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8-03-25张运燕钟庆民
张运燕 钟庆民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相互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然而,现今农村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教育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我将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幼小衔接;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一、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园缺乏对整个学前教育衔接过渡的认识
目前,我们农村学前教育仍是以民办幼儿园为主力军,幼儿园缺乏全面系统的教育目标计划,教师们往往片面地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下学期的事,因此,采取的教育手段常带有突击性和单方面的训练,导致幼儿一时之间无法适应这突如其来的改变,产生幼儿对抗情绪,造成幼儿注意力分散,学习被动,学习习惯差等现象。
(二)小学教育方式的骤变
小学一年级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一年级儿童尚存在着学前阶段的年龄特点。他们主要以抓书本知识学习为主要任务,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以应试教育的模式为多,这与幼儿园教学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根本没有给幼儿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幼儿情绪压抑,慢慢消磨了学习兴趣,心理产生排斥学习,学习主动性差。
(三)家长认识上的偏差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任务的不同,家长对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对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教育侧重的是吃饱养好,对其学习习惯、时间观念、任务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较忽视。对小学阶段的幼儿则更侧重对其学习成绩的关注,而忽视其良好行为、学习习惯的培养,造成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茫然不适。
二、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策略
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它有着自己的基本标准: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要使幼儿身心健康,达到如此标准,使幼小衔接工作能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共同努力。
(一)幼儿园
1.幼儿园要明确自己的办园宗旨。不能为了一己私利,一味的追求生源及办学光环。要真真切切地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增加男性教师,改变幼兒园教师性别结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单一由女性担任,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利。增加男性教师,则能增加阳刚之气,提升自信、自尊、豪放坚毅等品质,对耐抗挫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增加男性教师,为幼儿园建立一个小社会,将能健全幼儿的人格、强健体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3.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对不同内容的接触,增加感性认识,从而体现美、创造美、展示美。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小学
1.合理调整低年级幼儿的作息时间。科学实验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幼儿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是15分钟,高年级一般是25分钟,而实际中每节课都是40分钟。对于低年级幼儿来说显然是不公正的,也是不科学的。尊重科学,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小学应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幼儿设计作息时间表,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的一天学习,注重动静结合。
2.小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1)培养幼儿团体归属感。小学必须抓准时机,恰到好处地引导幼儿确定自己的身份。简单来说就是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激发幼儿的自豪感,从而主动去熟悉学校。老师要经常到学生中去陪伴、交谈、游戏,使他们尽快熟悉老师,产生亲近感。同时,老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同学间互相认识,鼓励幼儿与其他人接触交流,培养团体归属感。
(2)与幼儿园教育接轨。小学教师应多研究学前教育学及其心理学,了解幼儿年龄和心理点,顺应他们的特点。多与幼儿园教师交流,了解幼儿教师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与幼儿园教育接轨。在教学中,力求把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把幼儿的兴趣引导到主动学习中去,主动学习,使幼儿顺利度过不适应期。
(三)家长
1.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
2.调整好幼儿生活规律。家长应从开学前两周开始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专家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可以早晨6点起,晚上8点睡,至少要保证10小时的充足睡眠。中午,最好让幼儿有50分钟午睡时间。给幼儿建立稳定的作息制度,让幼儿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改革,需要家长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