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学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2018-03-22董春迎

魅力中国 2018年33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新课程初中数学

董春迎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要发生很大的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反思,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不断研究、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创新、发展,才能适应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展现在教师们的眼前,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以期为后续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导入情境,加深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撑,教育实践活动需要理论的指导,而我国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情境的教育指导理论尚不完善,翻阅新课改以来教育行业的教学经验,发现出现最多的就有“情境创设”、“情景教学”等关键字眼。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而数学源自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因此,在导入环节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为后续教学做出了良好的铺垫。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时,结合生活实际可以采用如下的导入方法: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实物或图片,如张贴的“福”字,挂衣钩,伸缩门等等,询问同学们这些事物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已经学过四边形,可以很容易的说出这些图形是四边形,此时老师再进一步的引导,利用工具等测量出这些四边形的特殊性: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由此老师给出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样借由生活中的实物,引出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使同学们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与实物结合在一起,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也为后续教学做出了良好的铺垫,至此则完成了结合生活实际导入的情境创建过程。

由此可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创设情境,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使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有更直观的概念,实现抽象问题到具象的转化,为后续性质的讲解做出铺垫。

再比如,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海上日出吗?老师今天请你看日出。接下来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看多媒体日出全过程。

师:太阳可以抽象地画成一个圆,海平面可以抽象地画成一条线(师边说在黑板上画出)。今天我们就跟着日出研究海平面和太阳的位置关系。

用几何画板去放映出圆与直线的变化过程,最后进一步归纳圆与直线的相切、相交和相离的三种相对位置关系。运用生活化的媒体引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起来,而且体现了数学乐趣以及数学美。

二、营造课堂轻松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作为教师,即使课前仔细地备课,课堂上用心地提问,也未必会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配合,一切都是徒劳。根据笔者的调研和课堂观察的结果,我们得知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即使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举手的人数也从未达到一半以上。此时,教师除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想想为什么有的学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可能性有五:其一,本身性格内向,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其二,不够自信,害怕说出错误答案被其他同学嘲笑;其三,从前养成的习惯,喜欢听教师讲,不愿意自己动脑回答;其四,之前因回答错误被教师批评,产生了心理阴影;其五,班级学习氛围不浓,学生虽然知道答案,但不愿意举手作答。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要给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注意提问时自己的态度、语气和表情,教师应该微笑和蔼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的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三、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运用函数、数列、不等式、统计等知识直接解决问题,函数可表示一辆汽车在某段路程中的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也可显示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等。也可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学生从现实的實例产生的问题中学习知识,最终要学会应用到现实问题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不断的变化,高科技电子设备层出不穷,可以看到电脑、打字机、电视、电话机、汽车、手机等新产品大概每天都在介绍,都有新的发明,这样的时代,很容易就会产生模仿人,听从人的现象。电子计算器和电脑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依靠心理,最简单的数学运算应用电子计算器不但计算准确无误,而且增加了工作效率,但是这样学生就会依靠这种工具,不在自己思考计算,就没有了实际的思维过程,学生极易没有了独立思维的能力,就不会创新出新的东西,有新的想法,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收集数学应用的事例。例如学校生活中经常会举办的比赛,如何分组问题;出门旅游行走的景点路线问题;房子地面用两种颜色的砖进行装修需要多少块砖,怎样铺设最省钱的问题;当自然灾害或重大事故发生时,有许多人需要帮助,需要多少顶帐篷,每天需要多少食品和水等救援物资问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开阔他们的视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独立思维培养,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总之,面对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数学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反思、创新,逐渐将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真正实现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编委会.学科专业知识 中学数学 2012 最新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06.

[2]秦小舒.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张丹丹;和学新.面向生活的数学教学的理论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第2期.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新课程初中数学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