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习水县A中学青少年吸烟状况健康促进项目计划书
2018-03-20案例提供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
案例提供: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
点评专家:傅华(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
1 项目背景
《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2014)》报告显示,初中生现在吸烟率(有烟烟草)超过 6%,其中男生为10.6%,女生为1.8%。中西部地区初中生吸烟率超过 6%。在与贵州省习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签署帮扶共建合作协议的背景下,上海市普陀区疾控了解到该县初中生吸烟率较高,因此项目组选择了贵州省习水县某一初级中学A中学作为本次健康促进对象。
2 健康促进诊断
2.1 基本情况
A中学位于贵州省习水县,是一所初级中学。历史资料显示该校青少年吸烟率较高,同时该校尚未申报“无烟学校”。
2.2 人口学数据
该校由七~九年级3个年级组成,共14个班级。该校学生共计600人,年龄为12~15岁;男生334人,女生266人,男女生比例约为1.3∶1;七年级男生 105人,女生 77人,占全校人数30.3%;八年级男生124人、女生98人,占全校人数37.0%;九年级男生105人,女生91人,占全校人数32.7%。该中学校内教职工共计134人。
2.3 主要健康问题
(1)该校青少年尝试吸烟(包括只吸一口)的人数为62人,吸烟率为10.33%,其中男生吸烟人数为50人,吸烟率为14.97%;女生吸烟人数为12人,吸烟率为4.51%。
(2)该校青少年对吸烟有害健康的知晓率为96.7%,对吸烟所导致疾病的知晓率为33.3%。
2.4 需求评估
2.4.1 倾向因素
(1)吸烟危害知识:青少年对“吸烟有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难以把自己目前的吸烟状况与成年期的癌症、肺部疾患等长期危害联系起来。
(2)吸烟动机:青少年可能会因为对吸烟这一行为产生好奇而导致他们尝试吸烟。比如男生可能想通过吸烟来树立独立成熟的社会化形象,改变他人尤其是同伴对自己的看法,如果同伴能够接受,就会成为正向强化因素;女生可能把吸烟行为视为表现魅力和代表男女平等的行为。
(3)戒烟意愿:青少年戒烟意识不足,戒烟意愿消极,认为戒烟不可能成功;例如:在学校表现不良的青少年可能更容易将吸烟作为缓解压力、焦虑的手段。
(4)性发育因素:性发育较早是男生和女生吸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发育较晚可能导致男性尝试吸烟。
2.4.2 强化因素
(1)家庭环境:①父母对吸烟所导致的长期疾病知晓率较低;②该校吸烟的青少年中,其父母吸烟的比例远高于不吸烟的青少年中父母吸烟的比例。
(2)社会环境:①该校吸烟的青少年中同伴吸烟的比例(63.3%)高于不吸烟的青少年中同伴吸烟的比例(3.70%);②该校教师对吸烟导致的疾病知晓率较低,吸烟人数较多,吸烟率较高。
2.4.3 促成因素
(1)应做到校内全面禁烟,但该校未建立健全校内全面禁烟制度。
(2)青少年有意愿戒烟,但在戒烟过程中有生理和心理的戒断症状,所以想获得戒烟咨询。而该校无法提供相应戒烟服务。
(3)该校对吸烟教职工,吸烟学生无明确的吸烟惩罚措施。
2.5 资源分析
2.5.1 卫生资源
(1)普陀疾控提供相应的控烟宣传资料,包括折页、海报、视频、音频等。
(2)普陀疾控利用“无烟学校”的创建经验,组织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2.5.2 可利用的传播资源
①该校已有的宣传栏、校园广播、电子屏等;②该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及亲子课堂;③经调查,学生广泛使用线上媒体传播(微信、互联网等)获取健康相关知识;④该校已设学校卫生室。
2.6 确定优先项目
2.6.1 遵循原则
(1)重要性原则:能反映最重要和最关心的健康问题,也是促进健康最有效的问题。
(2)可变性原则:具有较高可变性。通过干预措施能够改变,对结果能产生有效的影响。
(3)可行性原则:成本低、效益高;易于为群众所接受,便于执行;有客观的评价指标或定量测定效果的方法;能够系统长期地随访观察。
2.6.2 确定项目
根据以上原则,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可变现与重要性的分级排序,最终选择可变性有效、重要性较高的作为优先确定项目。因此将降低青少年吸烟率和提高青少年、父母、教师对烟草危害的知晓率作为优先确定项目。
3 目标和目标人群
3.1 总目标
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烟草危害认知的干预,改善青少年吸烟行为,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
3.2 具体目标
截至2019年底:①A中学烟草危害知识的宣传覆盖率达到 100%;②A中学在校学生及其父母、教师对吸烟所导致的疾病的知晓率提高至95%;③90%吸烟的青少年有戒烟意愿,相应戒烟技能掌握率达到90%;④A中学在校学生的吸烟率降低至4.0%。
3.3 目标人群
①一级目标人群:青少年;②二级目标人群:父母、教师;③三级目标人群:学校主要负责人。
4 干预措施
4.1 政策倡导
