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行天下”校园精神建设探索
2018-03-14殷树风
摘 要:南京商业学校“能行天下”校园精神建设包括“我能”、“技能”、“能力”三层涵义,是针对职校学生特点提出的信心教育、技能教育和能力培养的三个维度,是在传承学校文化传统基础上凝练的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能行天下”校园精神建设是学校以“能行天下”系列课程为抓手,有意识地策划开展的一系列精神文化建设探索活动。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对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形成了特色校园文化,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
关键词:能行天下;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殷树风(1970-),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商业学校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语文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D类资助项目“三业三争教育实践”(编号:2015-JY-035),主持人:殷树风。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35-0017-04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学校师生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集体舆论、文化传统、学术风范、精神信念等[1],与校园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互相区别,同时又深层次影响着上述三个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精神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一、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建设的现状
(一)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建设缺乏职教特色
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发展空间扩大,学校内涵建设作为职校持续发展的保障,被各层次职校列入重点建设日程,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校园精神因其处在深层,建设难度较大,总体来看,校园精神建设是滞后于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只是简单模仿普通教育,例如模仿举办各种文化节、校园活动等,校园精神建设缺乏职业教育特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这就使得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在人文性基础上还要兼具职业性和社会性。
(二)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建设忽视了学生的特殊性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存在学习缺乏信心、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好等现象。进入职业学校后,学生学习生活发生转变,发展方向也转为就业为主,且比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更早进入社会,他们不仅要成为职业人,更要成为社会人,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从低起点到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职校学生需要更多的激励和付出。学校校园精神建设必须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的这些特殊性,充分发挥精神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然而在职业学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职校很难真正做到从学生的特殊性入手,踏实有力开展校园精神建设。
(三)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建设缺乏系统性
校园文化建设存在“无意识无计划随意化、有意识不系统的点状化、有意识策划的整体化、有特色有质量的品牌化”[2]四种状态,大多数学校在进行校园精神建设时,缺乏系统打造校园精神文化的意识,把校园精神建设局限在学生思想教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多依赖学生工作处和团委,形式上以学生课外文化活动居多,没有学校的整体规划,没有将明确的价值追求蕴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另外,有调查研究[3]显示既使明确提出了校园精神,提炼了精神文化的要素并形成了文字及物化成果,精神文化在学校的有效传播也是不理想的,仅有少数师生能准确说出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校训等,大部分师生忙于日常而没有关注到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二、“能行天下”校园精神的内涵
(一)“能行天下”校园精神是一种内在驱力
从心理学上讲,驱力是个体需求未能满足时而产生的紧张状态,这个状态会激发个体采取行动以满足需求。学校有宏观发展需求,学生有个人发展需求,而要满足这两种发展需求,必须将学生的发展作为目标与逻辑起点,培养学生核心素養和关键能力。南京商业学校在实践“学业争优、就业争先、创业争新”的过程中,进一步凝练提出“能行天下”校训,并以此作为校园精神的核心。所谓“行天下”就是指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并在竞争激烈、人际复杂的社会中自力更生、站稳脚跟。通过学校有意识地整体规划和建设,“能行天下”校园精神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在驱力。
(二)“能行天下”校园精神中的“能”
“能”是学生“行天下”的根本,有三层解释,即我能、技能和能力。
“我能”是依据职校学生特点,针对学生个体的信心教育。信心,乃立身之源。因教育观念等多方面原因,职业学校学生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评价,导致许多职业学校学生缺乏自信,不能正确认知自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我能”,就是要求学生树立信心,同时要求教师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获得自信。如坚持激励教育与肯定教育;借助学生特长开展社团活动,增加学生的价值存在感;借助各项技能活动和操作演练,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加自信等。
“技能”即专业技能,乃立业之本。学习一二项专业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就在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没有一技傍身的教育不是成功的职业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靠专业课程建设、双师型师资力量、深度的校企合作等途径来实施。学校现有的财经、工商、烹饪、物流、汽修五大专业群主要是以学生专业技能学习需求为根本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借助技能大赛等平台,开展学校专业课程建设,推进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常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真正教会学生用以谋生的本领,才能帮助他们在现代社会立足。
