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治疗三阳证之目病探讨
2018-03-18马芬俞
马芬俞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名医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之功,主治少阳证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方中柴胡透达少阳之表邪,疏解气机之壅滞;黄芩清少阳之里热,二药配合清除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补肺健脾胃以扶人体之正气。本方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辨证应用本方治疗三阳证之目病,疗效显著。现探讨其机理如下。
1 中医眼科六经辨证之起源
经络运行气血,沟通表里,贯穿上下,联络脏腑、器官,把人体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灵枢·口问》中提到“目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睛”。说明眼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脏腑精气上注于目是经络不断地输送气血上行的结果。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柯韵伯评价其“仲景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20世纪70年代,著名中医眼科专家陈达夫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眼病辨证的临床实践经验,编著了《中医眼科六经法要》,将《伤寒论》六经学说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融汇于眼科证治之中。把眼病分为太阳目病、少阳目病、阳明目病、太阴目病、少阴目病、厥阴目病。
2 太阳、阳明、少阳经络循行特点与目病的关系
《灵枢·经脉》说:“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即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之睛明穴,上额循攒竹,交巅下项,挟脊抵腰至足。当太阳经受邪,则见目暴病、头项强,眉头胀痛,赤脉从上而下。《灵枢·经脉》说:“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额中……至额颅。”即足阳明经起于鼻旁迎香穴,经过目内眦睛明穴,行目眶下,入齿环唇,循喉咙,从缺盆下行经胸腹至足。当阳明经受邪,则见鼻干,目眶痛或前额胀痛,赤脉由下而上;若见目上眶痛胀,则辨为太阳阳明合病。《灵枢·经脉》说:“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即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之瞳子髎,由听会过上关,下耳后,上抵额角之颔厌。当少阳经受邪,则见耳聋目赤,两侧头痛,锐眦角痛,赤脉由外走向内。正如《灵枢·论疾诊尺篇》说:“诊目病,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陈达夫《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提到太阳目病之提纲为“凡目暴病,白珠红赤,大眦内震廓血丝较多,或从上而下者特甚,鼻鸣或不鸣,微恶风,或顶巅脑项痛,或半边头肿痛……”。阳明目病之提纲为“气轮血丝满布,乾廓坤廓尤多,羞明、流泪、额前痛、目眶痛,兼恶风寒,项背强,微汗出……”。少阳目病之提纲为“两额角或太阳穴胀痛,或口苦咽干,目赤羞明,锐眦兑廓血丝较甚,脉弦细或沉紧者,少阳伤寒也”。[1]充分说明眼和三阳经脉的关系极为密切,眼部疾病的表现多与经脉的循行有关。
3 应用小柴胡汤治疗三阳证之理论依据
《伤寒论》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2]本条原文是论“阳微结”的脉证,是论三阳气机的轻度郁结,是三阳同病的轻证。伤寒五六日,头汗出,是阳郁于里,不得宣发,郁热上蒸的表现;微恶寒,是太阳表证尚在;手足冷,是阳郁于里,而不能外达于四末;心下满,口不欲食,是少阳气郁,胆腑疏泄失调,胃气失和,因心下是足少阳经分支的循行部位。大便硬,是阳明热邪。必有表,复有里也,是既有太阳表的微恶寒,又有阳明里的大便硬。可与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来外和太阳,内调阳明。临床眼科经常见到三阳同病的证候特点,应用本方治疗,疗效显著。
4 验案举隅
典型病例:曾治一针眼靠近外眦部患者,女,34岁,主诉左眼红肿、疼痛5 d余。发病开始时自觉左眼肿痒疼痛,恶寒,发热,便干,在当地医院给予“滴妥布霉素滴眼液”,并自行服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3 d,但症状加重遂就诊。检查见左眼上睑红肿高起,肿痛连及左侧额部及鼻梁,不能睁眼,外眦部近睑缘可见约0.8 cm大小麦粒样硬结,压痛明显,伴外侧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全身伴微恶寒,时有汗出,口干、胃脘部不适,不思饮食,大便2日一行,触摸手脚冰冷,舌苔白,脉细。考虑到汗出恶风表证犹在当解其表,但汗之必加重口干、便秘在里的阳明里热之结。故巧取仲景之小柴胡汤,使“上焦得通”而表解,“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而阳明里和。处方:柴胡15 g,黄芩10 g,法半夏 10 g,党参 10 g,荆芥 10 g,大枣、生姜各 6 g,甘草3 g,连翘15 g。服4剂后,诸症减轻。
按语:小柴胡汤由于其配伍的独特性,具有调畅气机、宣通内外、畅达三焦的作用,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可达到外解太阳,内和阳明的效果。临床可治疗三阳同病,而病变的重点在少阳。眼科名家陈达夫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提到目病须分五轮、八廓、辨六经。分析本例患者初期是风热毒邪侵及胞睑所致的表证。因自行服用清热解毒、泻下通便之药,表邪不但未去,反使毒邪内陷。微恶寒,是太阳表证犹在;口干、胃脘部不适,不思饮食,是少阳气郁,胆腑疏泄失调,胃气失和;大便硬,是阳明热邪在里。故选取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来外和太阳,内调阳明,诸症很快减轻。
“目不因火则不病”,临床火邪容易引发目病,医家用药多集中于清热解毒凉血类药物,疾病初期经常过用苦寒泻下药物使表邪未解,误伤正气,邪气内陷,出现三阳同病。临床对外邪未传脏腑,而表证仍在,应疏散在表之邪,不用泻下,少用苦寒,以免重伤其正。小柴胡汤可三者兼顾,不失为眼科三阳证的首选方。但一定要分清表里,要注意辨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