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枝加附子汤加减临床运用举隅

2018-03-19王君琴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自汗扶阳营卫

王君琴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48)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二十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该方具有调和营卫、扶阳固表之功效,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可以应用在多种疾病,并且疗效显著,现将其临床应用举隅报道如下。

1 自汗、漏汗

患者刘某,男,26岁,体态微胖,曾因某夏天贪凉久呆于空调屋达数月,此后出现自汗不止,易感冒,后背发凉,阵阵恶风,他自己的话比别人都怕冷,纳可,二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予桂枝附子汤加减,处方如下:桂枝15 g,白芍20 g,甘草 10 g,大枣 12 g,制附子(先煎)15 g,桑叶 30 g,生龙骨 20 g,生牡蛎 20 g,黄芪 30 g,白术 15 g,生姜10 g,细辛6 g。5剂后患者汗出恶风症状大为好转,继服10剂痊愈。

按:本例患者汗漏不止,畏风,恶寒,属汗出日久导致阳虚,阳虚进一步加重卫表不固,正如《临证指南·汗》谓“阳虚自汗”也,辨证营卫失调、阳虚不固,正与桂枝加附子汤病机契合,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制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桑叶性味甘寒,《神农本草经》载其“除寒热,出汗”,清初名医傅青主誉之为“收汗之妙品”。龙骨、牡蛎调和阴阳、潜镇摄纳,共桑叶加强敛汗之力,黄芪、白术益气固表,细辛加强助阳之力。全方共奏助阳止汗之功。

2 顽固性湿疹

患者薛某,女,63岁,患慢性湿疹10余年,以腹部、双下肢大片皮疹为主,伴瘙痒无度,数年间服汤剂无数,症状鲜有好转,近2年靠服抗过敏药维持,最近抗过敏药也较差,以皮肤皮疹伴重度瘙痒为主,苦不堪言,再次寻求草药治疗,已服他医7剂不效,余查处方仍是一派清热解毒利湿之剂,追问病史,患者极度怕冷伴自汗,常常颜面周身大汗淋漓,口中和,二便调,舌淡苔白略水滑,脉沉细,予桂枝加附子汤合苓桂剂化裁,处方如下:桂枝 15 g,白芍 20 g,生姜 15 g,大枣 15 g,制附子(先煎)15 g,茯苓 30 g,白术 15 g,乌梢蛇 12 g,防风 15 g,地肤子 30 g,白鲜皮30 g,黄芪 30 g,巴戟天15 g,淫羊藿15 g,甘草12 g。7剂后怕冷出汗、瘙痒都大为好转,继服14剂已无怕冷出汗,瘙痒止,湿疹基本痊愈。

按:湿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常表现为多形性皮疹,按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初期常以湿热多见,但该患者病程已久,且屡用清热解毒之品,已阳气大伤,详问病史,患者极度怕冷且冷汗淋漓,结合舌脉,辨证阳虚水泛、营卫失和,拟桂枝加附子汤使阳复表和,固阳以摄阴,苓桂术甘汤健脾利湿,乌梢蛇、防风、地肤子、白鲜皮祛风止痒,且取风药胜湿之义,黄芪益气固表,巴戟天、淫羊藿增强助阳之力,辨证用药准确,所以患者瘙痒无度的顽固性湿疹,才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3 鼻 炎

患者王某,男,51岁,每年于春季发作打喷嚏、流清涕,伴鼻痒,眼睛痒,今年症状明显加重,清涕连绵不断,遇寒更甚,西医诊为过敏性鼻炎,予服孟鲁斯特、西替利嗪,每日各1片,症状改善不明显,特来寻求中医治疗,伴随症:面色不华,纳差,倦怠乏力,畏寒,常自汗出,舌淡苔白,舌体胖,脉浮缓,予桂枝加附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如下:桂枝15 g,白芍 20 g,甘草 10 g,大枣 12 g,制附子(先煎)15 g,苍耳子 15 g,辛夷花 12 g,茯苓 30 g,苍术 15 g,细辛 6 g,黄芪 30 g,白术 15 g,防风 15 g,乌梅15 g,蝉蜕15 g,生姜15 g。5剂后鼻痒、流清涕、自汗、畏寒都明显好转,继服10剂善后。

按: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1]。若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质量。《医方考》中说:“若阳气自虚,则阴气凑之,令人脑寒而流清涕。”我认为清涕连绵不断也可以看作是“遂漏不止”的一种延伸,本案伴遇寒更甚,畏寒自汗,舌淡苔白脉缓,辨证属脾肺阳虚,营卫不和,寒湿阻滞,鼻窍不利。附子主一身之阳气,桂枝加附子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扶阳固表,佐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苍耳子、辛夷花散风通窍,茯苓、苍术健脾祛湿,乌梅、蝉蜕有“脱敏煎”之义,细辛助阳散寒,共奏温补脾肺,扶助元阳,调和营卫,温化寒湿,通鼻窍散阴霾敛涕液之义。

