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考试题分析的高三政治情境复习教学

2018-03-26孙庭梅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三政治高考试题复习

孙庭梅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情境教学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分析可知,2017年的高考题不论是客观题的编排,还是主观题的设问与作答,大多不是书本原有知识的平铺直叙,需要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进行灵活作答。正是基于此,情境教学运用于高三复习课中有其必要性,教师应找寻高三复习课开展情境教学的立足点。

[关键词]高考试题;高三政治;情境教学;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4006502

关注高考,研究试题,是每个高中教师的必修课程。2017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如何让2018年的高考复习更有效、更具针对性呢?作为一名任教高三毕业班的政治教师,必须把功课做在前面。客观、理性地分析高考试题,得出一些共性的结论以指导未来的高三复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从2017年高考试题分析入手,明确高三复习进行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1.从命题意图上看,高三复习进行情境教学顺应了高考对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考查需要

纵观2017年政治高考试卷,取材鲜活、关注热点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南京第十三中学的杨老师认为:试卷贴近现实生活,力求在基于现实生活的新情境中考查考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确如此,2017年政治高考很多题目的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情境。比如13题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问题,14题的政府“放管服”改革,36题的美国退出TPP、英国启动“脱欧”程序等素材都是源于国内外重大时事素材,而风筝艺术、花山岩画等取材于现实生活。试题以此为背景,通过情境创设将问题展现在考生眼前,全方位考查学生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现状等方面的了解和思考,关注和审视。总之,不论客观题选项的编排与选择,还是主观题的设问与作答,都注意考查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进行灵活作答的能力,而不是书本原有知识的平铺直叙、照搬现套。

可见,试题突出了对学生获取和解读情境信息的能力考查。这启示我们:高三复习必须重视情境的建构,以顺应高考对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考查需要。

2.从答题情况来看,高三复习开展情境教学有助于补齐学生的能力短板

2017年政治主观题的能力立意体现在通过情境素

材的呈现,考查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比如35题创设了减税的情境素材,并要求学生就此说明减税可以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理由;36题以美国退出TPP、英国启动“脱欧”程序为背景创设问题“为促进国际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各成员国应有怎样的作为?”;37题的“‘共享会给社区带来哪些改变?”。这些问题的作答都需要考生能够分析题目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然而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有待训练和提升,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意识和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不会自己提炼情境材料信息;有的学生缺乏从情境材料中提炼答案层次的意识和能力,答题思路不清、方法不明;有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欠缺。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高考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呢?笔者认为,应将情境创设、学科任务和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于复习课中,在帮助学生夯实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解读情境问题的能力,建设学生嫁接学科内容与试题情境的逻辑桥梁,补齐能力短板。

二、瞄准试题能力要求,找准高三复习开展情境教学的立足点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正在发生着改变:由传统命题向情境命题过渡,由单纯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过渡,关注学生提取情境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查。所以我们的高三复习也要因时而变,用情境问题引领复习。

1.选取与高考试题相似的结构化情境,让学生在思维剖析中突破重难点

高考复习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进行整合优化的过程,是把学科知识体系变成自我认识的升华过程。教师在复习时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一味地死记硬背重难点,一味地进行机械式题海训练,不但无法帮助学生厘清知识、提升能力,反而会使学生把知识背死学僵。

教师应通过开展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构建与高考试题相似的结构化情境,给予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情境的机会,以促使学生熟悉高考题型,提高答题技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在思维剖析中锻炼学科思维能力,使知识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如在分析 “价格变动的影响”时,创设南京车展的情境材料,借鉴高考试题的设问方式,对学生进行特定训练。设置“请结合材料分析价格变动对互相替代的商品需求的影响”“即使车价不变,税收政策变化也会影响需求,请用图示加以表达”等问题,以层层递进式的设问,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实现 “需求曲线变化”的重难点知识突破。

2.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比较中识别知识易混点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设计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立足于生活主题中。对于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能够引起共鸣的情境,以实景拉近学生距离,让学生对熟悉场景进行对比,在比较中甄别,在差别中厘清不同,真正實现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比如为了让学生厘清事物发展的实质、方向、道路和状态等易混点,南京九中的陈老师引用了电子计算机产生和发展的故事,设计了一个学生熟知的情境:“(1)自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的发展异常迅速。每几个月就有新产品出现,每一两年就会更新换代一次。问: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事物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比较熟悉,很容易就能给出自己的答案。随后陈老师继续抛出大家所熟识的情境:“(2)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吨,功耗为17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它可真是一个庞然大物啊!问:事物发展的道路是什么?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通过现实情境的对比,轻松地记住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最后陈老师再追加一组计算机发展历程的情境材料:“(3)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问:事物发展的状态是什么?”通过情境材料的逐步呈现,问题的环环相扣,学生在情境比较中识别、掌握了易混知识点。

3.精心预设易错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关注生活化考点,增强知识运用能力

很多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关注那些不了解、不熟悉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却对身边的事件没有敏锐的观察力。高考试题的素材虽涵盖国内外重大事件,但更多的是对生活新情境的问题构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外部刺激和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主体认知与外部刺激产生矛盾时,就会激发主体的反思和探究,以达到重新建构知识的目的。教师在开展情境式教学时,可以精心预设一个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化情境,设置一些学生的易错点,让学生在看似简单无奇、毫无吸引力的情境中碰壁,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与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化情境和考点的关注度,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相信学生经过犯错后的反思和探究,必定会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实现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升。

总之,教师可以根据试题考查的需要编制新情境,也可以从知识的生成角度预设各类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不管哪种情境素材的选取,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促进课堂高效运转。只有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进行情境创设,才能真正挖掘出情境创设的内在价值。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高三政治高考试题复习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策略探析
探讨高三政治高考复习的教学策略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相关试题的归类分析
创设高三政治复习高效课堂
巧用高考试题,让高三哲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