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立
2018-03-26黄春花
黄春花
[摘要]古今的很多教学案例都表明,思想政治课堂作为德育课的主要阵地,教师不能枯燥乏味地教,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解放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生命力。思想政治课堂中设置的问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要做到生活化、情境化、幽默化、接地气,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关注者和学习者。
[关键词]思想政治;生活化;情境教学;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4005302
前几天,我上了一节录像课,教学内容是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要求”,以苹果牌手机iphone来创设情境,但是试讲时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配合度低,课堂教学效果不好。课后有学生吐槽:“又是iphone!”大呼教师崇洋媚外。恰逢当时有一条在朋友圈转发率极高的信息:德国电信宣布,中国华为公司正式推出5G網络。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国产手机的竞争力在日渐增强,为什么我不以华为系列手机的发展为例呢?于是我舍弃iphone,以华为系列手机的发展为例创设情境,再次上课时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人气指数“爆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同样的教学内容选用的案例不同,教学效果截然不同,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修改前的教学过程
我以“苹果系列手机的发展”为例进行导入,让学生思考讨论“苹果手机越来越出色”的原因,结果学生主要从苹果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角度思考,偏离主题,最后只能由我自己总结苹果公司成功的原因,引出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要求”这一内容,课堂“点火”失败。
接着在学习“辩证否定观”这一内容时,我选用了iphone6和iphone7的比较图,让学生讨论辩证否定观的含义、特点和实质。学生对这两代手机案例不感兴趣,原因是之前我讲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和“发展观”时已经用过iphone手机这个案例,加上这个班级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优越,他们对苹果手机不是很了解,所以参与的热情不高。
最后在学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这一内容时,我以苹果第一代手机为例来讲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理论依据和内涵,学生根本不愿意参与思考,更不愿意参与讨论,课堂教学陷入“僵局”。最终只能由我自圆其说,根本没有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修改前的教学围绕iphone手机创设情境,按照课本设置知识的顺序“辩证否定观的含义、特征、实质”等内容引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等相关知识,使教学过程十分流畅,衔接也十分自然。但这节课课堂人气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气氛总体沉闷。
二、修改后的教学过程
导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产手机的竞争力日渐增强,下面老师就通过一组图让大家了解一下国产华为手机的发展史。通过播放华为P1到P10系列手机的组图,让学生认识到:华为手机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完善,华为公司越来越出色,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因为华为公司不断追求创新,完善手机功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华为公司成功背后的原因,体会树立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情境一:是什么——找联系】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使用过或正在使用华为手机,而华为P1从2012年7月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不断蜕变的过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被人们认可和关注。
探究:请你以华为P10与华为P1为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华为P10在更新过程中是不是完全否定了华为P1的功能呢?
在情境一中,通过两部不同年代手机的比较,让学生知道“新手机”是对“旧手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肯定“旧手机”中好的东西,完善“旧手机”中不够完美的东西,进而推出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比图,更能调动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教学效果相对不错。
【情境二:为什么——找原因】
从2012年7月华为P1发展到今天华为P10,之间经历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血泪。仅以华为P7手机为例,我们来找寻一下华为P7在2015年4月被迫停产的原因。情景剧“很受伤”中,P6、P7、P8三部手机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探究:目前华为P7手机已停产,这体现展示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在情境二中,我以情景剧“很受伤”切入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华为P6、P7、P8之间幽默风趣的对话阐明难点问题。之后,又通过一个微课展示案例和课本对应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突破难点。
通过交流分享和游戏活动,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和感性认知。这样的情境教学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学生后续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情境三:怎么办——明启示】
华为手机的更新换代离不开研发团队一代代的努力以及不断融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华为公司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而今生产出来的华为P10手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如果华为公司一如既往地努力,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华为公司能登上世界手机最高峰。
探究:华为手机的更新换代离不开研发团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要求我们怎么做呢?
通过解读一段华为公司成功的案例材料,让学生提高解读分析材料能力的同时认识到华为公司成功的原因在于树立创新意识,敢“破”、敢“立”。同时通过“我是未来设计师”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为老师、同学、宿舍管理员量身设计手机,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爱校、爱师的情感。
三、教学反思
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活学生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陶行知先生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高效的政治课堂需要直面现实生活,接地气,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这节课我采用了“一例多境”的教学模式。围绕一个主题案例,设置相关的情境,将理论知识寓于其中,贯穿整节课,使整节课更清晰、更有条理。修改后的课堂教学更有人气,是因为修改后的教学更接地气。具体来说,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以多样化的生活情境为基础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情境设置是否合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在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和“发展观”时我就已经以iphone为例进行了讲解,学习“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要求”仍用iphone为例进行讲解,学生会“审美疲劳”,没有探究的热情,对相关问题情境“不想说”“不愿说”。修改后我以“华为系列手机的发展”为主题创设情境。大部分学生都使用国产手机,以“华为系列手机的发展”为主题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亲切感和熟悉感,拉近了理论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想说话、能说话、会说话”。正因为把现实生活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去,以学生多样化的生活为基础创设合理的情境,才使修改后的教学更接地气,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才更有人气。
(二)以接地气的问题设置为载体
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关键在于问题设置是否恰当。修改前,我在导入部分设置的问题指向不明,学生容易偏离主题,导致课堂“点火”失败。在学习“辩证否定观”这一问题时,由于学生不理解问题情境中的“自我肯定”“自我否定”这些词,难以回答设问,课堂“加热”不足,气氛越发沉闷。经过修改后,我设置了接地气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接地气的问题应遵循如下原则:
1.案例生活化。比如华为P10手机和华为P1手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回答这些问题时,学生能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他们身边有很多人正在使用华为手机。
2.问题开放性。在让学生为老师、同学和宿舍管理员设计手机这一情境中,学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激活了思维,扩大了想象空间。
3.环节幽默化。在情景剧“很受伤”中,通过华为P6、P7、P8三部手机的对话,让三个演员通过幽默风趣的方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幽默的对话化解知识难点,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融入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广大青年学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通过华为手机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树立爱国意识与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国产手机的认可和信心,在日常的生活中善于发现和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也是这一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修改后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析情境,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了创新意识,培养了愛国精神。修改后的教学通过创设立足于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思想深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起修改前教师直白地灌输创新的重要性,更能触动学生心弦,更易被学生接受,受学生欢迎。
总之,生活赋予了思想政治教学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源于生活,又要融入生活。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朱建国.创设情境培养兴趣[J].学校管理,2007(2).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