“能力”,乃立功之基。江苏省政府在《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把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要求学生具备立足岗位的生存能力、基于环境的适应能力、着眼未来的发展能力等。与当下热议的核心素养有同工之妙,核心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4]。
(三)“能行天下”校园精神与“能行天下”校训
校訓是学校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发展实际所凝炼出的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和人文内涵,是校园文化核心内容的高度诠释。一个好的校训有助于激励和劝勉全校师生奋发向上、开拓创新,有助于学校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为学校起到宣传作用。“能行天下”作为校训,在学校精神建设中起着引领作用,但是“能行天下”校园精神的外延要大于“能行天下”校训,校训属于校园精神,“能行天下”校园精神的内容还包括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和学风等。
三、“能行天下”校园精神建设的路径
“能行天下”校园精神建设是学校为实现校园精神的引导作用,有意识地以“能行天下”为校训,整体策划开展的一系列精神文化建设探索。
(一)将“能行天下”精神融入到办学理念中
校园精神建设需要顶层设计,将“能行天下”精神融入到办学理念中是校园精神建设的第一步。办学理念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具体体现为教育理想、建校原则、办学宗旨、育人取向、培养目标、精神偶像、育人途径、学风建设、教师形象、工作重心、庄重承诺等方面[5]。学校在办学的方方面面,以“能行天下”为核心,始终关注学生的信心教育、技能训练、能力培养。
(二)以“能行天下”为抓手,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
学风、教风、学校领导干部作风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学风、教风、学校领导干部作风本身就是校园精神建设的成果。以“能行天下”校园精神建设为契机,学校首先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五认真(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核)。学校构建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包括教学工作例会、四巡(巡课、巡班、巡园、巡岗)、四查(查教案、查作业、査进度、查听课)、四活动(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课题组活动)、推门进班听课、研究课、评课、“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等,借助教学大赛,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一抓学生仪容,二抓学生常规手册学习,三抓早读、午休、晚自习等。加强学校干部培训,让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通过这些规范管理,改变学风、教风、领导干部作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校园精神建设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建设必须与专业教学需求相结合,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学校在坚持“能行天下”校园精神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专业建设,将“能行天下”精神融入到专业学习、实践、职业技能大赛中。
首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设备更新,精心引进和培育一批理论和实践素养都高的专业师资,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以“有用、适用”重组课程体系,如烹饪专业增设礼仪课、茶艺课,会计专业增设工商管理课;以“能用、通用”建构课程内容,删减繁陈偏旧的知识技能学习,增加通识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和运用;以“会用、擅用”作为技术技能训练的评判标准。
其次,开展专业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每学期聘请行业专家开展讲座;根据专业特点,以系部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能行天下”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开展“能行天下”专业技能竞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活动;开展创业体验活动,学校目前已建设多个以“能行天下”精神为指引的学生创业体验平台,如“能行天下”财务咨询公司、“能行天下”软件工作室、“能行天下”点刻社团创业等。
(四)创新“能行天下”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
1.构建特色物质文化,加强校园精神有效宣传。对学校各种宣传媒介如宣传栏、宣传标语、指示牌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发挥其作为学校主要宣传载体在校园精神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将“能行天下”融入到校徽、校服、办公用品、宣传栏、校园网的标识设计中,力求做到美观、有特色。教学环境除有名人、格言警句外,还设有市场、行业发展趋势、专业专家等与职业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接受职业和专业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以“能行天下”精神为指导,结合专业特色,建设专业文化。如会计文化展厅,展厅中既有专业历史文化,又有票据、算盘、货币等专业物质文化的展示;烹饪专业的胡长龄纪念馆,是中国烹饪历史上第一座以烹饪大师命名的纪念馆,也是烹饪专业文化教育重要基地。
2.开展主题教育文化活动,营造“能行天下”精神文化氛围。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建设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职校学生活动能力强的特点,以“能行天下”精神为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教师编写并出版了《能行天下》《远见成就未来》两个系列的文化通识读本,组织了“能行天下”系列文化活动。学校每学期有主题、有计划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向学生宣扬敬业奉献、吃苦耐劳、明礼守信的基本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配合主题教育,学校相应地开展各类文化教育活动,如军训、开学典礼、校运动会、毕业典礼、歌咏比赛、广播操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责任意识和团体合作意识,营造“能行天下”精神文化氛围。
