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研究生姓名称呼调查

2018-03-12马千

现代语文 2018年1期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马千

摘 要:称呼语是社会语言学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次调查从家庭、高校和友谊三个领域考察高校研究生的姓名称呼方式,发现由于社会距离、地位、正式度和功能四个社会维度及性别因素的不同,不同称呼者会采用不同的称呼方式。社会距离越近且语境越非正式,称呼越短小,这是由简洁性原则、礼貌原则、像似性原理和唯一性表达共同决定的。

关键词:称呼 社会语言学 四个社会维度 性别因素

一、引言

人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除了交际功能,还有一种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定位和维系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语言中很多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点,而对称呼的选择和使用,正是称呼者和被称呼者之间关系的典型体现。称呼对社会关系非常敏感,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次调查考察高校研究生作为被称呼者时的姓名称呼情况,分析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称呼的选择。

二、调查对象

本次报告的调查对象为高校在读研究生,主要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选取这样的调查对象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可以控制言谈双方的其中一方,以减少变量。

影响人们称呼选择的因素非常多,为了适当控制变量,我们将“被称呼者”这一方的范围缩小,限定其身份,以便调查和统计能顺利进行。

第二,可以考察高校,尤其是研究生师门这一语域的称呼特点。

之前,有关汉语学界对称呼语的研究,学者们关注较多的是亲属关系和职场关系,就算涉及高校,也极少看到针对研究生的研究。而师门关系对研究生来说是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尝试通过这次考察对这一部分进行初步刻画,另一方面也希望为整个称呼语研究提供材料。

三、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的被称呼者限定为高校研究生,同时控制了称呼者的范围。称呼者主要来自与被称呼者密切相关的三大领域:家庭、高校及友谊。在每个领域中,又从两个角度进一步限定称呼的使用环境:从与被称呼者的关系不同定义了不同的称呼者,从不同的使用场合定义了不同的具体称呼情境。

四、几种基础分类

(一)称呼形式分类

在汉语中,面称的方式种类繁多。本次调查控制了范围,因此基本排除了职场称呼和一些陌生人的称呼方式,称呼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

1.姓名称呼

姓名称呼就是称呼中带有调查对象姓名或姓名一部分的称呼方式。这是本次调查的主体部分,下文会详细分类。

2.亲属关系称呼

亲属关系称呼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与亲缘关系相关的相互称呼方式。这是之前学者广泛讨论的问题,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次调查主要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称呼。由于注重师门关系考察,所以“师兄”“师弟”“师姐”“师妹”这种排辈称呼也算为利用亲属关系称呼的一种。

3.与姓名称呼无关的其它称呼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其他称呼,主要是别名和昵称。别名是与姓名无关,根据某方面特点或曾发生的事件等原因给被称呼者起的名字,比如“吃货”。昵称是表示亲近和喜爱的一些称呼,比如“宝贝”“妮子”。在此次调查中,我们把没有使用大名相关字样的小名也放在这一类中。

(二)姓名称呼的具体分类

汉语名字主要分为单字名和双字名①。二者由于构成不同,可以称呼的方式也不同,通过此次考察,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五、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的调查表共回收28份,其中女生21人,单字名8人,双字名13人;男生7人,单字名2人,双字名5人。

Holmes(2011)列出分析变体(variety)②使用所涉及的四种社会维度,分别为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地位(status)、正式程度(formality)和功能(function),这是分析许多社会语言学现象的基础,本次分析基于此,并加上“性别”这一重要影响因素。

(一)社会距离维度

本次调查控制了“社会距离维度”这个因素,排除了陌生人和一些较远的社会关系,将调查集中在家庭、高校和友谊领域,因此过去研究中常讨论的一些称呼语在此次调查中没有体现。

而在家庭、高校和友谊这三个领域,被调查者与称呼者的社会距离是不同的。家庭的亲密度最高,高校的亲密度最低,友谊领域的覆盖范围较大。体现在具体称呼上,家庭领域中对单字称、叠字称、加缀称、昵称、小名等较为亲密的称呼形式使用频率较高,对全名、不带姓氏的称呼使用频率较低,而高校的称呼体系与之相反。由于亲密度跨度较大,友谊称呼的跨度也很大③。

