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

2018-03-12陈勤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弹力袜黏稠度下肢

陈勤瑜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医院妇产科,福州 350014

孕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明显上升,与妊娠特殊的生理变化有关。孕妇围产期活动量较低,妊娠期体重增长明显、下肢静脉回流速度下降。产后因麻醉、运动量少等原因下肢静脉回流速度进一步下降,下肢DVT风险明显上升[1]。医院对预防产后下肢DVT的基本措施是对高危对象应用低分子肝素、穿弹力袜,但是整体来看产妇下肢DVT发生率仍然较高,预防效果并不理想[2]。为进一步加强产后下肢DVT预防效果,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12月医院产科收治的产妇1256例纳入观察组,年龄(25.4±1.4)岁,高危妊娠104例,Autar量表评分[2](4.2±1.4)分,剖宫产206例。将2016年1月至12月产科收治的产妇841例纳入对照组,年龄(25.3±2.0)岁,高危妊娠71例,Autar量表评分(4.3±1.5)分,剖宫产140例。2组年龄、高危妊娠、Autar量表评分、剖宫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tar量表评分>6分则视为有风险,否则则为低风险或无风险,>15分为高风险。

1.2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下肢DVT

针对对照组产妇监测凝血与纤溶系统功能、穿戴弹力袜、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于高凝对象检测纤维蛋白原(FBG),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出院后,保证足够的活动,进行产后恢复常规指导。

1.3 观察组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

1.3.1 提高风险预测管理水平

入院时、产后即刻、产后24 h、出院前采用Autar量表评价产妇下肢DVT发生风险。重点关注血栓病史、产后大出血输血、下肢肿胀、无痛分娩后出现腰痛、流产病史血栓前状态的产妇。需要将预防措施贯穿于产科护理始终,对于产前住院时间较长的产妇,也需要落实DVT预防护理。

1.3.2 依从性管理

进行健康教育,提升产妇对DVT预防的重视程度。待产期间宣教内容包括DVT发生机制、症状表现、危害、预防与治疗,DVT发生机制较复杂,可以发生在产后任何时间段,预防需要坚持不懈,覆盖围产期和产褥期。强调自我管理的必要性。DVT的预防不仅是医院的责任,也与产妇及其家属有关,提升后者对DVT预防的重视程度。加强巡视,督促产妇及其家属落实预防策略,及时发现不当行为。如不要自行的脱去弹力袜、检查家庭为产妇提供的饮食评价饮食是否符合要求、现场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完成康复训练、指导家属进行下肢按摩等。

1.3.3 降低血液黏稠度

除基本的饮食策略管理,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⑴避免摄入过多的富含维生素K以及钠盐食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菠菜、杂粮,每日不少于150 g的新鲜水果,火龙果是理想的水果,可以周食用2~3个;⑵多饮水,每日1500 ml以上,预防脱水;⑶少吃太甜、淀粉,可多食番茄、洋葱、磨菇、芹菜、黑木耳等食物,食谱周中脂肪控制在25%~30%,换算为含量,约30 g/d,减少汤类食物,鸡汤等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过高[3]。

1.3.4 预防腹内压上升

⑴术后咀嚼口香糖、肛门排气训练;⑵腹部按摩,尝试在产后按揉三阴交、肾俞、脾俞、天枢、足三里、气海、中脘穴位,按压腹部脐周,4~5 min,力度深投到腹内,使之有温热、欲便感即可,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在腹部以结肠走形方向,做环形重叠按摩,提高便意;⑶减少吞气;⑷尽量不要蹲位,不要过度弯腰;⑸减少卧床的时间,24 h内下床活动。

