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演进

2018-03-07黄友德上海市嘉定一中上海嘉定20180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国术武德中国武术

□ 黄友德(上海市嘉定一中 上海 嘉定 201808)

1、研究目的

在大力倡导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武术作为中国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代表,是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真实存在。武术教育作为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工具和形式,对武术的发展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武术教育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并分析整理出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演进脉络,旨在为在武术教育中更好地传承武术优良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的中国知网查阅,以“武术教育、武术文化传承”等为关键词与主题进行检索,检索出3404篇文献,参考文献26篇。另外在上海图书馆图借阅“中国武术史、中国武术导论”等有关书籍资料近20本。并对所有文献进行了分析整理,为本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2.2、历史学方法

本研究以此法研究武术教育的产生、发展轨迹,并根据其经历的不同阶段,分析其基本特征和促进发展因素,以把握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传承的脉络。

2.3、逻辑学方法

主要运用分析、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厘清和抽象提炼,从而把握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传承的过程与规律。

3、结果与分析

3.1、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演进

(1)武术技术器物层的文化传承与演进。

①武术技术文化

武术技术文化缘起于与兽与人搏斗的原始社会。“如基诺族的儿童到15岁就要学习如何掌握弩射等军事知识和技术等。”《山海经》中“九伐”一说,表明了原始武术不仅有简单的单个技术,而且还有一击一刺的连续演练。西周“六艺”中“射”与“御”完全属于早期学校武术教育的内容。唐朝的武举制考试分为“平射”和“武举”两项。南宋瓦市出现了 “套子”。明代当时流行的武术有:“拳法十一家、棍法三十一家”等。清朝时期,著名的太极拳等就成型于这一时期。

1915年的民国时期,武术成为学校体育课的重要内容。成立于1912年的北京体育研究所的教学内容包括国技、太极拳、八卦拳等。1961年《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教学内容为:小学从三年级起为武术基本功;中学为初级二路、青年拳等。2000年教育部规定,小学武术教学内容为基本功等;初中为健身拳一套、自编自选一套等。2013年9月,教育部成立了“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该联盟也提出了“一校一拳”的武术教育新思路。

②武术器物文化

原始社会以来的武术器械文化。西周时期“六艺”教育中“射”有“五射”,并形成了“射礼”。对于“百兵之君”的剑,戴国斌教授将剑分为:用作格杀的兵剑、用作控制的王之剑、充满社会意义的剑、文化征途的武术剑四类。至明朝,《五杂俎》记载了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足以说明当时器械种类之繁多。

自武术产生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武术技术的传承的方式都是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为主,至南北朝时《马射谱》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点。明清时期,武术典籍大量涌现。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等。民国时期,马良等人编制与推广了《中华新武术》;中央国术馆成立后,出版了如《查拳图说》等12种武术论著。现代武术教育中,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体委组织编写了第一部全国体育学院本科《武术》讲义,1997年出版了《武术理论基础》一书。2003年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国武术教程》正式出版,至此,武术教材走向成熟。

(2)武术制度习俗层的文化传承与演进。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博士李龙将我国武术教育制度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分为:古代武术教育制度、近代武术教育制度和现代武术教育制度三个阶段。因此,本文也将从以下三阶段进行论述。

①古代武术教育制度文化

夏、商朝学校已经有了武术教育内容,到了西周学校则形成了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体系。春秋以后,官学衰微而私学兴盛。秦代“以吏为师”,禁止私学;汉代以后,武艺教育成为了职业军人享有的专门特权。春秋时官学开始衰落,私学开始兴起。孔子讲学沿袭了西周教育,以“六艺”为主要教育内容。军队武艺是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古代武举制度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唐代武举制有明确的考试时间、内容和标准。宋朝还创立武学,使习武成为一种学制。民间的武艺结社组织以武艺教育作为其重要活动内容,且有着严明的社团组织纪律及教育目的。

②近代武术教育制度文化

近代以来,由于政局不稳,辛亥革命以后,武术很快就作为一种尚武强国的重要手段推向了学校。1915年4月,“全国教育联合会”的召开标志着武术开始正式成为现代教育范畴的学校教育内容。1917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增设体育科,开设武术课。1934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国术课时每周均为2学时。1942年规定了国术在体育教材中的比例。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了“精武体操学校”,1916年改名“精武体育会”。该会以“提倡武术,研究体育,铸造强毅之国民为要旨”。1928年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并编创了具有影响力的《馆训》、《馆规》等制度。

