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交互动词的语义考察
2018-03-12金春艳黄贞姬
金春艳+黄贞姬
摘 要:在现代汉语中“相互”作为副词用法与“互相”相同,表达“两相对待的”或“彼此之间的”关系。当“相互”修饰“V”时,其“V”只能是具有两个论元角色共同参与活动的交互动词。本文根据“V”与“相互”能否搭配使用,将交互动词分为“天然对称性动词”“非完全对称性动词”和“反对称性动词”三类,并考察“相互”与交互动词“V”的语义表达及其投射模式。
关键词:相互关系 交互动词 语义考察 投射模式
一、引言
国内外对交互动词的认识和研究自语法研究之始就存在了,由于其语义上的特殊性,语法书中总是把此类动词作为动词的小类加以阐述。国外最近几年出版的相互构式方面的论文集从类型学的视角探讨了不同语言间相互义编码的异同。国内的研究从朱德熙(1982)对汉语“对称性动词”的语义界定到张谊生(1997)、袁毓林(1998)的配价研究,以及刘丹青(2000)对汉语“相互性实词”的语义和句法共性的综合性阐释,都显示了交互动词的特殊语义配置及句法功能。
二、交互动词“V”的界定及其分类
在现代汉语中,鉴别交互动词的依据是动词的语义基础,但也必须具有一定的功能特征和形式标准。张谊生(1997)曾指出,凡是在语义上要由两个方面的人或物同时参与才能实现或实施的动词,称之为交互动词。交互动词所构成的事件一般需要至少两个论元角色同时参与,即“N1”和“N2”,而这两个论元之间具有相互关系,主体之间也具有主从或对等的动作关系。例如:
(1)我和他终于分手了,我们最终还是分手了。
(2)听说小张和小李上个月就已经结婚了。
上述例句中的“分手”和“结婚”可看作交互动词,它们投射到句中两个论元角色“N1-我”和“N2-他”“N1-小张”和“N2-小李”共同参与活动,它们都具有“相互关系”和“对等关系”的语义特征。
有时,交互动词“V”所构成的事件需要三个论元角色同时参与。例如:
(3)我已经和老张商量过这件事情了。
(4)我们班今天上午跟三班比赛足球了。
例(3)中的“商量”是交互动词,投射到句中三个论元角色,包括具有主从关系的“N1-我”和“N2-老张”,以及客体角色“O-这件事”①。而例(4)中的“比赛”也是交互动词,分别投射到具有对等关系的“N1-我们”和“N2-三班”,以及客体角色“O-足球”。
上述对汉语交互动词“V”的界定,以及将“配价原理”(—交互动词“V”是否可以同客体角色“O”同现)作为理论研究基础,按照其语义特征将交互动词“V”分为三类:“天然对称性动词”“非完全对称性动词”和“反对称性动词”。
三、“相互”与交互动词“V”的搭配
我们通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其中找到了交互动词920个:单音节交互动词36个,双音节交互动词884个。本文将双音节交互动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语义显著性原则,选取以下10类交互动词②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婚类:结婚、离婚、订婚、复婚、成家、成亲、分手、分居、幽会、恋爱等。
争斗类:争斗、搏斗、作对、斗气、争执、较量、斗嘴、吵嘴、冲突、抵抗等。
关系类:缔交、建交、断交、有关、无关、携手、决裂、讲和、言和、失和等。
分合类:遇到、碰到、碰头、接头、接洽、告别、离别、话别、握别、永别等。
对比类:比赛、比况、比拼、对比、对立、对抗、比照、比试、比武、比量等。
相互类:相遇、相关、相隔、互助、互换、互通、互让、互利、互动、互谅等。
商谈类:商量、商议、谈判、磋商、谈话、研讨、谈论、探讨、讨论、商讨等。
交会类:交锋、交手、交流、会面、会谈、会诊、会晤、会商、会审、会合等。
联结类:联合、联手、联欢、结合、结识、结拜、结伙、结盟、结集、结伴等。
共同类:共处、共建、共度、共事、同行、同路、共存、共聚、共生、共议等。
在上一节中我们根据“配价原理”将交互动词“V”分为三类:“天然对称性动词”“非完全对称性动词”和“反对称性动词”。而本节中按照语义顯著度进行的10大交互动词分类进入其中可以表现为:“天然对称性动词”——“结婚类”和“相关类”动词;“非完全对称性动词”——“争斗类”和“分和类”动词;“反对称性动词”——“关系类”“商谈类”“交会类”“联结类”“共同类”和“对比类”动词。
以上分类的标准可以通过其10类交互动词“V”能否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并依据交互动词“V”的“配价原理”来考察其具体的语义特征。作为“纯二价动词”的“天然对称性动词”不能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而包含“二、三价动词”的“非完全对称性动词”和“反对称性动词”能否与副词“相互”的搭配使用则需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一)“相互”与“天然对称性动词”的搭配
当交互动词“V”为“天然对称性动词”,即动词投射到论元角色之间自身就具备双向性的相互关系,如:“结婚类”和“相互类”交互动词。
(5)大春跟喜儿(*相互)成亲了。
(6)小张和小李已经(*相互)分手了。
(7)儿子兴奋地告诉父亲,他就要和他心爱的女朋友(*相互)结婚了。
(8)她握住我的手说:“两年前我们(*相互)离婚了”
(9)两军(*相互)相遇于西平堡北边沙岭。
(10)双方要(*相互)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
(11)两人(*相互)相隔十天未见,犹如熬过了十年漫长的岁月。
