在某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学生只能学习本专业的行业英语,教材内容普遍是某专业基础知识的英文翻译版,介绍相关术语的英语单词和英文表达形式,授课形式还是以分析课文和记单词等为主。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是通过增设相关专业的行业英语课程来体现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贴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3.2 高职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高职英语与本科英语相比,更注重职业性,而本科英语则更注重学术性。高职英语在兼顾自身学科的基础性和适应高职的职业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虽然在不断改革,不断探索,但仍存在问题。
3.2.1教学定位不够准确
高职英语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未来岗位上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英语课程既要重视传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充分兼顾其与其他专业的内部联系,突出体现高职英语教育的开放性和服务性。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发展状况稍有滞后,教学目的与企业和行业的要求相距甚远。有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定位不准确,依然按照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内容制订学习方案,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缺乏实用性,不能适应某一职业或职业群发展的要求。
3.2.2教学观念与内容比较陈旧
在动物学科研究的过程中,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互译必不可少,如何提升专业学生英文阅读及翻译技巧尤为重要。动物学科英语具有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注重客观事实,表达准确、精炼和正式等特点。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使用语法隐喻理论可以有效地完成科技英语的翻译。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将探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理论在动物学科英语翻译研究的应用,希望可以为今后动物学科英语的翻译提供借鉴。
高职英语教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学内容。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性,教学内容只是本科院校的简单版,重点讲解语法和分析段落文章,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这样的英语课程是乏味的,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有的院校英语教材不变化,早已跟不上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有的院校忽视英语与其他专业的内在联系,大量削减行业英语课程,只开设基础英语课程,一旦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后,全部撤下英语课程;有的院校忽视英语教师的“双师型”培训,教师缺乏市场调研,不了解学生所从事职业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实际需求,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施行同一的课程标准,采取同样的教学策略,导致教师“长不高”、学生“吃不饱”、企业“用不上”的现象发生,造成英语教学与市场需要的严重脱节。
3.2.3教学模式和评价体制缺乏创新性
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要结合专业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依然以“灌输”为主,缺少英语模拟情景训练,缺少行业信息的渗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考评方式还是以单一的笔试为主,几乎没有情景实践能力的测试。教学过程中仍以课堂上讲授书本为主,没有充分利用课下碎片化的时间和网络上的资源,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这种由来已久的传统授课模式根本不适应企业和行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
3.3 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将集群式教学理念引入高职英语教学,符合英语学科的基础性和职业性。通过对不同职业的分析和研究,将其划分在不同的职业集群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同一职业集群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实际需求,普及英语基础知识,重点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技能。为了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且兼顾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同一集群中不同的英语学习板块,通过创新考评模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最终保证教师“长得高”、学生“吃得饱”、企业“用得上”,保证学校教育与企业发展的“无缝对接”。
4 高职英语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高职英语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从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尊重英语课程在整个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有的放矢,恰如其分。
4.1 划分职业集群
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本学校不同专业对英语教学的职业要求和就业需求状况。根据调查结果,划分不同的职业集群,建议先以院系为单位进行分类,然后再对同一集群中的不同职业进行分析,针对每一个就业岗位开展调研。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确定集群中的英语教学模块“清单”。除了在行业和企业中进行调研外,还要在学校内部进行调研。向集群中的专业课程教师进行咨询,了解专业教学对英语课程的需求,还要向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就业取向。
4.2 设置课程模块
模式的设置既要广,又要精,即“宽基础”和“活模块”。“宽基础”着眼于培养学生在同一集群中不同职业的择业与专业能力。考虑到不同职业的内部联系,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设置英语课程内容。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学习水平又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通过介绍英语学习的技巧,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的应试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同时,要关注同集群中不同职业的横向联系,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搜集与语言文化发展相关的职业背景资料,了解集群中不同职业的演变与发展状况,体现语言在实际生活中对于不同职业发展的作用,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活模块”着眼于培养学生某个岗位的直接上岗能力和晋升能力。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针对某个岗位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一集群中按照不同职业设立大模块,大模块中按照不同岗位设立小模块,小模块中按照英语学习目标设立小小模块。学生在完成基础模块学习后,选择本专业或者相关岗位的英语学习模块,将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学习相结合,掌握相关术语的表达方式,熟练地进行职场中的日常交际。模拟情景学习内容,从工作案例或者工作任务入手,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顺利地直接上岗。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晋升能力,还可通过介绍本职业中涉及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客户群体等知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3 制订考评形式
集群式模块课程采用必修和选修两种形式。“宽基础”部分的课程采用必修的形式,针对不同集群中的职业发展要求,合理调整对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的测试比例和考试难易程度。有些集群中的职业英语听说水平要求较高时,则应提高测试中的听说比例;有些集群中的职业对于英语综合水平的要求较低时,则考核标准可以降低,反之则提高一些。基础英语也可以尝试以证代考的形式,以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参考。“活模块”部分的课程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比如金融集群中的学生,他们除了完成必修课程金融英语大模块下的“银行从业人员”“理财师”等岗位的小模块的考核之外,还可以选修证券英语、保险英语、会计英语等大模块下的证券经纪人、保险经纪人、会计从业人员等岗位的模块课程,并参加考核。考核内容以专业场景中的实际交际用语和相关行业背景的知识为主,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展现与专业相关的案例等。考核内容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课上学习与课下自主学习相结合。以促进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或者听取学术报告来提高实践能力。
5 结语
高职英语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发挥英语的开放性和服务性,有利于解决高职英语教学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并最终有利于解决高职院校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将以某一个集群为例,进一步开展实践研究,构建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