进一步看,同一个领域内部也有分別,比如在家庭领域,父母对昵称和单字称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他家庭成员,而妈妈对昵称的使用又要高于爸爸。友谊领域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最为彻底,最好的朋友与一般的朋友称呼方式完全不同。这都是由称呼双方的社会距离决定的。

(二)社会地位阶层维度

本次调查对社会地位阶层也做了一定控制。将被调查者的身份局限在高校研究生,这样被称呼者的身份、社会地位就确定了,但由于领域、对象不同,相互关系就会不同,因此与不同称呼者之间相对地位也会发生变化。

高校领域在这个维度上得到充分体现,比如老师和学生。由于身份地位的差异,老师对学生的称呼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称呼要正式一些。

另一个充分体现这一维度的现象是亲属称呼。在家庭领域,年幼者与年长者之间有一套称呼方式,对年幼者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年长者可以不使用而选择称呼名字。这一套称呼方式也被引入到高校师门称呼系统中,使用在后辈与前辈之间的称呼上。不对等性也体现在高校的称呼系统中,后辈称呼前辈使用亲属称呼方式几乎是必然的,前辈称呼后辈并不强制使用。

男性和女性在称呼和被称呼上表现出的差异,也是他们不同社会身份在称呼上的体现。endprint

(三)正式性维度

语境的正式性不同,我们对称呼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高校的正式性要比家庭高,因此这两个领域的称呼方式有很大不同。而在区分家庭、高校和友谊三大领域后,我们继续对具体使用情境进行分析,以控制语境的正式程度和观察具体语境对称呼选择的影响。

可以看到,表达不满、多人谈话、正式谈话、引起注意等语境对称呼选择有较大影响。而由于领域的特性,上课是学校领域最敏感的因素,外出是家庭领域较为敏感的因素。表达不满和引起注意其实是一种言语功用,需要调整称呼方式来实现;上课和正式谈话是本次调查正式程度最高的语境,称呼者一般会选用较正式的称呼方式;多人谈话和外出对于家庭领域来说,由于有外人存在,也是一种正式程度较高的语境,因此也会选择较为正式的称呼。

(四)功能维度

作为面称的称呼语,主要具有以下两种功能:

1.基本功能:提示作用(引起注意)、区分作用、交际互动作用

2.社会功能:确认双方关系、表达情感(表示尊敬、亲密、喜爱、不满等)、维系感情

而在具体的使用中,这两种功能又与语言一种基本特性——简洁性相结合,共同决定了称呼语的选择。

总的来说,在与姓名相关的称呼方式中,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之间的关系越亲密,语境越非正式,称呼语越短小。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语言的简洁性要求我们使用更简单的方式来进行称呼。因此亲密的人及非正式场合,可以使用短小形式。而关系较疏远的人及正式的场合,过于简洁的称呼一方面区分度不高,不易辨认;另一方面根据礼貌原则,当称呼双方或语境的亲密度不够,较长形式更为礼貌。

(2)称呼语是用来指称被称呼者的,根据语言相似性原理,称呼的长短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称呼者和被称呼者之间距离的远近,即亲密程度。使用越短小的形式来称呼,说明双方之间的关系越亲密。当双方之间关系较疏远,甚至需要表达尊敬等态度时,还要加上相关的亲属关系词或职业、头衔等。

(3)称呼片段越短,所涵盖的指称对象就越多。但对于称呼者来说,可以指称广泛对象的名称只用来称呼某一个人,体现对其重视程度或该对象在称呼者心目中的唯一性。同时使该称呼带上了专属性,是情感、关系表达的一种方式。这是父母对子女、男女朋友之间、亲密友人之间常用单字称呼的重要原因。

(五)性别因素

性别因素在姓名称呼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

1.从整体上看,性别因素对称呼的选择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同性之间的称呼比异性之间要亲密一些,三个领域都体现了这一点。

2.在称呼女性时,异性称呼者较谨慎。

调查发现,男性称呼女性比女性称呼男性要疏远一些,主要体现在高校领域,男生被不带姓氏称呼(即双名字中的BC式,下同)的比例要比女生大一些。从老师、同学或高年级师兄师姐称呼被调查者的情况来看,对于女生,如果双方是异性,那么选择BC的比例要比同性低一些;而對于男生,双方不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对选择BC的比例影响不大。也就是说,男性在称呼女生时,会避免使用亲密的称呼,一般称全名;而女性在称呼男生时,没有受到太多限制。这可能是为了不使对方产生被侵犯感。

