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旅游经营型人才培养

2018-03-21徐宏,徐荣民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经营型全域经营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旅游经营型人才培养

在全面发展全域旅游的社会背景之下,原有的旅游“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全域旅游分散供给的需要。基于此,创造性提出旅游“经营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以“经营+”的理念,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环节、就业去向等层面加以支撑,通过培养具备旅游行业创新创业能力的旅游经营型人才,为我国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型;经营型;经营+

1 “管理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型。[1]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学位、学分学时、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教学计划等内容,此外,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实习基地、就业去向等内容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内容。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创新。各旅游专业院校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外部环境创造出类型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以实践需求为驱动力、教学资源为保障力、教学手段为提升力、质量保障为支撑力的“四轮驱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以“学中做、做中学”为特色,将学校学习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旅游人才培养模式[1];将旅游教学与旅游产业、旅游科研有机结合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订单式”旅游专业人才的“校企合作”模式[3];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4];除此之外,还有“思想引导+专业辅导+课题研究+就业指导”的导师制[5],“回炉”培训制[6],本土型培养模式[7-8],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模式[7]等等。实际上,各旅游专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上述某一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交叉互融。

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每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都产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都有其现实指导意义。然而就整体而言,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本科院校一般定位为培养旅游管理型人才,职业院校一般定位为培养旅游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千篇一律,缺少针对性和实际指导作用。其次,理论培养与实践培养脱节严重,由于缺少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或者美国康奈尔大学模式的校属旅游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国内旅游专业院校的校内实训大多以“实验室”的形式真空存在,与社会现实脱节,而校外实习往往又脱离学校独立存在,与专业理论脱节。再次,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几乎是由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专业转换而来,学科内容与课程体系经常参照原有专业,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理论支撑、课程体系混乱、教材层次参差不齐、授课方式滞后以及与市场需求脱节等一系列问题[9];另外,师资力量不完善,现有的专任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不足,而外聘的行业精英虽然实践经验丰富却不能与专业理论有效衔接。最后,毕业学生难从业,受制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水平和思想认识,以及旅游行业的用人机制、薪资待遇、社会偏见等原因,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有业不就”和“频繁跳槽”现象,多数人难以在旅游行业长期就业、从业[10]。

2 管理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要性分析

2.1 全域旅游呼唤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国全域旅游发展方兴未艾。2010年的大连市城市旅游规划首次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此后浙江杭州、海南琼海等县市也提出类似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2013年,厉新建、张凌云等人全面系统阐述了全域旅游发展观,提出全新的资源观、市场观、产品观与产业观,以及全要素、全方位、全行业、全部门、全过程、全时空、全社会、全游客的发展模式[11],奠定了全域旅游的理论基础。全域旅游真正由理论走向实践始于国家政府层面的系列战略部署。2015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并下发《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2016年分两批公布了50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标志着全域旅游由理论走向实践,我国逐渐步入全域旅游时代。

全域旅游时代,旅游者的旅游时间更加自由,旅游空间更加宽广,旅游内容更加丰富,旅游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自主化。旅游需求的变化必然引起旅游供给针对性的调整,由原来的集中供给转为分散供给,相应的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要也将随着变化。过去我国旅游业发展是通过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景区等大型旅游企业提供集中统一的旅游服务,因而需要管理型旅游专业人才。未来我国全域旅游发展更需要大量分散提供旅游商品和服务的中小企业,例如特色民宿、客栈、农家乐、餐吧、酒吧、纪念品、交通租赁、定制服务等等,因此不仅需要旅游“管理型”人才,更需要大量旅游“经营型”人才。

2.2 国家“双创”战略倒逼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随后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创新创业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双创”工作不仅关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而且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就业。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极大的社会背景之下,鼓励有知识、有技术的大学生回乡创业,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又可以以人才资源引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第一大产业,其产业体系庞大,层次丰富,是培育创新创业的重要领域。推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量懂经营会管理又有创新创业意识的旅游专业人才回乡创业,既可以满足全域旅游分散供给的需要,又可以以专业的旅游人才提升旅游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发展。

2.3 旅游供给侧改革急需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例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失衡、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产能过剩、生产成本过高等等。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随后,各行各业掀起“改生产、创需求”的供给侧改革革命。我国旅游行业结构性矛盾也很突出,例如高端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低端旅游产品供给过剩,旅游服务水平低下,旅游业态不健全,旅游企业创新不足,旅游管理水平落后等等。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人,人才队伍是解决旅游行业产品、服务、业态、创新、管理等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性因素。《中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地方重点人才支持计划。而我国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单一,难以满足当今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实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要旨。

3 旅游经营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3.1 旅游经营型人才界定

3.1.1 经营与管理的区别

经营与管理关联密切,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被我们混为一谈,但是两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经营包括管理、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六种活动,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管理是向生性的,是在目标已定的前提下,解决如何执行的问题,其中心是讲如何提高效率;而经营则是外生性的,是通过决策解决目标、方向之类的根本问题, 其中心是讲如何争取更大效果[12]。经营是选择对的事情做,管理则是把事情做对,管理在本质上是为经营服务的。

3.1.2 旅游经营型人才界定

全域旅游阶段,旅游供给由集中供给转为分散供给,旅游业发展不仅需要“白领式”管理型人才,更需要“老板式”经营型人才。结合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13],我们对旅游经营型人才培养目标做以下界定:培养适合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旅游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实践应用于旅游行业的投资、生产、营销、财务、产品、人事、经营等领域,具备旅游行业创新创业能力的领导型、组织型、综合型人才。