1.3.5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住院期间做好下肢的保护,护士在操作时注意保护血管,尽量不要在下肢进行输液、留置留置针;分娩后加强体位管理,卧床期间,可以抬高患肢,配备足够的搁手板、斜坡软枕或棉布垫护、U型防垂足垫,以提高支撑设备的使用率;减轻下肢压力,早期去枕平卧6 h,交替卧位;落实早期的康复训练,有条件的对象,进行早期的床上训练,翻身训练、下肢抬高训练;禁止产妇产后大幅度下肢骤然停顿加速动作,鼓励抬臀,减轻髋、膝关节压力;加强室内温度管理,早期梯度复温,不要随意的开窗通风,预防冷刺激,预防下肢血管应激性收缩;配备足够的弹力袜、压力泵等促静脉回流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加强设备的流转,避免出现闲置情况。弹力袜穿戴需确足够的时间,每日6~10 h,上午、下午各3~5 h,睡前及午间脱下一次各20 min;对于无下肢肿胀的患者可按摩下肢腓肠肌,2~3次/d,每次

20~30 min,督促产妇做踝泵运动。

1.3.6 出院管理

出院前根据医嘱,嘱患者坚持每日穿戴弹力袜6 h以上。同时在产后康复的基础上,还增加DVT预防护理措施。产后1周1次电话随访,并于产后42 d来院复查。

1.4 观察指标

记录产后到分娩后42 d内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下降、下肢DVT发生率、抗凝抗血栓药物使用率、便秘发生率等。调取护理记录单,记录包括弹力袜、支撑设备、下肢按摩、院外穿弹力袜率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下肢肿胀等症状发生率、DVT发生率、抗血栓药物使用率、预防措施落实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症状、DVT发生情况、用药以及便秘情况对比

观察组肿胀、疼痛、肤温下降发生率、抗血栓药物使用率、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下肢症状、DVT发生情况、用药以及便秘情况对比〔n(%)〕

2.2 预防措施落实情况

观察组院内弹力袜、静脉泵、下肢保暖、下肢按摩、院外弹力袜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下肢DVT预防措施开展情况〔n(%)〕

3 讨论

产妇产后DVT发生率为0.5% ~ 2%,不同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均高于普通人群[4-5]。本研究中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发生率为1.67%,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与诊断标准有关,临床上一般采用超声诊断下肢DVT,不完全血栓形成也被视为血栓形成,客观上会增加DVT检出率[6]。

从DVT发生机制来看,下肢血管损伤、血流速度下降、血液黏稠度上升以及血栓前状态是直接原因,产妇分娩后卧床时间过长、弹力袜等使用率不足以及依从性不足、饮食管理不到位、腹内压上升等是下肢DVT发生的主要原因[7-9]。饮食管理不到位,导致血液黏稠度上升,静脉压上升,腹内压上升导致腔静脉受到压力上升,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在实践过程中,许多产妇穿戴弹力袜的依从性不足,佩戴的时间过短[10]。另外一项基于12个随机对照研究6049例对象的Meta分析显示,中筒弹力袜预防下肢DVT的效果肯定,中筒弹力袜较无袜对象,下肢DVT发生率可以显著下降(OR=0.08,95% CI:0.03~0.22,P<0.0001),提高弹力袜等工具的使用率、使用时间非常必要[11]。

本院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包括提高风险预测管理水平、重视依从性管理[12]、重视饮食管理降低血液黏稠度[13]、预防腹内压上升[14]、促下肢静脉回流、出院管理[15],综合控制DVT发生危险因素。提升各项措施的落实质量,循证医学证实将护理贯穿于住院护理、院外护理,能降低DVT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明显获益,与此同时肿胀、疼痛和肤温下降等下肢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便秘减少,提示危险因素控制效果较好。研究中,观察组的院内各项措施、院外弹力袜执行率也显著上升,提示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提升了预防措施的落实效率。

综上,产后下肢DVT的原因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血液黏稠度上升以及血栓前状态、血管压迫等因素有关,需要通过多种措施促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血液黏稠度,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能降低DVT发生率。

猜你喜欢

弹力袜黏稠度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这些表现是假黏稠
静脉曲张患者怎样选择弹力袜?
妇科手术后如何选抗血栓弹力袜
下肢静脉曲张的必备神器
——弹力袜
小学品德学科长课程的路径设计
血液黏稠患者忌食花生红衣
静脉曲张吃药能治吗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