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旅游扶贫理念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以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为例

2018-12-29邱萍,熊红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甘孜州生态旅游县域

基于生态旅游扶贫理念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以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为例

文章通过对四川极贫困的民族地区甘孜州白玉县生态旅游扶贫过程中县域旅游发展进行实地调研,深刻剖析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其致贫缘由,在此基础上,借鉴西部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先进经验,针对性地提出白玉县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对策。案例对西部民族地区极贫困县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示范效应。

生态旅游扶贫;白玉县;县域旅游经济

生态旅游,可以简单概述为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GB/T 26362—2010《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中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1]本文以四川最贫困地区甘孜州白玉县为例,研究极度贫困地区县域旅游发展对策,针对白玉县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既可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也可为西部其他类似地区提供有益借鉴。

1 甘孜州白玉县概况

1.1 偏远的地理区位

白玉县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辖区面积10 591km2,距州府康定622km,距省会成都998km。平均海拔3 500m,县境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东部为山原地貌,西面为高山峡谷。东北部的边缘多被流水分割,形成多个方位、走向的风景优美的自然峡谷。

1.2 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白玉县生态覆盖面大,植被保护完好,活林木蓄积量为全省第二,甘孜州第一。原始纯净的自然保护区和神奇的自然景观形成了白玉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这与其文化旅游资源水乳交融,和谐统一,为白玉县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3 贫困且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社会经济环境,见表1,图1、图2、图3

表1 甘孜州2014—2016年在四川省的GDP排名表 (单位:亿元)

注:资料根据《2014—2016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所得。

图1 白玉县与甘孜州近三年农民收入对比图

甘孜州连续三年列四川省各市县GDP排名末位,是四川省最贫困的州,白玉县为甘孜州下设的二级县,人均收入连续三年低于全州的平均水平,是全省最贫困的县。全县有贫困村81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52%,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达到2 275户9 643人。

图2 甘孜州2014—2016年三种产业占GDP比重统计表

图3 白玉县2014—2016三种产业占GDP比重统计表

注:图1—图3资料根据《2014—2016甘孜州统计公报》整理所得。

如图所示,与甘孜州近三年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相比,白玉县的第三产业占GDP比例严重偏低,产业结构极不协调,表明白玉县的第三产业发展还很欠缺,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 甘孜州白玉县县域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

2.1 旅游区位交通未受重视,可进入性差

白玉地处川藏结合部,是四川省最偏远的一个县,交通十分不便,交通方式全部为公路,且没有国道,公路总量不足,通达度低。目前只有3条对外交通主干线,主要连接甘孜、巴塘和甘白,境内各旅游景点之间的道路连接还很欠缺,可进入性很差。从目前来看,白玉县的旅游区位劣势明显,但随着甘白,巴白,岗白(其中巴白、岗白纳入国道215线)3条出境线的贯通和提升,特别是亚丁机场的开通,甘孜格萨尔王机场预计2018年通航,以及河坡到甘孜公路的规划,使白玉县在甘孜州内成为连接南路香格里拉旅游区与北路格萨尔文化旅游区的重要枢纽,更是成为大香格里拉环线和藏羌彝走廊上的重镇,旅游区位变得十分重要。但由于白玉县旅游资源长期深锁闺中无人识,致使白玉县在整个甘孜州旅游总体规划框架中没有明显的定位,其旅游区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2 旅游发展资金缺乏

白玉县工业和农业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发展旅游是必然选择,对此县上有清醒认识。发展旅游产业,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改善区域投资形象和环境也是历届政府的共识。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白玉县就聘请四川大学专家对白玉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并于1998年县委、县政府做出发展旅游的战略选择,但由于诸多原因,这发展旅游的满腔热情最终还是被搁置下来。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缺乏旅游发展资金。

2.3 旅游产品开发滞后,欠缺系统的旅游品牌设计和有效的旅游产品开发

白玉县具有众多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资源品牌,比如国家自然保护区察青松多以保护国家一级动物白唇鹿为主,该区域的白唇鹿总量占全国储量总数的2/3以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噶拖寺在康巴藏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和历史地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兵器生产基地河坡民族手工艺,国内唯一的父系文化活化石——山岩,还有藏传佛教红教重要寺庙白玉寺在欧洲都有一定影响力。但由于白玉县长期受交通条件制约,外部可进入性较差,使得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未能开发为系列旅游产品,没有进行旅游品牌设计和形象推广,整个白玉县的旅游开发还很滞后,基本处于自我发展的状态,缺乏整体规划、引导和宣传。

2.4 全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等、靠、要”思想较重,旅游人才奇缺

在对甘孜州白玉县81个贫困户建卡立户过程中统计到,贫困人口几乎都是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未曾上过学。而贫困人口占了白玉县人口的一半以上,也就意味着白玉县全民受教育程度极低。受教育程度低,加上交通不便,白玉县一直都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这也导致了“等、靠、要”思想较重,农民生活靠补贴,政府工作也靠补贴,政府投入到旅游发展上的资金每年不超过100万,且主要来源于国家配套资金。此外,白玉县没有独立的旅游行政部门,而是与文体、广电合并为文广旅,旅游专业人才匮乏,加之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落后,也无法吸引旅游高端人才的进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

