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根管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疗效观察
2018-03-19韩瑞林
韩瑞林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口腔科,山西太原030006)
牙体牙髓病主要是由微生物感染、化学刺激、物理刺激、创伤等因素所引起的,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1]。牙体牙髓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咀嚼功能受到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若是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根管治疗是该病的首选方法,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但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所带来的疗效存在差异,为了提高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择取2016年3月22日-2017年3月2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20例开展本次研究,对不同程度根管填充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2016年3月22日至2017年3月22日牙体牙髓病患者120例,根据充填程度的差异分为甲组、乙组、丙组。甲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0.14±3.45)岁;疾病类型:急性牙髓炎8例,慢性牙髓炎7例,牙髓坏死8例,急性根尖周炎8例,慢性根尖周炎9例;发病部位:磨牙9例,前牙18例,前磨牙13例。乙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0.21±3.50)岁。疾病类型:急性牙髓炎 9例,慢性牙髓炎6例,牙髓坏死7例,急性根尖周炎9例,慢性根尖周炎9例;发病部位:磨牙10例,前牙19例,前磨牙11例。丙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 17 例;年龄(40.24±3.48)岁;疾病类型:急性牙髓炎10例,慢性牙髓炎8例,牙髓坏死6例,急性根尖周炎8例,慢性根尖周炎8例;发病部位:磨牙8例,前牙20例,前磨牙12例。3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位、疾病类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病情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有关诊断标准相符合;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可耐受根管治疗。排除标准:存在重要器官严重病变、机体严重感染的患者;存在既往根管治疗史的患者;存在精神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先安排3组患者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牙根尖周围、根管病变情况进行掌握,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使用金刚砂车针进行开髓处理,将髓腔内坏死组织以及钙化物质彻底清除。针对存在急性炎症的患者,需先予以抗菌药物治疗,在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后再进行后续治疗。利用影像学检查、根管测量仪对患者根管有效工作长度进行准确的测量,术中使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对根管进行反复的冲洗,再使用医用棉球彻底吸干根管内液体,直至根管干燥和患牙无痛感,开始进行根管填充。在牙胶尖填充根管糊剂并进行侧方加压,对根管口和髓腔使用氧化锌丁香油进行暂封,持续时间为10 d;牙冠使用磷酸锌水门汀进行充填。利用影像学检查对根管填充程度进行明确,其中甲组予以根管适量填充,乙组予以根管超量填充,丙组予以根管欠量填充。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根管填充程度判断标准: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判断,适量:填充物稍低于根尖(<1 mm)且填充紧密;超量:填充物稍高于根尖;欠量:填充物低根尖低且>2 mm。(2)观察3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判定:痊愈:临床症状在治疗后全部消失,咀嚼功能恢复正常且无叩痛感,根尖部骨质稀疏区缩小明显;有效:各项临床症状在治疗后改善明显,咀嚼功能恢复正常且存在轻微叩痛感,根尖部情况变化不大;无效:临床症状和咀嚼功能均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存在强烈叩痛感和窦道,根尖部阴影呈现增大趋势。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甲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其中痊愈 22例(55.00%),有效 16例(40.00%),无效2例(5.00%)。乙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5.00%,其中痊愈5例(12.50%),有效21例(52.50%),无效14例(35.00%)。丙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其中痊愈 6例(15.00%),有效 22例(55.00%),无效 12例(30.00%)。3组牙体牙髓病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甲组比乙组、丙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组和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疼痛发生率
甲组牙体牙髓病患者中2例出现疼痛,疼痛发生率为5.00%;乙组牙体牙髓病患者中9例出现疼痛,疼痛发生率为22.50%;丙组牙体牙髓病患者中10例出现疼痛,疼痛发生率为25.00%,经对比分析后发现,甲组的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乙组和丙组的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管治疗指的是通过机械及化学方法祛除根管内大部分感染物并通过充填根管、封闭冠部,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患牙各项功能可得到恢复。由于根管填充时间较长,因此在术后容易出现疼痛、肿胀等情况[2],选择合适的根管填充方法和程度有助于根管治疗质量的提高。
根管填充包括适量填充、超量填充、欠量填充3种程度。前牙的填充效果比后牙优,前牙根管一般为粗大的单根,填充简单,出现超量填充的可能性大;后牙的根管数量不固定,存在结构复杂的特点,填充难度较大,若术者经验不足和技术水平不高,出现欠填充的概率较高。欠填充会促使根管和根尖接触的紧密性不足[3],故此感染发生率高;超填充会导致根管内细菌向根尖周组织侵入,根管组织液深入到根管中,从而引发感染,以红肿、疼痛为突出表现。而适量填充能够减少术后感染、疼痛的发生率。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甲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疼痛发生率均优于乙组、丙组(P<0.05),充分说明了根管适量填充的有效性。纪涛[4]研究证实,适量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超量组、欠量组(P<0.05),疼痛发生率(6.67%)明显较其他两组低(P<0.05),与本文得出的数据相近,较好地证实了本文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临床说服力较强。
总之,根管适量填充相较于超量填充、欠量填充更适用于牙体牙髓病的治疗中,临床有效性较高、疼痛感较轻,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