3.性别因素对单字名的影响不如对双字名的影响大。

双字名可以采用的称呼方式比单字名要多,其中省略姓称呼名是一种很常见的中间过渡称呼方式,这种称呼方式多为非最亲密但又不是那么疏远的人(如师姐、同学、较好朋友等)使用。而单字名没有这一层次的称呼,这一部分人只能称呼全名(叠音或单音过于亲密),就与异性的称呼相同了。

4.女性更倾向于采用较亲近的称呼。

在统计中我们发现,性别因素对男生数据的影响不如对女生的大。一方面体现了之前所说的男性称呼女性比女性称呼男性要更谨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女性普遍倾向于采用更亲近一些的称呼,她们更乐于在交际中表现得友好和亲切。这一点还表现在母亲通常会使用一些父亲并不使用的昵称来称呼孩子。而比起爷爷、外公和叔伯舅舅,奶奶、外婆和姑姑、姨妈有时会对孩子使用更亲密的称呼。

5.性别因素除了影响称呼语的形式,有时也会影响称呼语的使用。

在统计中发现,与母亲相比,父亲在谈话中更倾向于不使用称呼语。与女生相比,男生之间称呼语也较少。之前已经分析,称呼语还有传达情感的功能,男性对称呼语的利用少于女性,这也与女性更注重情感交际有关。

六、结语

称呼语是一种对社会关系十分敏感的言语形式,此次针对高校研究生的称呼语调查,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由于社会距离、地位、语境正式度和功能四个社会维度,以及性别等因素的不同,出现了样式繁多的称呼方式。总的规律是,社会距离越近,语境越非正式,则称呼语越短小,这是由语言简洁性、礼貌原则、相似性原理和唯一性表达共同协调决定的。

说明:表格中的数据表示此种称呼形式数量在总的称呼中的比例,比如妈妈称呼女儿为单字B的共有4例,总的称呼人数为8人,则4/8=0.5,因此妈妈称呼单字名女儿为B的数据是0.5。当所有人都可以采用某一种称呼方式的时候,数据为1,比如弟妹使用亲属关系称呼形式“姐姐”来称呼被称呼者。由于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称呼形式常常不止一种,因此每列数据相加可以超过1.0。

注释:

①现在三字名也逐渐增多,还有双字姓的情况,这些都不在本次调查范围之内。

②变体是指根据社会因素划分的一整套语言形式,一个变体是某一特定社会环境中使用的一整套语言形式。

③详见附录表格。

参考文献:

[1]崔希亮.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2).

[2]郭继懋.常用面称及其特点[J].中国语文,1995,(2).endprint

[3]Janet Holmes.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inguistics(Third Edition)[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4]李树新,杨亭.汉语亲属称谓泛化的文化心理考察[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3).

[5]潘文,刘丹青.亲属称谓在非亲属交际中的运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6]Ralph Fasold.Address Form,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任海棠,冯宁霞. 称谓语的选用与社会身份关系之表达[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

[8]张鲁宁.从文化、语用学、模糊语言理论看汉语社会称谓语[J].重庆师专学报,2001,(4).

[9]祝畹瑾.汉语称呼研究——一张社会语言學的称呼系统图[J].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0.

Abstract:Address is a significant topic of sociolinguistics.This research surveyed address Forms of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s from three regions: family,college and friendship.There are various forms of the addresses,based on the gender factor and four social dimensions:the solidarity-social distance scale,the status scale,the formality scale and the referential and affective function scales.Consequently,different addressers would choose different addresses for the same addressees.The closer of the social distance of the addressers and addressees and the more informal of the contexts,the shorter of the address forms.This is due to the economy principle,the politeness principle,the iconicity theory and the uniqueness expressions.

Key words:address;sociolinguistics;four social dimensions;gender factor.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山西方言研究——以临县话为例
浅谈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苹果品牌广告语翻译研究
多元文化语境中语言变体的社会语言学意义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英语语音国别变体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日语教学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谈言语中的幽默现象
试析社会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的理论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