3.2 旅游经营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2.1 教学模式+经营

传统的“满堂灌”的理论授课模式弊端很多,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遏制了主动求知的欲望,教学效果不理想。旅游经营型人才培养要求不断革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凯里学院深入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改革,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大学视频公开课” “爱课程” “幕课”教学资源,突出案例教学,选择或创作符合专业特色、接近学生生活、新颖生动的案例,并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形成《旅游管理教学案例汇编》。鼓励学生之间分工协作,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完成学业任务,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既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领导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提升的效果。

3.2.2 课程设置+经营

旅游经营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旅游行业经营管理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打破传统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围绕旅游行业经营管理实务设置课程。从横向视角出发,可以开设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酒店经营管理、民宿客栈经营管理、农家乐经营管理、旅游商品开发等课程;从纵向视角出发,开设项目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产品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营战略等课程。同时,应加大实践学时、学分的比例。以凯里学院为例,该学院多次进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将实践学分提升到总学分的40%以上。并结合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改革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了黔东南民族文化、黔东南旅游地理、黔东南民族歌舞、黔东南饮食文化、黔东南民族旅游商品、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管理、黔东南景点导游7门本土型课程。学生们通过本土型课程学习能唱苗歌、能跳侗舞、能讲故事、能做民族工艺品,毕业后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3.2.3 师资队伍+经营

师资队伍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旅游经营型人才培养对师资力量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对旅游行业经营管理有整体的把握。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内部进修、外部引进、合作办学三个渠道改进。旅游专业院校现有的教师大多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技能欠缺,对旅游行业经营管理整体把握不够,因此需要到旅游企业学习进修、挂职锻炼;旅游专业院校也可以将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精英聘为兼职教师,并根据校外师资的特殊要求灵活调整授课模式,通过专题讲座、模拟示范、课题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联合办学的形式,如“3+1”或者“2+2”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进行2~3年的理论学习,然后到旅游企业进行1~2年的实践锻炼,由合作单位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加以指导。

3.2.4 实践培养+经营

旅游经营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旅游行业创新创业能力,能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品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除了加强对学生旅游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还应该强化其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自办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规划公司、会展公司、旅游培训公司等,或者与外部单位合办产学研基地,帮助学生学习、实践、就业;建设大学生创业科技园项目,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鼓励学生周末、寒暑假校外兼职,通过实习、兼职、就业、创业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当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多种多样。以凯里学院为例,为保护民族传统工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在2013年引进龙冰霜、韦福和两位民间工艺传承人,合作建立了“凯里学院民族传统蕨编工艺传承基地”。学生一方面在蕨编基地学习民族传统编制工艺,另一方面在学习的基础之上革新民族传统工艺,用创新的作品参加“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旅游商品及能工巧匠大赛并多次获奖,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民族工艺品展销会,直接获取经济效益。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毕业后不少学生直接从事蕨编民族工艺品生产销售经营等相关工作。

3.2.5 就业去向+经营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集中于旅游饭店、旅行社等领域,但是饭店行业薪资待遇普遍偏低,再加上社会各界对服务行业的偏见,造成了毕业生难以在旅游行业就业、从业。改变就业现状的关键在于拓宽就业渠道,转变就业方向,可以树立“经营型”就业导向,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回乡创业,使其由“被管理者”转为“管理者”,增加旅游从业的积极性。例如,凯里学院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旅游行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课程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实际需要,明确将创新创业的对象定位为旅游行业中小企业,内容涵盖创业机会识别、投资融资、企业选址、产品开发、定价策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等内容。通过理论学习、课外实践、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创业信心和创业能力。

4 结语

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一次伟大变革,全域旅游分散供给的特点不仅需要“管理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经营型”旅游专业人才。如何处理旅游经营与旅游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将旅游经营设置为与旅游管理平行的新专业?还是设为旅游管理专业之下新的专业方向?抑或直接将旅游管理专业转化为旅游经营专业?这些问题还需要各旅游专业院校和专家学者在实践中共同探索。

[1]陈国生,陆利军.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旅游研究,2011(1):82-86.

[2]马勇,魏卫,邓念梅.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J].旅游学刊,2005(7):62-66.

[3]刘伏英.中外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差异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7):89-90.

[4]张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83-86.

[5]王颖.“十二五”背景下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38-40.

[6]梁焰.对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考[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5):25-26.

[7]罗永常,郑茂刚.民族地区本土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黔东南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08(6):88-91.

[8]杨莎莎,罗艳.民族地区本土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2011(4):168-172.

[9]刘民坤,甘若谷.民族地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21-125.

[10]凌茜.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 2):35-36.

[11]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130-134.

[12]游教和.经营与管理的区别[J].企业经济,1992(5):6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43.

InnovativeResearchontheTalent-cultivationModeofTourismManagementMajorintheContextofAll-for-oneTourism——TrainingTalentsbasedonTourismOperation

XUHongXURongmin

(Kaili University, Kaili 556011, Guizhou, China )

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all-for-one tourism in our country, the original “management type” talent training mode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global tourism decentralized supply. Therefore, this paper creatively puts forward the “operation type” training mode of talents, and uses the idea of “operation +”, supporting them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er team, practice link and employment destination. Through training the tourism operation talents with the potentia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we can provide human resources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tourism industry.

talent-cultivation mode; management type; operation type; operation +

徐 宏 徐荣民

(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凯里学院项目“旅游行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项目编号:KCX[2017]12;凯里学院项目“旅游管理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LYG[2016]13。

徐宏,男,硕士,凯里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管理。

徐荣民,男,硕士,凯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G424

A

2095-7211(2018)01-0089-04

猜你喜欢

经营型全域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直销、微商与传销司法认定视角的完善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以人为本抓管理,创建特色求发展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人力资源管理由“控制型”向“经营型”转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