4 雷诺氏综合征

张某,女,48岁,因双手指冷痛3年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手指遇冷刺激,比如冬天未戴手套室外劳作,或较长时间接触冷水后,出现双手指变青或变白或变紫并伴有手指疼痛,曾在外院诊断为:“雷诺氏综合征”。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拟桂枝加附子汤合当归四逆汤,处方如下:桂枝 15 g,白芍 15 g,甘草 10 g,干姜 10 g,制附子(先煎)15 g,当归 20 g,川芎 15 g,鸡血藤 30 g,黄芪 30 g,细辛 6 g,陈皮 15 g,王不留行15 g,刘寄奴15 g,阿胶珠10 g,炙麻黄10 g。7剂后症状明显好转,继服14剂善后。

按:雷诺氏综合征是一组以肢端皮肤对称性、发作性苍白、发绀和潮红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症,至今原因不明,常因受寒等因素诱发,且大部分是年轻女性患者[2]。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血痹”范畴,究其病机乃寒邪凝结,瘀滞脉络,四末失于温煦,属阳虚血亏寒凝的病理表现,其中桂枝温通经脉,附子回阳暖脏,干姜、麻黄、细辛、黄芪回阳救逆、温经散寒,归芎芍、阿胶、鸡血藤养血活血、祛瘀止痛,陈皮行气。王不留行活血通闭,刘寄奴活血化瘀,这两味药均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全方共起回阳救逆、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患者王某,男,48岁,公司销售人员,形体适中,无高血压病史,常年嗜烟酒大餐,一年前因猝然晕厥被送医院抢救,发现一支冠脉狭窄大于90%,被放置两个支架,此后养病在家,一年来常觉心中悸动,恶风,夏天也不敢吹电扇,一天数次冷汗,要更换数次内衣,伴乏力,近日每天有短暂胸痛胸闷发作数次,又住我院心内科,请中医科会诊,视舌淡红苔白略腻,脉沉细濡,纳可,便调,口不渴,予桂枝加附子汤合瓜蒌薤白汤加减。处方如下:桂枝 20 g,白芍 15 g,甘草 15 g,大枣 15 g,制附子(先煎)30 g,瓜蒌 20 g,薤白 12 g,防风 15 g,透骨草 30 g,丹参 20 g,桃仁 12 g,当归 15 g,红景天 15 g,茯苓 30 g,山药 30 g,干姜 12 g,枳壳 15 g。7剂后患者胸闷胸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恶风减轻,汗出减少但仍有,此后微加减共服两月痊愈。

按:本案心悸胸闷胸痛,恶寒自汗,结合舌脉,证属心阳不足,阳虚不固,卫外失司夹痰瘀互阻证[3]。心阳亏虚,心气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胸闷;心阳亏虚,失于温煦,卫表失固,则畏寒肤冷,汗出恶风;痰瘀交阻故见胸痛彻背,不得安卧,伴舌苔白腻。以桂枝温通心阳,附子补火助阳,桂枝、甘草、干姜通心阳利血脉,瓜蒌、薤白豁痰,桃仁、丹参、当归活血养血,茯苓、山药健脾化痰,防风、透骨草祛风透表。现代药理研究红景天有改善心脏供氧的作用,全方共具温通心阳、豁痰化瘀、通行血脉、调和营卫的作用。

6 讨论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治太阳病汗不得法,汗出不止,导致阴阳两伤,予桂枝加附子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扶阳固表又兼健脾胃。其中附子回阳暖脏,桂枝振奋气血,达卫气以和营解肌;白芍敛阴和营,调和肝气。桂芍合伍,寒温得宜,收敛合拍,刚柔相济,发散不伤阴,酸敛不碍邪;姜、枣、甘草和营健中,相辅相成,共奏调营卫和阴阳之功,用于营卫不和的体虚自汗,营卫不和的过敏性鼻炎,营卫不和的顽固性湿疹最为相宜。桂枝汤减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其实就是当归四逆汤,以当归补血通脉;以桂枝、细辛、通草通阳散寒,三者与当归、白芍相配还有调和营卫、调和气血的作用;以附子,干姜扶阳;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的雷诺病疗效很好。而第5个案例中,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而心阳受伤,自觉心中悸动,桂枝加附子汤扶阳和营之余,还隐藏着桂枝甘草汤甘温扶虚补心胸阳气之意,其中桂枝色赤又气味辛温,故能上补心阳之虚,又兼温养血脉之寒;佐用甘草,意在桂甘相合,使辛甘化阳,益气暖胸,温畅血脉,心肌得养而心悸自安。

临床上凡属表阳虚、营卫不和、元阳亏损、寒邪闭阻,需解表止汗、调和营卫、温经散寒、扶助元阳者,不必拘泥于何病何科,运用桂枝附子汤随症加减变化,均能收到满意效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辨析病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髓!

猜你喜欢

自汗扶阳营卫
扶阳解毒法联合免疫营养治疗对Ⅲ-Ⅳ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观察
基于“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探析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辨治
自汗、盗汗试试浮小麦汤
告别自汗用牡蛎,四季都轻松
以“营卫气化”病机观论治皮肤病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桂附四君汤治阳虚自汗
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扶阳派唐农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从共振原理看扶阳理论的治病机理及其对血管性痴呆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