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载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2018-03-15曾葵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有效性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曾葵华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要工具,以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等为主的新媒体已经在各领域发挥重大且必要的作用,目前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围逐步运用。新媒体具备多元性、开放性、交互性和高效性等特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但随之产生的问题也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应战。利用新媒体载体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保持教育事业活力的主要创新途径,而如何扬长避短将多媒体载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到最大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73-02

一、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维观点和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势必会导致教育工作产生重大的改革和创新。2017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7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7.51 亿,其中学生群体最近几年一直都占比最高,今年上升至为24.8%;由此可以发现新媒体已成为高校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以新媒体为载体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新的空间,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没有绝对的定义,“新”与“旧”是两个相对发展的定义。针对现阶段概括来说,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和通信技术,依托网络传播信息的载体或平台,如七大互联网巨头腾讯、网易、微博、新浪微博、360、百度、搜狐都属于新媒体。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在2016年12月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新媒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必然性。新媒体的利用可以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陈旧化和单一化,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教育大学生与教育工作者的主客体地位,使学生易更平和地接受思想教育,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新媒体载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特征

新媒体的应用在大学生中可以说是已经全面覆盖,把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结起来打造一个实践性强的教育交流平台,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因此了解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特征十分有必要,其主要表现为:

1.多元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多为灌输式或填鸭式,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像两个单独的个体,很难产生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而新媒体的多元性强化了学生与思政工作者之间接触的广度与互动度。新媒体载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巨量且多样,包含的信息范围广、更新快,相较传统的信息有限性,新媒体信息形式更加综合,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学习;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多样,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整合到一起,再将线上线下的模式结合起来,更容易调动大学生接受信息和教育的兴趣,影响力从传统的单向传播变成全方位渗透,建立起了一个多元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2.开放性

依托新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打破身份限制、渗透各个领域、跨越地界国界的开放性平台。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可以与全世界的人们沟通交流了解其他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也可以相对自由平等地发表个人的信息、认识和看法。这种超开放性带来的即多元化和个性化:一方面开放性的平台带来了海量多元的信息,有助于教育者了解先进的教育知识,也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自由发表言论,充分展示思想和个性。还可以针对个人特性定向选择所需信息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个性的需求。

3.交互性

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是双向的、互动的,相对传统面对面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而言,能够实现教育主体与客体的有效沟通,甚至角色的相互转换,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效性。这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可以选择如微信、微博、邮件等合适的新媒体工具进行互动,甚至可以选择匿名的形式进行沟通,没有了身份地位的权威压制,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表达意向,并更能做到坦言相对,公平的交流有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意愿,增强了受教者的感受感,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高效性

新媒体的传播以网络为媒介,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地互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因其迅捷、即时的特点被誉为“信息高速公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利用新媒体介质传播信息,可以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传播效率大幅度提高,即高效性。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新媒体可以做到信息即时传导,省去了约定时间和地点的中间环节,就能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新媒体可以聚合碎片时间,教育工作者可以随时更新信息資源,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时政信息,增强教育和学习的效果。另外之前提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都可以体现出新媒体载体的高时效性。

二、新媒体载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网络是把双刃剑,那么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也具有两面性。将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载体,是时代发展的选择和要求,但在新媒体冲击和渗透下,也体现了一些消极的负面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应用主体难以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

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包含误导性、反对性的不良信息,易给浏览的学生造成干扰和误导;二是信息杂乱而零碎,难以形成系统的学习系统;三是各种意识和观点的碰撞,可能会造成价值取向的紊乱。新媒体载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两部分: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时代的代沟或者能力的欠缺导致部分教师不会或者不擅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面对超开放性的多媒体环境,教师的思维模式和教育方式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对教育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面对新媒体中超容量的信息,求知欲与猎奇心理很容易导致学生浏览各方面的信息,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冲击和腐蚀。再加上没有老师面对面的指导,部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难以深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相比传统教育环境的实效性更难控制。

(二)对新媒体的依赖性造成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随着新媒体工具不断地渗入人们的生活日常,新媒体已经和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但也会加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甚至会引发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导致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可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倾向于把现实世界的压力释放到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不愿与教育者沟通交流,也会淡化和老师、家人、同学、朋友的感情联系;二是长期沉迷于网络可能会造成学生人格障碍或心理危机,甚至诱发网络犯罪,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多、更大、更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新媒体下思政教育模块量不足且质不够

