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食物手测量”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2018-03-20支伊芬潘松涛方跃伟段蒋文
干 城,支伊芬,潘松涛,方跃伟,段蒋文
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现代治疗的5个要点[1]。在5个治疗要点中,饮食控制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目前,糖尿病患者膳食治疗的方法由于计量复杂[2-3]、难以运用到临床实际,且缺乏形象化的教育,可操作性不强,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的指导,进而影响了糖尿病膳食教育的实施效果[4]。为解决上述问题,舟山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研究了“糖尿病患者食物交换份快速查表与手测量法”[5-6],虽然已得到学术界的肯定,但没有进行过社区糖尿病管理的应用评价。2015年6月—2016年5月,舟山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与定海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该方法应用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并对其进行评估。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浙江省舟山市某城区社区糖尿病患者。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整群立意抽样的方法[7],选择舟山市定海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糖尿病管理工作情况相似的2个社区,以病程2年以上、没有明显并发症且能够生活自理、年龄在30岁以上作为入组标准,共抽取糖尿病患者129名。按社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 66人,对照组63人。
1.2.2 调查内容
问卷参考王玉梅等[8]的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而成。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血糖控制和糖尿病膳食治疗相关知识。
1.2.3 调查方法
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行为的基线和终末调查。调查前先统一对调查员进行培训,严格控制调查质量。用单盲法进行研究。2015年6月,在第一次膳食健康知识讲座前,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参加听课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基线问卷调查;2016年5月,再次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参加听课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终末问卷调查。
1.2.4 干预方法
干预组应用“食物交换份快速查表与手测量法”[5]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对照组应用传统的膳食热量计算方法和食物生重称重法[2-3]进行健康教育讲座。两种方式的健康教育讲座分别由不同的人承担,教授时间和次数相同。健康教育方式包括每半年举办健康讲座1次、社区责任医生随访管理中的口头健康教育、发放健康处方等。
1.2.5 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判断标准
回答正确题数占总回答题数的比例达60%及以上判定为知晓。
1.3 统计学分析
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经过审核和统一编号后,利用 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 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129名糖尿病患者,分为培训前基线调查和培训后的终末调查。有效调查人数127人。干预组男性27人(42.19%),女性37人(57.81%);对照组男性有36人(57.14%)、女性有 27人(42.86%);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841,P=0.092)。干预组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有 42人(65.63%),初中有 10人(15.63%),高中和中专的有 6人(9.38%),大专及以上的有 6人(9.38%);对照组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有29人(46.03%),初中有21人(33.33%),高中和中专的有9人(14.29%),大专及以上的有 4人(6.35%);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7.276,P=0.064)。干预组平均年龄为(67.16±8.19)岁,对照组为(64.22±9.62)岁,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851,P=0.066)。
2.2 干预前患者糖尿病饮食和控糖知识总体知晓情况
干预前,干预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28.13%,对照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23.8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血糖控制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
干预前,糖尿病患者对基本的、原则性的血糖控制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较高,14个知识点中,有8个知晓率在70%以上。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血糖控制相关知识点的知晓率绝大多数有所提高。干预组“需要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人吃水果什么时间最佳”“不吃或少吃主食能否达到降血糖的目的”“糖尿病人要否限制烹饪油”“目前病情控制情况自我满意度”等8个知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除有2个知识点提高明显(P<0.05),其它虽然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组知识点的提高,干预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尤其是“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控制糖尿病”“糖尿病人吃水果什么时间最佳”“最会升高血糖的食物”“吃肉能否代替主食”“糖尿病人要否限制烹饪油”“糖尿病人是否应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等6个知识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血糖控制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2.4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食物热量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6个膳食治疗相关食物的热量需求计算和食物计量知识点的知晓率大多有所提高,但对照组提高不明显。干预组相关知识点的提高,无论是干预前后比较,还是与对照组比较,提高的幅度均较大,其中“根据你的身高体重、公斤,计算需要食物交换份”“1个手掌心大的瘦肉大约是多少克?多少交换份?”和“1小茶盅米饭含米量大约多少克?多少交换份?”3个知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食物热量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2.5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对自我执行糖尿病膳食治疗的满意度情况
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对自我执行糖尿病膳食治疗的满意度”满意率为 43.75%,干预后为43.94%;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对自我执行糖尿病膳食治疗的满意度”满意率均为52.38%,干预前后对比和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的基线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对基本的、原则性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如膳食治疗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膳食治疗、运动的益处等知晓程度较高。这反映了以往医务工作者在糖尿病膳食治疗方面所做的健康教育努力和成效。但牵涉到膳食治疗的具体知识时,尤其是要细化到具体某一类食物的热量判断、个性化的热量计算方法,能够掌握的患者就非常少,这与其他报道[8-11]类似,提示了采用传统的“膳食热量计算方法和食物生重称重法”进行糖尿病膳食教育的不足。至于干预组“血糖控制的相关知识”教育效果比对照组要好,可能与干预组老师更关注糖尿病膳食健康教育更“接地气”的讲课方法有关。因为“食物交换份手测量法”本身就是“接地气”努力的结果。通过“食物交换份快速查表与手测量法”健康教育,干预组那些与膳食治疗相关的控糖知识、食物热量需求计算和食物计量的知晓率得以大幅度提高,而对照组相对应的知识水平大多数没有明显提高,说明“糖尿病患者食物交换份快速查表与手测量法”相比传统的“膳食热量计算方法和食物生重称重法”更加形象直观、通俗易懂。“1小碗饭含米量大约多少克?多少交换份?”和“1盆蔬菜大约有多少克?多少交换份?”这2个知识点本来是“食物交换份快速查表与手测量法”表达方式的长项,通过健康教育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原因值得探讨。或许与老年人学习记忆能力较差有关[12];或许是本项目工作对糖尿病患者膳食治疗的培训缺乏实际的操作训练有关。因为糖尿病膳食治疗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对于技能的培养应该采用训练或参与式培训的方法[13]。由于“食物交换份快速查表与手测量法”是最近探索出的一种新方法,任何新生事物有一个逐步发展、推广和倡导的时期,本项目的实施效果还需要在社区支持下持续开展糖尿病膳食健康教育,扩大样本和延长观察时间,以进一步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和作效果的深入评价。
[1]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The prevention or delay of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 2002, 25:742-749.
[2]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1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41-l042.
[3]吴小南. 营养其实很简单[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35-139.
[4]朱艳秋.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及研究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5):34-35.
[5]方跃伟, 任飞林, 段蒋文, 等. 食物交换份手测量法在糖尿病患者膳食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5, 9(6):418-422.
[6]方跃伟, 仝振东. 糖尿病患者怎么吃: 个性化膳食方案快速制定[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9.
[7]方跃伟, 仝振东. 基层健康教育科研实用教程[M]. 上海: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 2011:12.
[8]王玉梅, 王楠, 刘雪梅, 等. 糖尿病患者90例饮食治疗知识的知晓程度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12, 28(3):343-345.
[9]袁丽, 熊真真. 我国糖尿病患者教育与管理的现状及展望[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2, 4(2):70-71.
[10]殷涛, 肖峰, 尹德卢, 等. 社区 2 型糖尿病患者防治知识与自我管理能力调查[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 22(4):385-389.
[11]王静玉, 高莉, 赵楠, 等. 兰州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认知状况调查[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1(2):1431-1432.
[12]温丽雅, 陈长香, 刘小平, 等. 社区老年人记忆障碍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10):68-71.
[13]金大鹏, 赵春惠. 科普演讲能力培训教程——健康科普演讲能力三循环培训模式[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