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8-03-24闫怡帆任建萍孙立奇陈奕伽赵发林
闫怡帆,任建萍,孙立奇,陈奕伽,赵发林
(杭州师范大学 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中医“治未病”,即服务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与现代医学预防保健思想有内在相通之处。中医“治未病”是中医理论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与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和思维理念颇为吻合[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医“治未病”服务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防病治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社区卫生服务方便群众、覆盖广泛、能使社区居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有利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多样化需求[3]。将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融入社区卫生中心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趋势,可以将预防保健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4]。
目前社区已经开展的中医“治未病”服务有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火罐、刮痧等,部分社区卫生中心开展有专门的中医门诊,患者可通过挂号取得相应服务。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医“治未病”相关服务在社区居民实际应用中并不是十分广泛,居民可能缺乏对于中医“治未病”服务的认识。本研究通过调查杭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的认知,为中医服务在社区的推广、运用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抽取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以及西湖区3个区,按照方便抽样,每区抽取一个街道(分别抽取了文晖街道、白杨街道、北山街道),每个街道抽取2个社区作为调查现场,以6个社区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随机调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社区辖区内居民;神志清楚,能够独立填写问卷。样本量为问卷条目的10~20倍,具体情况再根据调查的社区实际情况及调查开展的条件稍作调整。
1.2 调查工具 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医保形式、月收入、健康状况等。第二部分通过“知信行”三个角度[6],调查社区中医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知识、态度、行为三部分内容的水平测试。包括认知现状和需求情况。认知现状:社区居民对中医养生的了解程度、认可度,对所居住社区开展中医保健服务的了解情况、利用情况,对社区目前开展中医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等[7]。本研究中认知度评分包括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治未病”项目的认知情况、居民对于接受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态度、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效果的认识、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支付和需求情况等6个条目,按照likert五级评分法[8],对问卷条目进行评分,每个条目1~5分,总分为30分。
1.3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共发放社区居民问卷341份,收回330份,剔出不合格问卷11份,得到有效问卷330份,有效率96.8%。330名社区居民中,女性占61.2%,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33岁,主要为15~25岁(36.7%);户籍类型中,被调查人群主要集中在杭州户籍(41.8%),已婚为主(56.7%);职业类型中主要为公司人员(30.3%)、学生群体(22.7%),以大专、本科学历居多(61.2%);家庭月人均收入以5000~8000元的中等收入为主(30.3%)。
医疗相关信息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为133人(40.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127人(38.5%);20%的居民患有医生诊断的慢性病,居民自觉身体状况很好52人(15.8%),较好152人(46.1%)。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逻辑检查,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用LSD法;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知晓情况 参与调查的330名居民中,有187人(56.7%)知道社区开展有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对于各项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或项目,知晓率均不超过50%,排前四名的项目为中药调理、推拿、针灸、火罐。详见表1。
表1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的知晓率
2.2 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认知度评分情况 调查显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认知度评分总分均值为22.16±4.212分,6个条目的得分结果见表2。
表2 居民中医“治未病”服务认知度评分情况
2.3 居民中医“治未病”服务认知度单因素分析 对认知度的总分以及人口学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户籍类型、职业的居民之间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认知度单因素分析分)
人口学资料频数认知度得分家庭人均收入(元)3000及以下4122.15±4.2693001~50009921.47±4.2075001~800010022.29±4.1528001~100004123.71±3.75010001及以上4921.98±4.460F2.113P0.079医保类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3322.53±4.27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722.50±3.7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821.00±4.696商业医疗保险1020.20±5.138公费922.11±3.887完全自费1319.92±5.188F2.152P0.059职业类型政府部门人员625.67±0.516事业单位人员3522.89±4.651企业/公司人员10022.10±4.004商业人员2622.50±4.554服务业人员2822.25±3.239学生7521.79±3.877自由职业者3020.83±4.928农民717.71±4.923离退休2324.17±4.030F2.879P0.004
2.4 居民中医“治未病”服务认知度多因素分析 选用性别、户籍类型、职业、家庭人均收入和医疗保险类型作为解释变量,认知度评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性别中(“男性”设为1,“女性”设为0),除性别外,每组设有亚变量(具体对照组在表格中显示)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性别、户籍类型、职业、家庭人均收入和医疗保险类型的回归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目前,在杭州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中心都已拥有中医诊室,中医诊室可为患者提供一定数量的服务,例如针贴、热熨、熏洗等。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老年人、慢性病病人等重点人群加强宣教,例如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更要侧重中医的治疗。因为中医尤重身心的调节,激发卫气行于脉外,防护疾病的侵袭。社区中医“治未病”服务可通过辨证施护,通过辨证选食、心理调治、运动养生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调治[9],帮助重点人群了解并使用中医“治未病”服务非常重要。
近年来,中医“治未病”服务在社区慢性病防治和康复中逐渐发挥作用,是缓解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看病烦”的一项有力措施,其在社区的地位和作用不容低估[10]。但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居民平均认知度得分为22.16分,其中20分以下人群有8.2%,说明居民对中医服务认知程度一般。在不同类型的人群中,有较大差异性:女性相对于男性会更加注重健康知识,故对中医服务认知度较好;以杭州户籍居民为例,相对非杭州户籍居民可能生活较为稳定,故对社区中医卫生服务知识有较好掌握。
中医“治未病”服务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但现阶段的中医药文化宣传、传播常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脱节。社区老年人通常会较为喜爱传统文化,故可针对这部分人群进行传统文化结合中医药知识的重点宣教。通过普及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科普知识,加强中医健康养生的宣传教育来帮助重点人群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表4 中医“治未病”服务认知度得分多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知识内容了解较狭窄、片面,对于具体的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不了解,但有意愿去尝试说明居民对于中医“治未病”服务有需求,愿望强烈,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指导实践,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目的。熏洗、穴位注射、热熨等项目因为大多数居民不了解,仅有6%~7%的人选择愿意参与这些项目。对于未选择愿意参与这些项目的居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加强对这些项目的推广,让社区居民可以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中医项目。例如,可以通过进行健康教育或开办一些体验项目,让居民进行体验,来推动社区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发展。
中医“治未病”服务是社区卫生中心提供服务的一部分,是社区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手段和方法[11]。实践中医“治未病”思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可根据调查中显示意愿程度接近50%的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中医药服务。另外,调查显示,居民愿意使用情况与知晓情况有所差别,故可根据愿意使用情况拓展中医多领域的项目使用情况,如愿意参与程度在20%~25%左右的敷贴、刮痧、食疗等项目,可通过一些讲座或者免费参与的项目,以达到引起居民兴趣,推广和应用一些居民有兴趣的项目。针对其健康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社区居民自我保健和照护的能力,进而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 王应堂,沈蓓绯.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实践探析[J]. 环球中医药,2011,4(06):462-464.
[2] 李菁. 北京市社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现状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3] 刘毅俊. 武汉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4] 刘晓敏. 浅谈中医药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发展[J].中医药导报,2006,12(08):122-123.
[5] 凌丹丽. 广东部分医院“治未病”服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6] 洪玥铃. 重庆市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的知信行现状及对策研究[D].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4.
[7] 沈婉婉,鲍勇,郭丽君,等. 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及发展策略[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01):42-47.
[8] 吴异兰,王晗,梅阳阳,庞书勤.福建地区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5(03):222-225.
[9] 唐德燕,刘志君,刘德果.老年高血压社区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07):1036-1039.
[10] 朱婴.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对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7,23(14):12-14.
[11] 郭军.珠海市金湾区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需求现状调查[J].全科护理,2017,15(03):35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