(12)双方要各展其长,(*相互)互助互利,在公开、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例(5)~(8)中的“成亲”“分手”“结婚”和“离婚”都作为“结婚类”交互动词,从“配价原理”看,它们都属于“纯二价动词”——各自投射到两个论元角色,并且自身已经具备双向性的相互关系。而例(9)~(12)中的“相遇”“互谅互让”“相隔”和“互助互利”都用作“相互类”交互动词,这类交互动词的语义特征是由“相互+V”构成表达相互动作关系。因此为了遵循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以上“天然对称性动词”无需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endprint
(二)“相互”与“非完全对称性动词”的搭配
当交互动词“V”为“非完全对称性动词”,即动词投射到论元角色之间可以表现为双向性交互关系,有时也可以是单向性交互关系。如:“争斗类”和“分合类”交互动词。
(13)当然,这就要求售票员首先不要因一些小事就与乘客(*相互)吵嘴。
(14)在政治上,他不与普京公然(*相互)作对,反以颇为合作的态度招架对其财产来源的攻击。
(15)人们经常可见马路上交警与司机(相互)争执的场面。
(16)中国后来虽然有学派之间(相互)争斗的情况,但是没有发生战争。
(17)小女孩快被冻死的时候(*相互)遇到了你,你会怎么做?
(18)三年前,刘小雄在电影制片厂门口(*相互)碰到了一位来北京寻梦的云南女孩。
(19)他静静地喝完最后一杯酒,向妻子微笑,(相互)告别。
(20)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最常见的礼节。
例(13)~(16)中的动词都为“争执类”交互动词,其中“吵嘴”和“作对”投射到论元角色之间表达的是单向性的相互关系,(如:售票员向乘客“吵嘴”,他向普京“作对”),因此不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而当“争执”和“争斗”在句中用作双向性的交互动词时,可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并且表达论元角色间的双向性相互关系。
例(17)~(20)中的动词都为“分合类”交互动词,其中“遇到”和“碰到”在句中用作单向性的交互动词,(如:小女孩“遇到”了你,刘小雄“碰到”了女孩)其论元角色之间表达单向性的相互关系,因此不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而“告别”和“离别”投射到论元角色表达双向性的相互关系,因此能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
(三)“相互”与“反对称性动词”的搭配
当交互动词“V”为“反对称性动词”,即动词投射到论元角色之间具有主从关系或对等关系,也表现为程度上的差异关系。如:“关系类”“商谈类”“交会类”“联结类”“共同类”和“对比类”交互动词。
1.“相互”与“关系类”交互动词的搭配
当交互动词“V”用作表达一种“关系类”的交互动词时,根据其所要表达的語义特征来具体的判断能否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
(21)昨天是中国与克罗地亚(*相互)建交10周年纪念日。
(22)伊朗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与美国(*相互)断交。
(23)国际科技届普遍认为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相互)有关。/现在可以说,愿意利用个人机会与愿意延长工作小时是(相互)有关的。
(24)以后的日子里,不管风雨,我愿与你(*相互)携手,共闯天涯……/浦江之滨的上海,黄河之畔的河南,通过网络(相互)携手。
例(21)和(22)中,“关系类”交互动词“建交”和“断交”多用于比较正式的外交领域,动词投射到论元角色本身已经具备双向的相互关系,因此无需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而例(23)和(24)中的“有关”和“携手”根据其论元角色是表达主从关系还是对等关系的不同来判断能否与“相互”搭配使用,这需要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研究方法。当动词投射到论元角色之间为主从关系时,无需受副词“相互”的修饰,而当论元角色之间为对等关系时,可以与“相互”搭配使用,这类用法数量较少(“相互有关”出现12例、“相互携手”出现9例)。
2.“相互”与“商谈类”交互动词的搭配
当交互动词“V”用作表达一种“商谈类”的交互动词时,根据其动词本身所具有的多项语义表达功能的不同来判断能否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
(25)他根本就不是跟你(*相互)商量,而是连机票都买好了。
(26)和丈夫首先要做朋友,彼此妥协,不提过分要求,大家(相互)商量,两人没有背着的事。
(27)有许多问题,我们可以(相互)探讨,可以借鉴各自有益的经验。
(28)一个劳动者与企业(*相互)谈判,声称不要工资,只要一部分股份。
在例(25)和(26)中,“商谈类”交互动词“商量”既可以用作单向性的交互动词,也可以用作双向性的交互动词,因此能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例(27)中的“探讨”也可受副词“相互”的修饰,强调论元角色“我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但例(28)中的“谈判”却不能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出现以上不同情况问题的原因还于交互动词投射到论元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例(25)(26)和(27)中的论元角色“他和你”“妻子和丈夫”和“我们”之间都表现为对等关系。而例(28)中的“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属于主从关系,因此不能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
