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校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若干哲学思考

2018-03-14孔琳琳李旋

职教论坛 2017年35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改革职校

孔琳琳 李旋

摘 要:职校英语教学改革比一般院校的教学改革有更大的特殊性和更高的难度,因而需要更加重视宏观层面的问题——哲学问题。在一切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体,但是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应该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因为职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够自觉地意识到“为什么改”和“如何改”的程度。职校英语教学改革当然要由政府领导,但是主导却是社会,社会需求是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职校英语教学改革之本是教材而不是大纲,因为教材比大纲有更多优点。职校英语教学考核形式的改革,应当适当增加面试或口试,它们是增强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减少学用脱节和学生舞弊行为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职校;英语教学改革;哲学问题;考核形式

作者简介:孔琳琳(1971-),女,江西鄱阳人,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语言哲学、应用语言学;李旋(1988-),女,江西上饶人,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频次效应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个体差异性研究”(编号:17YB206),主持人:李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35-0089-04

有诸多专家学者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各个层面发表了极其精辟的见解,它们对于推动各级各类院校进行改革有重要意义,是多年来英语教育界进行改革的经验总结和宝贵财富。但是我们发现,对英语教学改革涉及的宏观理论问题关注不够,关于英语教学改革的哲学问题则更少有人问津。而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并不是世外之学,它深深扎根于社会并为社会服务,英语教学改革所涉及的很多宏观问题都是具有哲学意义的,它们需要正确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例如,有的专家学者提出的对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本体论研究”[1]就是一种哲学尝试。

对于职校而言,英语教学改革的宏观层面的问题可能更为严重[2]。因为职校的英语教学不太可能涉及考研英语的问题而更需强调实用性;社会对职校学生的英语需求也使英语教学改革的主导问题更为突出;职校的英语教材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而是教学之本;职校的英语教学需要更多地教会学生面试和口试的能力,即使现在还未要求的口试也应该未雨绸缪,从而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为此,笔者愿意对我国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哲学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希望得到国内职校英语教育界的关注。

这些哲学问题主要有: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是谁?职校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以什么作为主导?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究竟应该以什么为本?职校英语教学考核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改革?

一、关于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学生还是教师?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关于教学主体的争论已经尘埃落定:在一切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代替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既然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一切英语教学中,也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在英语教学改革、特别是职校的英语教学改革中是否学生也是主体呢?我们认为不能这么说,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英语教学和英语教学改革是有区别的,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英语教学和英语教学改革都是人的活动,但是二者活动的性质不同。“英语教学”包括“教”与“学”两部分,而教师的“教”必须以学生的“学”为基础,以“学”为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前提,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英语教学改革”的中心词则是“改革”,在“英语教学改革”这样一種活动中,不再是纯粹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而是要对“教”与“学”这样一个“统一体”进行“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是自觉的,因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够自觉地意识到“为什么改”和“如何改”的程度;教师则应该是自觉的,因为教师必须对“为什么改”、“如何改”等问题有一个大致的考虑。如果连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应该”如何“改”,朝哪个方向“改”,那么学生就根本不可能知道在学习中如何“改”,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无从调动起来。这是从理论上说明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以教师为主体的理由。

从实践上说,英语教学改革之所以不能以学生为主体,还在于“改革”本身比“学习”的难度大,如果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势必使教学改革政出多门,呈现学生和教师都无所适从的乱象。学生的基础(包括外语基础和学好外语的中文基础)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爱好、兴趣和价值观也是五花八门。如果英语教学改革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那就难免出现与教学改革初衷背道而驰的消极后果。一般地说,学生会对凡是自己认为不满的教学改革方案进行抵制,极端的甚至会导致取消英语教学,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职校学生在这方面比一般院校还更严重。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利于职校学生在未来的择业竞争中增强竞争力。

认识到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对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更好地组织、实施英语教学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学改革既生动活泼,又卓有成效;其次,依靠教师进行改革,才能集思广益,越改越符合教学要求,因为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熟悉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只有教师才最清楚为什么要改和如何改;再次,明确教师是改革的主体,才能使教师放下包袱,大胆创新,防止因为害怕被学生批评而缩手缩脚,跟着感觉走,依着惯性随大流;最后,认识到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可以摆脱很多无谓的干扰,使教师能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工作。

二、职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导:政府还是社会?

