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和多层螺旋CT检查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的对比分析

2018-03-27孙道仙侯健孙海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

孙道仙 侯健 孙海燕

【摘要】 目的 观察膝關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CT的价值。

方法 10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MRI进行检查诊治和重建, 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诊治和重建。观察比较两组重建后图像情况以及观察指标。 结果 MRI和16层螺旋CT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诊治的图像质量均相对较高, 立体感强, 无明显失真现象, 便于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前外侧束长度为( 27.13±1.28)mm, 夹角为(69.52±2.15)°;后内侧束长度为(45.38±0.84)mm, 夹角为(81.49±1.87)°;厚度为(5.33±0.27)mm;宽度为(11.18±0.45)mm。

对照组前外侧束长度为( 26.59±1.32)mm, 夹角为(69.45±2.11)°;后内侧束长度为(45.32±0.86)mm, 夹角为(81.54±1.91)°;厚度为(5.31±0.25)mm;宽度为(11.20±0.45)mm。两组患者PCL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无辐射, 分辨率高, 除表现膝关节韧带情况外, 还能反映其周围软组织情况, 可多方向任意角度观察。多层螺旋CT 技术, 影像分辨率较高, 经后期处理, 也可获得膝部的立体结构。结论 MRI和多层螺旋CT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过程中均有良好效果, 相比而言, MRI略优于多层螺旋CT, 两种方法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8.029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 常见原因是对抗性体育运动, 最常见于篮球、足球、排球和滑冰运动, 少部分见于交通伤和跌倒等。损伤后膝关节会严重不稳定, 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1]。MRI和多层螺旋CT是临床检查中常见的两种交叉韧带损伤影像学检查方法, 但两者具体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争议[2]。本研究选择2015年5月~2017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10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一步探讨MRI和多层螺旋CT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10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9例,

女41例;年龄22~55岁, 平均年龄(32.3±7.6)岁;体重44.6~83.2 kg, 平均体重68.5 kg;身高153.6~187.4 cm, 平均身高167.4 cm;损伤原因:训练伤28例, 交通事故42例, 高处坠落11例, 扭伤19例;损伤类型:闭合性损伤62例, 开放性损伤3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 患者采用MRI进行检查诊治和重建, 检查过程中患者应仰卧, 膝关节自然伸直, 外旋15~20°。MRI为美国GE sigan HDxt 1.5T超导MR扫描仪, 检查所采用的失状位图像为斜 15~20°, 其中T1WI主要运用SE自旋回波序列得到, 重复时间(TR)保持在500~550 ms, 回波时间(TE)则需要10~15 ms。另外, T2WI主要运用F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得到, TR为3500~4000 ms, 而TE则为100~105 ms, 进行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的扫描, 扫描范围为膝关节间隙中心线上下各 6 cm。

1. 2. 2 对照组 患者采用东芝TOSHIBA Aquilion l6 排螺旋CT机对患者选择断面进行检查, 检查过程中患者膝关节应保持直立, 足先进, 双膝同时扫描, 扫描范围为膝关节间隙中心线上下各 6 cm。层厚不可超过5 mm, 进行检查时进床速度应保持在8.70~8.75 mm/ort。当得到原始图像之后, 对其进行拆薄处理, 保证图像的厚度在1.20~1.25 mm, 重组数据的层距影保持在0.620~0.625 mm。由本院专业人员将两组实验数据录入AW4.3~08系统, 进行三维重建, 获得相关数据。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ACL前内侧束、后外侧束长度及其与水平面的夹角, PCL前外侧束、后内侧束长度其与水平面的夹角, 以及ACL和PCL中1/3的厚度、宽度等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图像质量 MRI和16层螺旋CT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诊治的图像质量均相对较高, 立体感强, 无明显失真现象, 便于观察。

2. 2 ACL测量值 观察组ACL前内侧束长度为(41.11±

1.53)mm, 夹角为(41.58±1.96)°;后外侧束长度为(16.65± 1.35)mm, 夹角为(55.28±1.35)°;厚度为(5.83±0.51) mm;

宽度为(10.04 ± 0.58)mm。对照组前内侧束长度为(41.09±

1.58)mm, 夹角为(42.25±2.02)°;后外侧束长度为(16.70±

1.37)mm, 夹角为(55.29±1.41)°;厚度为(5.87±0.51)mm;宽度为(10.04±0.59)mm。两组患者ACL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PCL测量值 观察组PCL前外侧束长度为(27.13±

