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8-03-25曾葵芬

新一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曾葵芬

摘 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形式上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它充分体现了讲授法、自主学习、讨论法、合作学习四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引用对分课堂模式,既引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提升,同时,教师与学生成为共同事业的合作者,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融洽相处,营造了一种积极的教与学的体验,给传统课堂带来实质性的变革。

关键词:对分课堂;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的教學质量普遍降低,学生学习动机下降,课堂缺课率高,学习功利化,上课玩手机、看电脑,不认真听课的情况相当普遍。究其根本,多数课堂仍然采用基于灌输模式的传统讲授法,学生被动跟随,缺乏参与,学习积极性很难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首先发起和推广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2014 年3月,张学新与何玲在不同学校不同课堂上分别应用了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实践一学期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个班均是 80%以上的学生认为对分课堂的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随着张教授的推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各本科院校得以广泛而有效地应用。

“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形式上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实质上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让学生对讲授内容进行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地参与讨论。通过对内化吸收过程的强调,对分课堂实现了讲授法和讨论法两大范式的整合:讲授是为了基于独立思考的内化,而内化的成果通过社会化学习在讨论中得到展示、交流和完善,既保证了知识体系传递的效率,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结构中,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但近几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该门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兴趣,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当前高校教育重科学轻人文倾向以及价值观多元化时代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等现状,导致当代文学课程逐渐边缘化,为了将来谋得一份理想职业,学生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用于各种技能考证上。二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培养目标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现当代文学课无非是读读小说、看看电影而已,所学内容对将来的社会实践工作作用不大,再说了,凭借中学语文课积累下来的文学知识,考个及格不是难事,在学习上没必要花太多精力。三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或因循守旧,枯燥乏味;或天马行空,毫无章法;或哗众取宠,偏离大纲,脱离实际。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当代文学的教学效果,致使课程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鉴于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教师必须改革传统教学,科学实施有效性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才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现当代文学教学在社会人才建设中的作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契合了现当代文学教学的需要。该模式不仅能够满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个性化、自主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得以实施,真正内化学习,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鼓励思辨,给学生创造机会自主学习。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改革现当代文学课堂,如果不能达到这种能力的提升,改革就没有意义。强调参与也好,体验也罢,最后一定要能落实到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上来。从各个方面保证学生通过参与,最后获得能力提升,我们需要把握这个根本:参与只是形式,价值与能力的提升才是我们现当代文学教学的目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践:

(一)“对分课堂”教案和讲稿的设计——自主性与灵活性。教研活动是对分课堂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案和讲稿的设计需要每个教师发挥自己的专长,需要教师个性的张扬和发挥,文学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必须在大学教师和青年学生主体性张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中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二)“对分课堂”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分课堂强调内化学习和分析讨论,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的致命弱点。对分课堂要开展实施,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略,创建一种文学讨论氛围:大学生以阅读讨论,自我学习为荣,以阅读讨论,自我学习为常态。

(三)“对分课堂”的教学形式创新。在对分课堂的本质与核心理念理清楚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对分课堂可以进行形式上的拓展与创新。在对分课堂理念的指导下,鼓励中文系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创新式对分方法,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模式。依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独特性,加入不同形式的讨论与自主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内化学习。

以下提出三种形式的创新:讲授+讨论形式、讲授+表演形式、讲授+多样化方式。对分课堂的本质是内化深化思考学习,把握这样的理念,变化多样的教学方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分课堂是一种比较容易记忆和操作的思路,真正实施,讲授和讨论可能并不是对半平分,讲授之外的另一半时间也不一定是讨论,可以根据实际授课情况而定。

(四)对分课堂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分课堂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过程,那么必须突出过程性评价。要将学习过程、学生参与与学习效果的成绩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根据学生的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及最后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为了提高学生平时的学习参与学习效果,在学习评价指标构成方面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最好能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从机制上来强制实施,将平时成绩纳入考核之中,且占比很高时,学生才会从不得不为之变为自觉自主的学习。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引用对分课堂模式,既引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提升,同时,教师与学生成为共同事业的合作者,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融洽相处,营造了一种积极的教与学的体验,给传统课堂带来实质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2]孙丽平,田爱香.“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J].菏泽学院学报,2016,12.

[3]余清臣,徐苹.当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内涵:一种反思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4,1.

[4]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5.

[5]温儒敏.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变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6]鲍昌宝.加强文学研究规范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广东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2002年年会综述[J].肇庆学院学报,2002(6).

[7]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

猜你喜欢

现当代文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究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性与途径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初探
基于空间转向视阈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