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所走过的道路表明:任何一项规模宏大的改革,都必须有政府的领导,经济体制改革是这样,政治体制改革也是这样,教育改革同样不能例外。在我国,英语教育改革并非单纯是教育界的事情,它牵涉面广,人员众多,程序复杂,影响巨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国家主权和文化政策,因此,英语教学改革稍有不慎,有可能引发严重的问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强调政府的领导地位、领导作用,由政府出面做好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是完全必要的。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所走的正是这样一条道路。

联系到经济体制改革,我们认为,要实现英语教学改革的真正意义的成功,应该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不同作用。政府的领导和组织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但是只有社会需求才是改革的真正动力,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于中国人才市场的现实,围绕社会需求进行改革,才能克服各种弊端,取得实效。对于职校英语教学改革尤其如此。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存在着“全民必修”、“过度教育”、“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不少是政府“过度干预”的结果。英语的“全民必修”制度,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高端英语人才紧缺的现状,相反却用英语这把“手术刀”强行剪裁许多国家的英才,造成了某些不利的后果[3]。因此,把社会需求作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主导,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职校英语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大有用武之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按照社会需求确定教学科目和专业,大力增加社会急需的商务、旅游、科技英语科目和专业,坚决减少或取消社会需求量少、不太符合当前国家政策的科目和专业;其次要根据社会需求选择教学内容,组织人员编写教材,使教材能充分反映社会现实,增加自爱、友爱、慈善、环保、自强、自立、理财、和谐、救灾和自救等方面内容,删除那些鼓吹阶级斗争、宣扬战争、宣扬恐怖和暴力、宣扬人间对立和歧视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这些教材时初步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增强适应将来走上社会的能力;三是在招生、就业等方面按照社会需求作出适当调整,对于社会需求量大、英语人才又相对短缺的专业应该适当扩大招生数量,反之则减少数量,避免将来更多的学生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最后要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增加那些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有重大作用的“自主合作学习”、“输出教学”、“游戏教学”等方法,对于传统的背诵、默写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改进,让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职校英语教学改革之本:大纲还是教材?

有两种说法,一种意见认为,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以“教学大纲”为本,因为教学大纲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抽调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制定的教学规范,只有以大纲为本,才能使改革有章可循,有例可依,否则各行其是,改革是无法进行的。另一种意见认为,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以教材为本,原因是教学大纲只是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的“纲要”,抽象性和原则性是其主要特点,它只规定了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因而英语教学改革是不可能以大纲为本的,只能以教材为本。

笔者认为,英语教学改革和其他课程的改革一样,应该以教材为本,原因不但在于如前所述大纲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且在于教材自身的许多优点。首先,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因此教材是教学大纲内容的全面展开。一本好的教材,体现了教学大纲的规范要求和基本精神。其次,教材在统一的教学大纲规范下,具有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好的教材就是为教学人员准备一些最基本的教学材料,在这方面,职校的英语教材已经有比较成功的范例。第三,教材并非教学大纲的翻版,它应该对大纲有所超越。教材编写者可以在大纲的要求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教材编写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大纲只是规范了一些非常有限的内容,如果只就这些内容进行教学,则教师无法教,学生也无法学;而教材则不同,好的教材是选、编、写、评四者的有机统一。最后,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等方面的不同区别对待,编写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类型的教材。例如对于国际投资、国际商务、国际金融等这些不同的专业就可以编写不同的教材,对于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英语教学也可以作出区分[4]。以上这些优点都是教学大纲不能比拟的。为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驟地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各种英语课程的教材,并且把其母语国家的优秀教材加以有选择地介绍引进。这方面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卓有成效,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

问题在于:既然教材是相对稳定的教学改革之“本”,在编写教材时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东西充实到教材中去。如何把握二者的“度”呢?结论是:既然是改革,那么“变”就是常态,是绝对的;“不变”是特例,因而是相对的。就绝对的意义上说,教学大纲也不是完全不变的,当社会生活实践发生极大变化的时候,教学大纲也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从相对意义上说,在教学大纲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变化应该仍然能够保持“变”中之“不变”。因此,变动中的教材就仍然能够担当教学改革之本的角色。只要这个“度”把握得好,职校英语的教材是完全可以胜任教学之本的角色的。

四、职校英语教学考核形式的改革:口试与笔试?