3.“相互”与“交会类”交互动词的搭配
当交互动词“V”用作表达一种“交会类”的交互动词时,根据其论元角色在具体的使用场合的不同情况来判断能否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
(29)教育是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吸取益处的重要工具。
(30)当然现在又加了个哈萨克斯坦队,由于(相互)交手少,中日韩不怕它,它也不怵中日韩。
(31)中苏(*相互)会谈仍定于7月初举行。
(32)他们经常举行(*相互)会晤,进行秘密商谈。
例(29)和(30)中的“交会类”交互动词“交流”和“交手”当投射到论元角色之间用作双向性的交互动词时,可以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表达双向性的相互关系。例(31)和(32)中的“会谈”和“会晤”多用于正式的外交场合,这类动词投射到论元角色之间自身已经具备双向性的相互关系,因此无需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通过以上对“交会类”交互动词的分析可以得出除了动词的语义特征外,语言使用环境也对整个语句的语义表达起到很重要的影响。endprint
4.“相互”与“联结类”交互动词的搭配
当交互动词“V”用作表达一种“联结类”的交互动词时,根据其动词的语义表达特征以及人们主观化的认知倾向的不同来判断能否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
(33)推动国内外大型企业与西部地区企业(相互)联合,共同承揽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4)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互)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
(35)我们真心希望他们俩能够(相互)结识,并且喜欢对方。
(36)我们在(*相互)结拜兄弟的时候就曾经有过誓言,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37)中国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相互)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
(38)她还特别爱和同学(*相互)结伴去游乐场和科学宫,多少次都没够。
例(33)~(35))中的“联结类”交互动词“联合”“结合”和“结识”投射到论元角色之间,其语义上表达一种具有主观化的认知倾向。如:例(35)中论元角色——“他们俩”,联结类交互动词——“结识”,表达主观倾向——“喜欢对方”。而例(36)~(38)中的“结拜”“结盟”和“结伴”这类动词从构词结构来看,是由具有表达“结合”义的“结”加上一个“V”组合而成的交互動词,由于其语义上本身具有双向性的相互关系,因此无需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
5.“相互”与“共同类”交互动词的搭配
当交互动词“V”用作表达一种“共同类”的交互动词时,根据其动词投射到论元角色之间的语义特征以及语义指向来判断能否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
(39)业主与员工(*相互)共处于企业这一利益共同体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40)无论冲突如何反复,巴以双方最终都要面对必须(相互)共处的现实。
(41)自由和秩序是(*相互)共存的。
(42)优化组合,我觉得就是不同的(相互)共存。
(43)无奈,我只得与他(*相互)同路。
(44)男女(*相互)同行,男的应走在外侧,也就是靠车行道一边。
例(40)~(42)中的“共同类”交互动词“共处”和“共存”投射到的论元角色分别具有主从关系(业主和员工)和矛盾关系(自由和秩序),其语义表达上不能用作双向性的相互关系,因此不能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而当论元角色之间具有对等关系时,交互动词可以用作表达双向性的相互关系,因此能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而例(43)和(44)中的“同路”和“同行”这类动词从构词结构来看是由具有表达“相同”意向的“同”与一个“V”组合而成的交互动词,由于其语义上本身具有双向性的相互关系,因此无需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
6.“相互”与“对比类”交互动词的搭配
当交互动词“V”用作表达一种“对比类”的交互动词时,根据其动词投射到论元角色之间的语义特征以及论元之间的差异来判断能否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
(45)复出的伏明霞今天在与郭晶晶的(*相互)比拼中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准。