近年来,各大高校学院都越来越重视新媒体载体的利用,开创了专门的网站和公众号,但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块新媒体载体利用率始终不高。首先从高校来说,院校没有运用新媒体为学生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院校网站上主要都是工作会议、通知安排、学术研究等板块,跟大学生的相关性不大,因此学生的关注度不够;然后由于教师自身的局限性,没有引导和管理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与大学生之间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次数较少,而且很难保证其实效性。由于这些新媒体的教育举措的局限性,很容易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套入形式化,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四)自主参与性低导致对新媒体教育控制差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运用新媒体工具主要关注的是娱乐和社交方面,对院校设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很少主动浏览访问,一般只有在完成作业或者任务的时候才会查看。而少部分偶尔关注相关网站的学生也属于“快餐阅读”,很少真正深入地去思考问题,没有从内心真正学习、接受教育内容,导致新媒体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同时无论是高校还是教育者,对新媒体载体的作用数量、广度、深度都难以控制,这也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较低。

三、新媒体载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途径

针对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领导及教育人员从上至下、从大到小都应创新优化新媒体带来的新形势,从而提升新媒体载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加强新媒体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在新媒体时代,作为教育主导力量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思想行为引领者和指导者,要求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工具不断更新先进且正确的观点,覆盖更大的知识面,储备更多的知识量,并从思想上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平等开放地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首先,学校应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培训,如掌握必要的新媒体教学技术、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其次,教育工作者本身也应该以服务学生为主体,深入学生群中,主动地去关注引导学生,如以普通身份进入学生聚集的网站,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向,再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此外,各教育工作者之间也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甄别新媒体中信息的真假优劣,为学生筛选积极有用的信息,以此形成高效的新媒体教育管理网。

(二)实现校内外新媒体全面化

在新媒体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既是教育信息的传播平台,也是思政教育的实践场所,必须加强红色主题网站的建设,实现校内外媒体联合,全面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反观大部分网站的主题偏远化和内容理论化,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的参与度低,网站建设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首先内容的选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需求,而且不能过于理论化,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其次,有吸引力的标题是决定学生点开文章进一步阅读的“敲门砖”,这样文章思想才有机会实现其价值;然后内容的表现形式要求丰富生动,如视听结合及动静结合。有冲击力的版面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脑海里形成更深的印象;最后要及时跟进文章反馈动态,如后台留言交流,并及时跟新网站动态。除网站媒体平台外,教育工作者还可以结合QQ、微信、微博等平台,最大程度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渗透。

(三)线上新媒体与传统载体线下结合

根据时代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需求,而新媒体载体下的教育模式又有其特异性的弊端,因此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媒体教育模式优势互补,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优化提供了新思路。一是要把新媒体运用到线下的实际教育中去,比如一方面可以运用多媒体将课堂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容生动化,提升每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二是可以线上线下分工,线上主要负责了解学生思想和心理动向做到及时交流,然后再进行线下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在时间地点的约束情况下,可以采取网上直播授课的方式,这可能更能引起学生交流互动的兴趣;四是可以建立专门的多媒体网站,线上布置完成相关作业,为保证其效果,再进行线下讨论和解答。总而言之,“新”与“旧”的融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手段,借助新媒体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线下具体的活动形式完成,将会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

(四)完善网上多媒体管理机制

新媒体时代复杂的网络环境更要求每个人树立正确的“新媒体意识”,而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控制力较弱,这就要求政府和高校共同加強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强制性提高学生的媒体素养,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这一个工具为我们所用。因此,在政府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环境的立法,增强多媒体的法律约束力,打造一个全国绿色的网络大环境;在高校方面,在政府立法的基础上,高校校园网应加强无线网络的建设和布局,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置有效的信息监督机制,杜绝网络垃圾存在和网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引导学生健康、科学地上网。同时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问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法律屏障。

总之,新媒体环境是不断更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将教育工作融入到新媒体大环境中去。在创新的路上总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教育工作者也应积极应对,迎难而上,把新媒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促进现代化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http://www.cac.gov.cn/files/pdf/cnnic/CNNIC40.pdf.

[2]张金宣:“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7页.

[3]大强巴,普布卓玛,杨啸宇:“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以西藏高校大学生为例”,《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14期.

猜你喜欢

有效性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