2.5 食品卫生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白玉县属于偏远的藏族地区,还保留了很多藏区较为原始的饮食方式,如生吃牦牛肉、喝生水,存在感染包虫病等疾病的隐患。此外,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白玉县民众生活得到了一定改善,旅游者也纷纷踏入,但也留下了很多无法自然降解的垃圾等,给环境带来不小的污染。

3 白玉县县域旅游发展对策

3.1 抢抓精准扶贫政策和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援建单位的资源优势和甘孜州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助力当地旅游发展

目前,白玉县的对口援建单位包括四川省法制办、四川发展控股集团慈善基金会、四川旅游学院、成都市武侯区,同时,浙江省对口扶贫甘孜州,是白玉县的间接援建单位。可以充分利用援建单位资源优势,助力当地旅游发展。一是充分利用援建单位的项目引进,资金注入,弥补白玉县旅游资金缺乏的限制,优先发展旅游产业(援建单位每年引进资金3 000万用于白玉建设);二是在宣传营销上借助援建单位的区位优势,在人流量集中,又具有旅游影响力的区域进行白玉县旅游形象的宣传;三是利用四川旅游学院的人才培养优势,为白玉县培养一批旅游专业技术人才,以解决白玉县旅游人才匮乏的现状;四是利用四川省法制办的政策与技术优势,做好白玉县地方旅游环境保护法等立法工作。 此外,甘孜州正在创建“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将投资330亿元集中建设境内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25条干线公路和旅游公路,白玉县是甘孜州内连接南路香格里拉旅游区与北路格萨尔文化旅游区的重要枢纽,可以利用这一区域旅游发展优势,争取道路体系的优化建设。

3.2 做好县域旅游整体规划,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差异性旅游产品,形成白玉县旅游特色

作为可持续开发的旅游业需要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人文资源作保障。白玉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传统文化深厚而质朴,对这些白玉县旅游发展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一定要提高保护意识,做好旅游规划,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切不可盲目、粗放型开发。对生态旅游资源一是要加大生态环境监测;二是要完善生态环保设施,建设专门的垃圾和污水处理厂,增添公共厕所等必要的环保设施;三是分区控制,结合景区特色,分成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对文化旅游资源要抓住甘孜州“发展全域旅游”的契机,提升白玉县人文旅游资源品位,尽可能提高资源的保护等级,以开发促保护。同时为了提升白玉县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白玉县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在区域旅游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需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分析,寻求差异与特质,塑造白玉个性。

3.3 学习国内外生态旅游先进经验,做好环保宣传,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

国外生态旅游先进国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遵循无为而治的原则,力求没有人工痕迹,对大自然充满了敬仰与尊重。这特别值得白玉县借鉴,在白玉县的旅游资源中,充斥着大量的神山、圣湖,它们是白玉县原住民的精神家园,也特别需要我们将对它们的敬仰与尊重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和其他休闲旅游不同,我们需要的不是贵族式的豪华游,而是提倡环保、生态的极简游,鼓励游人参与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学会全心全意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2]通过对环境教育的宣传与普及,在白玉县各乡镇、学校、旅游接待点等处摆放环保宣传册,同时在白玉县的公众平台上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通过一系列途径,宣传白玉县的环保观念,培养民众自觉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4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提高原住民的旅游参与度,以共享旅游发展利益

鉴于白玉县原住民文化水平偏低,较难直接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可以充分利用各乡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名义参与到当地旅游经营与开发中,最大限度地保障旅游发展带给当地农民的利益。目前在白玉县河坡乡发展的民居客栈,就是通过乡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各民居客栈的产品特色打造,统一对外宣传,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分配客源,统一价格,统一结算,有效推进了当地民居客栈的发展进程,值得全县借鉴学习。

3.5 加强对藏区民众卫生习惯培养,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作为四川省的重点扶贫县,白玉县境内各乡镇在扶贫资金政策支持下,已经逐步完成了淋浴间的建设,对于贫困户新建的房屋,在结合藏区地域文化基础上,也增设了淋浴间,大大改善白玉县民众生活的卫生环境。在硬件设施得到完善的同时,一方面对当地居民进行卫生知识的宣讲,另一方面加强对各个学校学生的卫生习惯培养并践行。此外,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讲以确保食品安全。

[1]方健.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J].质量与标准化,2011(8):43-44.

[2]彭明勇.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原则[J].商场现代化,2008(6):186-187.

AnEmpiricalStudyonCountyTourismEconomicDevelopmentBasedontheConceptofPovertyAlleviationthroughEcotourism——ACaseStudyofBaiyuCountyinGanziPrefectureofSichuanProvince

QIUPingXIONGHong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0, Sichuan, China)

This article makes a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ounties during the eco-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rocess in Baiyu County in Ganzi Prefecture, a very poor ethnic region of Sichuan Province. It deep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unty economy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finds out the causes of poverty. On the basis of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ourism in the western minority area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in Baiyu County are put forward. The case has some typical significance and demonstration effects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xtremely poor counties in the western minority areas.

Eco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Baiyu County; County Tourism Economy

邱 萍 熊 红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扶贫开发研究”,项目编号:LYC14-08。

邱萍,女,四川旅游学院教授,教育部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旅游企业(酒店、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业标准化。

熊红,女,四川旅游学院西部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科研秘书,四川省A级景区评定员,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

F590

A

2095-7211(2018)01-0049-04

猜你喜欢

甘孜州生态旅游县域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