3.发展学生社团,发挥学生“能行天下”的主动性。学生社团是学校校园精神建设的重要载体,全校共成立了108个社团,涵盖了公益、文化、体育、娱乐、实践五大类。学校修订和完善《学生社团管理规定》,加强对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为学生社团开展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每年九月进行社团注册和招新,十月至十二月,全校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十二月底,举行社团展演活动。社团活动由社团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多以“坚信我能、手握技能、能力全面”为关键词开展,在“能行天下”校园精神的引领下,各社团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例如学生会外联社的“2017南校区外联-新生宝典”活动,将社团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围绕“学习历程”、“社团纳新”、“精品活动”、“美食推荐”四个篇章为全体2017级新生展示了学生社团以及众多学子的技艺与风采。
4.校园精神建设与互联网相结合。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對师生员工的行为、思想、心理和日常生活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互联网+”的时代,校园精神建设不可能脱离互联网的影响。学校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网站和部门网站,借助互联网对外展示学校的精神文化风貌,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与沟通;对内作为重要宣传媒介和信息源,发挥宣传、教育、引导和活跃文化生活的作用。
另外,学校整体规划设计了“数字化校园”。开发优良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和丰富优质的网络课程,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多种学习方式。逐步建立计算机校园网络系统、办公平台系统、多类型多媒体教学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全校师生数据库系统、专业实习模拟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电子信息发布系统等,提高校园精神建设的效率。
(五)“能行天下”校园精神走出学校,服务社会
学校在进行校园精神建设时,必须与社区、与社会相结合。学校各系部都有一支热心各项公益事业、乐于无私奉献的志愿者队伍,配合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各项公益活动。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志愿者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如紫金山虎凤蝶行动、青春闪亮夫子庙志愿者活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春慰问幸存者活动、“阅书香,悦人文”快闪活动、南京马拉松赛服务活动、“万人看秦淮”活动等,让学生在社区服务中领会和实践“能行天下”校园精神。
四、“能行天下”校园精神建设的成效分析
在传承学校传统文化基础上,将“能行天下”打造成特色校园文化。现阶段,“能行天下”与“三业三争”共同成为学校的文化名片和办学特色,校园环境建设、制度文化、行为文化都印上了“能行天下”的印记,增强了学校的软实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除了应指引学校的办学方向外,还应对学校的物质、行为和制度文化具有内在影响[3]。
(一)师生的思想行为发生积极变化
在“能行天下”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中,教师首先是思想认识提升,比以往更重视学生的发展,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社团活动等方面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理行为。为传授“技能”,教师的专业提升愿望明显提高,主动提出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的教师每年都有增加。学生受校园精神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体更加自信,端正了学习态度。据班级调查显示,每个班大约有81.1%的学生逐渐认同技能学习和能力养成的重要性,并在行为上付诸实施,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持续表现积极,每年参加各类大赛的学生持续增长,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2012年至2016年南京商业学校学生累计获得省文明风采大赛奖项218个,获得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奖项58个,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先后获得6块国赛金牌、49块省赛金牌。
(二)学校教育管理结构优化
“能行天下”校园精神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奠定了文化基础,全校师生有了共同遵循的准则和文化愿景,把体现学生发展的“我能、技能、能力”作为教育管理活动的灵魂,凡是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大量开展,凡是有违学生“能行天下”的各类行为会在第一时间被否定,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学校在“能行天下”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中,积极发挥师生员工的作用,开展校系二级管理,形成“三责并立,三位一体”的扁平化管理体制,极大地提高了学校教育管理的效率。
(三)“能行天下”校园精神的物化成果显著
在一系列校园精神建设活动中,“能行天下”校园精神产生了显性的物化成果。一是作为校园精神载体的校徽、校服、办公用品、宣传栏、校园网等得到优化和美化,提升了学校形象;二是学校为创新校园精神建设,开发了更多的校园精神资源,例如体现专业文化的会计文化展厅、胡长龄纪念馆等;三是学校为打造能行天下校园精神,编写并出版的《能行天下》《远见成就未来》系列文化通识读本,以系列文化通识读本为依托开展校本教学和学校文化活动,并获得南京市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特等奖、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一等奖。它们既是校园精神建设的手段,本身也是校园精神建设的优秀成果。
随着学校校园精神建设的成功,学校文化形象在社会上越来越凸显,学校近几年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学校,全国创新管理品牌学校,国家科技体育传统学校,并在2015年12月成功升格为五年制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王爱平.简论校园精神[J].教育探索,2001(9):84-85.
[2]张音宇.内涵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转型[J].职教论坛,2016(26):38-42.
[3]熊鹤群,焦巧.旅游职业教育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16(11):40-44.
[4]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24.
[5]赵学通.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探讨[J].教育探索,2012(7):29-31.
责任编辑 肖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