(1)由县教育局组织该校成立控烟领导小组,由普陀疾控提供技术支持,学校领导牵头,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将无烟学校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
(2)该校建立健全控烟考评奖惩制度,出台控烟考评奖惩办法,并做好相关奖惩记录。
(3)该校在各年级组设置控烟监督员、控烟巡查员,并做好相应的监督、巡查记录。
4.2 教育策略
(1)利用“亲子课堂”及家长会,学校对学生及其家长开展控烟宣传,普及烟草对青少年和成人的危害知识。
(2)学校利用世界无烟日等时机开展控烟宣传活动,如征文大赛、同伴教育、升旗仪式、知识竞赛等。
(3)加大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性健康教育的力度。学校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辅导,使青少年正确认识各阶段心理活动并避免发生吸烟行为以及掌握相关戒烟技能。
(4)由普陀疾控提供技术支持,学校对教职工定期开展控烟意识和戒烟技能培训,将“遵守学校控烟制度”作为教职工评优的一项严格考核指标。
4.3 环境策略
(1)每月利用两块宣传栏宣传吸烟的危害;利用校园广播和电子屏每周定期播放吸烟有害健康及吸烟导致相关疾病的音频与视频;设置资料架,每月增补烟草危害宣传手册、折页等。
(2)在学校所属区域内张贴明显的禁烟标志;校园内不设置吸烟点,不摆放烟灰缸等烟具,达到校内完全禁烟。
(3)学校与家长建立微信群,由普陀疾控提供吸烟危害相关内容,定期发布烟草危害知识及相关戒烟技能。
5 实施准备
5.1 组织机构与教育材料(表1)
表1 组织机构与教育材料
5.2 经费预算
支出项目包括专家咨询费、宣传资料费、培训费、讲座、宣传活动费、差旅费、评估费及其他费用。
5.3 人员分工(略)
6 项目进度(表2)
表2 A中学青少年吸烟状况健康促进项目进度计划表
7 项目评估
7.1 过程评价
①宣传资料发放种类、数量及目标人群覆盖率;②学校禁烟标志的覆盖率;③微信推送信息的数量、覆盖率和阅读量;④学校烟草危害相关音频视频的播放时长和频度;⑤讲座和培训的开展次数、参与人次数,参与人员对培训质量的满意度;⑥学校出台的相关控烟制度的执行情况。
7.2 效果评价
①青少年、父母及教师对烟草危害相关知识知晓率;②青少年吸烟依赖程度及日平均吸烟量变化趋势;③青少年戒烟技能掌握率;④青少年吸烟行为改变率。
7.3 结局评价
青少年的吸烟率由促进项目开始时的10.33%降至4.0%。
7.4 撰写评估报告
包括以下这些部分:①背景:该项目的目的和目标;②说明:评价什么;③目的:为什么要进行评价;④方法:如何进行;⑤障碍:在设计或进行评价时的问题或不足;⑥结果:发现、建议。
8 专家点评
以干预行为为主要目的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如何保证所设计的项目对靶人群的行为干预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工作者的基本职责要求。这期刊登的“贵州省习水县A中学青少年吸烟状况健康促进项目计划书”案例,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如何应用健康教育学理论来指导设计具体工作。
根据行为生态学模型,一个人的行为如吸烟,除了个人因素以外,会受到超出个人之外的其他环境因素(如职业、经济条件、媒体、政治及社会不平等)影响。因此,在制订一项干预项目之前,应该针对可能引发问题的原因或决定因素进行评估,找出引发行为改变的动机以及使新行为得以持续的因素,这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制订的重要基础。格林将影响人类健康行为的因素总结分为3类:倾向因素,指个人从事某项行为之前,已经存在的影响因素或前置因素;促成因素,指有助于实现行为改变的因素,即促使个人某种行为得以实现的因素;强化因素,指影响行为持续或重复的因素。本案例通过需求评估,找出了影响青少年吸烟的3类因素。为了使项目的干预有可行性,案例还进行了资源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进一步确定优先干预的项目。干预项目明确了项目目标和目标人群,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措施,并对如何实施制定了比较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执行单位及负责人,同时也考虑了安排经费和资源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整个项目的设计过程在理论上是比较完善的。在这里向大家推荐,是想强调在制定项目之前,一定要做好需求评估。目前认为需求评估比较完善和实用的仍然是格林模式(即PRECEDE-PROCEED模式)。在做需求评估时,在认真理解领会格林模式的基础上,一定要针对靶人群的实际情况去发现影响他们行为背后的因素,这样才能为后面制定干预方案提供真实和有针对性的依据。如果说本案例有什么不足的话,笔者觉得没有看到在需求评估中,针对贵州习水县这所中学的学生以及学校和家庭在吸烟和干预方面与一般性人群不同的文化和经济背景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以及由这些不同的背景因素导致学生对吸烟有什么特殊性的观点和看法。在干预方案中,应考虑制作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干预材料,从而使干预更加有可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