(46)一位中年男子在我们身上(*相互)比量了一会儿,按那位妇女的要求乱剪了3块布料。
(47)就这样,张英才带的民兵,在各级(*相互)比武,又是一次新秀的高水平角逐。
(48)这种是深与浅(相互)对比,有规律的变化,其装饰美就蕴含在这对比和变化之中。
(49)两座九龙壁(相互)对立,为故宫增辉不少。
(50)中美两国应当成为合作的伙伴,而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对手。
例(45)~(46)中的“对比类”交互动词“比拼”“比量”和“比武”投射到论元角色之间具有对等关系,因此无需与副词 “相互” 搭配使用。而例(48)和(49)中的“对比”和“对立”投射到句中的两个论元角色之间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差异或不同之处(如,深和浅、中美两国),这类动词能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起到加强论元之间差异的作用。
通过上述对“相互”与交互动词“V”的搭配使用情况,我们发现作为纯二价动词的“天然对称性动词”投射到两个论元角色之间自身已经具备双向性的相互关系,因此不能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而包含二价、三价动词的“非完全对称性动词”和“反对称性动词”能否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要根据交互动词“V”投射到论元角色之间的具体语义特征以及语言环境等多项因素来进行判断。
四、“相互”与交互动词“V”的投射模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文中副词“相互”与交互动词“V”的搭配关系,本文通过认知模式图来更加直观地说明它们在语义表达上的差异和分布。
五、结语
本文就现代汉语交互动词的语义进行了考察,首先对现代汉语交互动词进行了界定,对双音节交互动词“V”进行了分类,接下来考察了哪些交互动词“V”能与副词“相互”搭配使用,最后通过认知模式图对“相互”与交互动词“V”的语义进行了考察。经考察“相互”与交互动词“V”的搭配使用要受到论元角色的影响,以及整个句子所要表达的语义特征等具有很大的关系。沈家煊(1999)指出,“语言的不对称是绝对的、永久的,而对称是相对的、暂时的。对称的状态一旦形成,马上又会产生新的不对称。”人们对语言现象就是在非对称或对等中寻找着对称和一致,也正是在对称和非对称的微妙转换中延续着相互关系。
注释:
①参见张谊生(1997:16)交互动词所构成的事件需要三个论元角色同时参与:主体成分“N1”,从体成分“N2”,客体成分“O”。
②参见王颖(2008:14)根据构词语素的语义差别,将交互动词进行了分类。
参考文献:
[1]郭大方.现代汉语动词分类词典[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endprint
[2]劉丹青.汉语相互性实词的配价及其教学[A].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3]刘丹青.汉语相向动词初探[A].语言研究集刊(第一辑)[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
[4]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5]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6]吴为章.单向动词及其句型[J].中国语文,1982,(5).
[7]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8]袁毓林.准双向动词研究[A].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张谊生.交互类短语与连介兼类词的分化[J].中国语文,1996,(5).
[10]张谊生.交互动词的配价研究[J].语言研究,1997,(1).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in the“mutual”as adverb with law and,expressing the same“each other”“two phase of treatment.”or“each other.”When“mutual”to“V”,its“V”only common participation in the role of yuan in two,which is the interaction of the verb.According to the“V”and“mutual”“not completely symmetry the verb”,interaction,can match the use of verbs can be divided into“natural beauty of symmetry the verb”and“antisymmetry verb”three categories,and“mutual”and intercourse.Interactive expression meaning of the word“V”and its projection models.
Keywords:each other;interactive;semantic exploration;projection mode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