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及EGFR的影响及其临床机制
2018-03-08唐孔珍李伟英
唐孔珍 李伟英
子宫肌瘤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率占生殖肿瘤首位,发病后多以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坠胀、疼痛及不孕等为主,严重影响患者健康[1-2]。数据报道显示[3-4]:生育期女性子宫肌瘤发病率为30.0%,且多数患者伴有贫血。目前,临床上对于子宫肌瘤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多与雌激素、孕酮及生殖激素等有关,常规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部分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且手术创伤较大,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5]。文献报道显示[6-7]:子宫肌瘤患者术前给予米非司酮效果理想,能缩小瘤体体积,提高手术成功率,但是该结论尚未得到进一步证实。为了探讨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组织中ER、PR及EGFR的影响,特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医院收治子宫肌瘤患者60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年龄25~54岁,平均(37.5±2.7)岁,瘤体直径3~13 cm,平均(5.1±2.1)cm。观察组30例,年龄26~55 岁,平均(38.1±2.9)岁,瘤体直径2~12 cm,平均(5.0±1.9)cm。纳入标准:①符合《妇科学》[8-9]中子宫肌瘤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均经过阴道B超扫描检查得到确诊,且患者均拟定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排除不符合子宫肌瘤临床诊断标准者;②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③排除合并传染性疾病及意识不清或存在精神障碍者。2组年龄、瘤体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术前采用安慰剂治疗方法:患者术前、术后均未服用米非司酮及类似药物,仅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术前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方法:患者从月经第1天起每晚服用10 mg米非司酮,连续治疗90 d。停药2 d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每天继续服用10 mg米非司酮,连续治疗90 d[10]。
1.2.2 检测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切除组织的ER、PR及EGFR水平。方法:2组术后取出肌瘤后,采用10.0%甲醛液进行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 μm厚连续切片行HE染色,HE切片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切除组织的ER、PR及EGFR水平。根据阳性细胞数和染色强度进行半定量测定,在200倍光镜下每张切片随机选择5个视野,每个视野测定3次后取平均值[11-12]。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变化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ER、PR及EGFR水平变化情况。观察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ER、PR及EGFR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ER、PR及EGF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R、PR及EGF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4,P>0.05),见表3。
表1 2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变化情况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ER、PR及EGFR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表3 2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该疾病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机体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有关。文献报道显示:未成熟的子宫平滑肌能在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刺激下演变为子宫肌瘤[13-14]。人体中孕激素不仅能直接激活子宫肌瘤细胞壁上的ER水平,还可以进一步提高PR及EGFR水平,间接地促进子宫肌瘤的生长。因此,临床上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ER、PR及EGFR水平对提高子宫肌瘤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5-16]。近年来,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前、术后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米非司酮是一种甾体类药物,患者用药后药物能与PR相互结合,从而抑制孕激素水平[17]。同时,米非司酮还能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从而降低机体内雌激素水平,维持机体内环境,从而抑制患者排卵,降低体内孕激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瘤体的生长,从而缩小瘤体[18]。此外,子宫肌瘤多为育龄女性,患者更多地希望保留生育能力,因此,患者术前、术后采用米非司酮能提高手术成功率,缩小瘤体体积,降低手术风险,更加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此外,术后给予米非司酮能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适合基础医院使用。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术前、术后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效果理想,能降低机体内ER、PR及EGFR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1] 王金龙,干 宁,葛小花.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在巨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2):4359-4360.
[2] 诸葛听,李 斌,黄紫蓉.米非司酮下调不全流产患者蜕膜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4,41(3):335-339.
[3] Zhao WP,Han ZY,Zhang J,et al.A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microwave ablation and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for treating 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J〕.Eur J Radiol,2015,84(3): 413-417.
[4] 吕 军,曹利平,陈淑贤,等.补肾健脾活血中药对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后月经减少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4,35(17):2770-2772.
[5] Zhao WP,Chen JY,Chen WZ.Effect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uterine fibroids,as assessed with T2-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on ultrasound-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J〕.Ultrasound Med Biol,2015,41(2): 423-431.
[6] 朱颖军,李 洋,王悦冰,等.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中myocardin的表达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9):678-681.
[7] 周凤英,王砺聪,张小田,等.弹性成像在评价子宫肌瘤性质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2):154-156.
[8] 李 弦,吴晓玲,周 美,等.子宫肌瘤患者IGF-Ⅰ和IGF-Ⅱ水平变化与ER、PR的关系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19):2986-2987.
[9] 蔡兴苑,卢 丹,魏 薇,等.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5):358-360.
[10] 赵 艳,马瑞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3-44.
[11] 李灵燕,李留霞,张 颖,等.不同术式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1):21-23.
[12] 任 娟,宋恩学,王文艳,等.子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31(4):380-384.
[13] 曹 桦,吴 宁,陈 樑,等.ER、PR、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7):964-966.
[14] 付潆苇,李元元,崔满华.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6):4358-4360.
[15] 郭 欢,任艺婷,郭晓燕,等.ER、PR和A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39-41.
[16] Gome K,Rosae-Silva JC,Garcia SB,et al.Effects of the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 on cell proliferation,Fas expression and steroid receptors in endomteiosis lesions and normal endometrium〔J〕.Hum Reprod,2008,24(11):2736-2745.
[17] 彭松玉,张天会.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4):1530-1532.
[18] 张建军,黄银峰,王丽丽,等.白芍、赤芍及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综合放血法致血虚小鼠补血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9):3358-3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