③现代武术教育制度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现代武术教育分为竞技武术、学校武术和社会武术教育系统。竞技武术按照“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要求;学校武术教育方面,1956年教育部编订并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就有关于武术方面的内容。1961年,武术被列入同年编订出版的《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2000年《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将武术列为必修内容;2004年4月3日,中宣部和教育部从文化战略的高度要求: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要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3)武术思想价值层的文化传承与演进。

①追求技击

纵所周知,武术的首要特点在于它的技击性。从诞生之初,武术的本质就是技击。戚继光就主张“既得艺,必试敌”,且指出 “凡武艺,不是当应官府的公事,是你来当兵防身立功杀贼救命本身上贴骨的勾当。”。著名武术家蔡龙云先生也主张“击必中,中必摧”的技击思想。古代都很注重武术技击的传承,无论是从越女论剑,还是《庄子·人间世》云:“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足以看出,当时武术教育传授的是一种技击本领。时至今日,武术教育的主导思想仍然不离技击内涵。2013年教育部成立了“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还确立了“一校一拳、打练并进”的武术教育新思路,其中还强调应“打练并进”。可见,技击是武术的第一要素。

②崇尚武德

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古代的主导思想,而儒家文化对中国武术的影响主要在武德范畴。儒学及儒学教育思想对武德影响,首先表现在武德的伦理规范上,其核心内容是孝悌;其次是体现在武德的“内圣外王”侠义精神上。纵观中国武术教育发展的历史,武德教育都渗透于武术教学的全过程。武德通过“捆绑”于武术技术教学之中,使广大习武者通过技术的磨练,把“捆绑”于技术之中的伦理道德“知识”变成“共识”,把“共识”变成“常识”,通过这些日用不知的常识构成控制的权利——武德,从而约束习武者的行为规范。总之,武德教育自始至终贯穿在武术技术教学过程中,其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武术人才。

③注重师徒传承

师徒传承是中国农耕社会中武术教育的最基本传承方式。在这一传承方式中,对徒弟而言,首先要接受武德的考察,“德为艺先”,“拳棒……君子习之,……其粗乃以御侮。若是无赖子,岂当授艺以助虐。”其次,传统武术教学亦非常重视和强调对习武者“悟性”的考察。第三,徒弟学习武术要有“锲而不舍,专心致志”的意志品质。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教育中,师徒之间关系由于受中国宗法社会结构的血缘关系影响。徒弟拜师有一套严格的程式等。在今天的武术教育中,仍然不难看出传统武术教育中师徒关系对今天学校武术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影响。

④“强种救国”与“健身强体”

武术“强种救国”和“健身强体”教育思想是中国武术近代特殊情况下的产物。在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下,武术被认为与国家兴衰、民族危亡密切相关;在自然体育观的影响下,武术“健身强体”教育思想开始繁衍。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呼吁“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1928年,中央国术馆制定的《国术歌》中唱道:“国术历史民族同,刚毅文明运动备全能,六艺兼文武……”随着自然体育观在美国成为一种系统的体育理论,一些人认为,“武术为卫生之方”、“为最良好之运动法”。因此,近代武术“健身强体”教育思想对于今天全民健身运动和学校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4、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武术教育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发现我国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演进可分为武术的技术器物层、武术的制度习俗层、武术的思想价值层三方面。基于此,在我国的武术教育中应从武术的技术器物层、制度习俗层和思想价值层三方面全方位、立体的去推行武术教育,而不是仅仅注重武术技术的教学,更应该注重武术技术之外的武术制度文化和武术思想价值文化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武术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术(上、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2]邱丕相,郭志禹等.中国武术史[M].上海体育学院教研室,1997.

[3]邱丕相主编.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戴国斌著.中国武术的文化生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5]李龙.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D].上海体育学院,2008.

[6]全国体育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体育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

[7]戚继光著.纪效新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80.

[8]赵光圣,戴国斌.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选择——写在“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成立之际[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01).

[9]吴文翰.武术文存[M].太原:山西科学基技术出版社,2005,1.

[10]毛泽东.体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11]庞玉森等.中央国术馆史[M].合肥:黄山书社出版,1996,41.

猜你喜欢

国术武德中国武术
民国时期武术家群体的“国术观”
——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为中心
《时报》与民国国术传播研究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国术考试的具体制度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南京国民政府国术推行工作述略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