1.28)mm, 夹角为(69.52±2.15)°;后内侧束长度为(45.38±

0.84)mm, 夹角为(81.49±1.87)°;厚度为(5.33±0.27)mm;

宽度为(11.18±0.45)mm。对照组前外侧束长度为(26.59±

1.32)mm, 夹角为(69.45±2.11)°;后内侧束长度为(45.32±

0.86)mm, 夹角为(81.54±1.91)°;厚度为(5.31±0.25)mm;宽度为(11.20±0.45)mm。两组患者PCL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4 技术对比 MRI检查无辐射, 分辨率高, 除表现膝关节韧带情况外, 还能反映其周围软组织情况, 可多方向任意角度观察。多层螺旋CT 技术, 影像分辨率较高, 经后期处理, 也可获得膝部的立体结构。

3 讨论

膝关节结构比较复杂, 交叉韧带位于股骨内外髁之间, 前后两条, 互相交叉, 关节腔中重要的辅助结构包括ACL、PCL[3]。ACL联系股骨和胫骨, 作用是防止胫骨向前移位, PCL则是防止胫骨向后移位[4], 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膝关节运动十分灵活, 可进行伸、屈、旋转等运动。膝关节平时负重较大, 运动机制也较复杂, 容易受到损伤, 常见的韧带损伤为ACL损伤。韧带损伤后易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甚至功能丧失,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5]。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检查诊治过程中, 重要的是提供全面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为临床诊治提供明确的参考信息。现如今, 医院采用的检查方式大多为多层螺旋CT和MRI。多层螺旋CT检查可清晰显示韧带病变情况、骨隧道位置、内固定物和移植物的状态, 测量重建前PCL的前外侧、后内侧长度、宽度和厚度等指标。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对比度, 可全面的反应交叉韧带损伤情况, 准确评价ACL、PCL的形态、信号变化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 除此之外, MRI可多平面成像, 能够更精确的显示骨髓道位置、内固定物和移植物的状态[6-8]。

本研究发现, MRI和CT检查获得的图像都较为清晰, 和解剖图对比, 无明显失真, 能够清晰地显示交叉韧带的立体结构, 可从多方向进行观察。两组分别采用MRI和16层螺旋CT进行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诊治患者的ACL和PCL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这说明MRI和多层螺旋CT检查均可得到完整、全面的交叉韧带结构, 为临床诊治提供全面可靠的参考信息。由于MRI技术的分辨率较高, 在检查软组织成像中可将交叉韧带受损形态较好的呈现出来, MRI检查较多层螺旋CT 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 然而MRI技术检验成本相对较高, 时间消耗相对较长, 患者对该技术临床接受程度不高, 这就对临床MRI成像技术提出了新要求, 该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9, 10]。

综上所述, MRI和多层螺旋CT技术对膝关节韧带损伤检查重建诊治效果都比较好, 两者均有独特的优势, 但MRI技术效果略优于CT, 两种检查方法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白延军, 李铁丰, 谢平坤. MR和多層螺旋CT检查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诊治中的对比分析. 浙江创伤外科, 2017, 22(4):780-781.

[2] 李永琦, 陈大祯, 张向胜.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MR与CT的应用价值.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 49(8):974-975.

[3] 郑泽文. MR与CT检查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诊治中的价值.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1):76-77.

[4] 容可 , 王海鹏 , 王友 , 等. 膝关节交叉韧带功能束空间曲线长度的三维动态研究. 医用生物力学 , 2014, 5(4):339-345.

[5] 张艳梅. MR与CT应用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8):195-196.

[6] 刘传勇, 王帆. 多排CT的MPR技术与MRI对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像对比分析.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 25(6):1105-1107.

[7] 贾宏. 对比分析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中多层螺旋CT和MR的应用价值.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7):00103.

[8] 赵巍. MRI与关节镜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8):100.

[9] 袁亚琴.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河北医科大学, 2012.

[10] 岑玉坚, 胡秋根, 杨少民, 等. 膝关节交叉韧带MR扫描中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价值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7):102-104.

[收稿日期:2017-11-15]

猜你喜欢

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探讨X线腹部立位平片、多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