英语教学改革30多年,从考核形式上说,最大的改革就是客观性试题比例大幅度提高,而主观性试题比例显著减少(近几年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但并未从根本上改观)。一张试卷,学生所需要做的大部分工作就是简单地判断对和错。这样做的好处是评卷相对客观快捷,学生相对轻松;缺点是随机性增大,不但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单词和句子的拼写、书写、准确记忆能力,音调、音准等发音能力),而且使学生能够舞弊的机会大大增多。笔者曾经注意到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很差,从来没有及格过,但是在等级考试或比较重要的期末考试时可以考出良好甚至优秀的成绩。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考核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新时期往往把考试成绩与奖学金和其他荣誉挂钩,更是使考试成为学生高度重视的评价标尺。考试的公正与否,直接决定着考生的多种利益。不适当的考核形式既不能达到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还容易使学生滋生不良的道德习惯,实在是在必须尽快改革之列。也有一些学者早就指出过其弊端[5]。

形式和内容是一对哲学范畴。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中,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有什么内容,就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形式,英语教学教的是“外语”即第二种语言,而语言的根本意义在于使用。语言使用当然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口头语言,能否正确地使用口语,是衡量一个人学习语言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准。所以,如果要检测学生学习英语的成绩,最重要的不应该是笔试而应该是口试。如果一定要分出一个主次,划定一个比例,那么英语学习考核中的口试分量应该不少于50%,因为语言的作用主要是说和听而不是写的。中文英语都是如此。

可能有人会怀疑:我们从儿童到青年再到成人学语文,基本都是只有笔试而没有口试,不照样可以考核出比较好的成绩吗?为什么学习英语就一定要强调口试呢?这里我们就要注意学习母语和学习英语的区别了。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是在既定的语言环境中生活,不但是学习,就是平时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使用口语,因此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书面语,口语并不需要单独考核。学习英语就不同了,英语是与母语很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语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并没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环境,因此口语完全是通过自觉努力“学”到的,它和母语的习得机制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只有在英语教学的考核中加大口试分量,才能真正检测出学生学习的准确效果。除此之外,增加口试还可以提高学生重视口语的意识,增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减少舞弊的可能,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实在是一举数得的好事,值得尽快推行。对于职校的英语教学来说,增加口试的权重还有助于减少学用脱节问题的产生,抑制学生的舞弊行为,提高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增强未来的择业竞争力。有人认为现在教学大纲或教材都没有要求外语口试,职校英语教學改革增强口试是多此一举、自讨苦吃,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所谓“教学改革”,就是要把不好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改掉,现在证明过分重视客观性试题的笔试已经不适应教学的需要,为什么不能进行改革呢?学术论文也就是要研究如何改变不合理的现状而不是论证现实的合理性,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连续数年采用了增大口试比例的做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某些专家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6][7],这就证明了好的教学形式确实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J].外语界,2005(6):2-7.

[2]刘茂万.高等职业教育外语教学改革之探讨[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114-115.

[3]黄姣玲:外语教育改革必须从制度改革做起[J]探索与争鸣,2008(12):86-87.

[4]桂国平.我国高校的专业外语教育与国家竞争力[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3):335-341.

[5]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张敏子.职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6(2):88-90.

[7]陈文锋.职业英语教学与交际法语言教学[J].海外英语,2017(11):86-88.

责任编辑 秦红梅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改革职校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浅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课程改革
浅谈互联网对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艺术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培养术业有专攻的职校生
百年职校与支教项目“美丽中国”共探教育均衡
探析职高数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