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滑冰中膝关节动作与蹬冰的关系
2018-03-07王楠吉林省体育局冰上运动管理中心吉林长春130022
□ 王楠(吉林省体育局冰上运动管理中心 吉林 长春 130022)
现阶段速度滑冰在冬季奥运会中已经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冬奥会速度滑冰的场地长度为400m,运动员顺时针滑行。在技术方面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主要原因有运动员的膝关节动作以及蹬冰动作,运动员的膝关节动作以及蹬冰动作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为在真正意义上促使运动员成绩得到有效提升必须对运动员的发力顺序进行明确,并在实际蹬冰过程中实现对正确蹬冰技术的使用,帮助运动员实现良好运动成绩的获取。
1、直道不同蹬冰阶段关节角度的变化
膝关节在实际蹬冰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运动员在蹬冰过程中腿用力情况可在这一变化中得到直观体现。因为直道滑行包含着自由滑进的过程,所以在实际进行直道滑行时蹬冰技术条件不会受到冰鞋的形式的限制,也就是说无论使用何种形式的冰鞋都需要保持一致的蹬冰技术条件。从传统式冰鞋在直道滑行中进行分析可发现,男子在穿着传统式冰鞋时需要将膝关节的角度控制在88°-110°之内,女子控制角度平均数值为100.3°,上下幅度不超过9.82。
首先我们以传统式冰鞋为例对其进行分析,男子在实际进行直道滑行中需穿着传统式冰鞋,88°-110°之间是男子运动员在实际滑行中需要将膝关节角度控制的主要范围,但是女子角度则与男子不同,角度主要控制在100.3°,上下幅度不可以超过是9.82,注意在直道滑行中女子所穿冰鞋也为传统式冰鞋。
新式冰鞋为例分析,89.2°-109.5°之间是男子在实际进行直道滑行时膝关节所保持的主要角度范围,女子的膝关节角度经计算其平均值为105.2°,其上下幅度需要控制在8.64之内。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使用不同冰鞋情况下男子与女子膝关节角度之间都不会存在较大差异的结论。
男子穿着传统冰鞋进行直道滑行时也需要对自身的踝关节角度进行控制,踝关节的控制角度范围为66.2-92.3°,女子与男子之间有所不同,但是差异不大,其平均角度为是83.8°,上下幅度不超过6.02。但是在实际进行直道滑行时如果穿着新式冰鞋则踝关节角度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首先是男子的踝关节角度控制调整到78.3°-92.4°之间,女子的平均数也上升至86.53°,上下浮动大小为3.98。
从单支撑蹬冰阶段对其进行分析后可发现,膝、踝同步伸展是在穿着传统式冰鞋,进行蹬冰时其对蹬冰动作结构特点的直观体现,膝关节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注意的是这种变化幅度较大。男子与女子的平均伸展幅度分别为30.7°与24.8°,其上下波动幅度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男子为13.25,女子为11.34。但是开始使用新式冰鞋后男运动员以及女运动员的膝关节伸展幅度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膝关节伸展幅度较小的趋势。12.4°为男子的平均控制范围,9.7°为女子的平均控制范围,上下浮动范围分别是6.34°与7.17°。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穿着两种冰鞋的基础之上,运动员在蹬冰阶段的用力时机以及用力程度之间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同时也可充分说明在单支撑蹬冰阶段我国选手使用新式冰鞋会在技术上存在明显的不足现象,伸展不积极以及蹬冰时机较晚可对上述现象进行直观体现。
膝关节的变化幅度从双支撑蹬冰阶段进行分析呈现出一种变化较大的现象,运动员在实际穿着传统式冰鞋时的膝关节伸展程度远远落后于穿着新式冰鞋的膝关节伸展程度,男子平均数值为171.4°,上下幅度为3.85,女子平均数值可达到162.8°,上下幅度为81.8。
这种结构变化导致传统用力顺序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发挥髋、膝的伸展作用是传统蹬冰过程的主要特征,在这一过程中膝关节以及踝关节也会呈现出同步的发力顺序。在用力顺序发生改变后其工作顺序也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其顺利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由上至下的目标。
2、弯道滑行不同阶段关节角度的变化
弯道滑行时蹬冰动作主要呈现出左右交替的状态,因此从理论角度来说,自由滑行阶段并不在弯道滑行的涵盖范围之内。通过对比我国选手在穿着两种冰鞋时所使用的蹬冰技术可发现其支撑角度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下面我们对其进行仔细分析。
采用传统式冰鞋时,左单支撑和右单支撑蹬冰角分别为59.5°(±12.51)和 68.90°(±13.04)。在进入双支撑蹬冰期后,髋关节角度均迅速伸展,分别达到98.3°(±18.10)和99.4°(±24.19)。比较传统式冰鞋由左单过渡到左双,其伸展幅度为38.4°(±6.12),由右单过渡到右双的伸展幅度为26.9°(±5.51)。新式冰鞋其相应伸展幅度男子分别为 71.7°(±3.81)、68.9°(±8.18);女子分别为 53.6°(±4.52)、62.2°(±6.82)。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提高下肢灵活性方面新式冰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直观体现为新式冰鞋的膝关节伸展幅度远远超过传统式冰鞋。需要注意的是膝关节的蹬伸幅度与左单支撑蹬冰阶段幅度之间差异性较小。因此我们说时间结构过长、爆发式蹬冰程度不够以及蹬冰时机较晚等现象是右腿在实际进行单支撑阶段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3、我国选手在蹬冰动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以往运动员比赛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速滑运动员在实际进行蹬冰动作时普遍存在一个下蹲的动作,出现下蹲动作可对我国运动员对初始蹬冰阶段力度不足这一现象进行直观体现,尤其是其加速度得不到直观体现。速滑运动员在实际蹬冰时出现下蹲动作也说明其在进行第二次发力。但是在第二次发力过程中受到力度不集中的影响导致我国运动员无法实现对理想加速效果的获取。
第二次发力与第二次下蹲动作之间主要是一种伴随关系。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在研究我国运动员训练以及比赛资料的基础上可确定重心偏后是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从直观角度来说,我国速滑运动员在蹬冰过程中如果不使用二次下蹲动作极易导致自身力气无法充分发挥现象的出现,这也是脱滑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改善,运动员在实际进行蹬冰动作时注意避免二次下蹲动作的出现。在不断的训练以及比赛过程中,我国速滑运动员蹬冰的单支撑逐步实现向双支撑的转化。但是姿势过高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于支撑蹬冰的过渡阶段,运动员发力不够充分现象是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训练以及比赛过程中可将其作为主要着手点对其进行改善。
蹬冰需要下肢的配合,在下肢肌群的角度来说,其有一定的工作顺序,在利用下肢进行爆发蹬伸的时候,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工作顺序,然后利用大肌群的运动来带动小肌群的运动,从而完成蹬冰动作。其特点是非同步性、发力顺序依次为髋、膝、踝,但髋和膝同时达到最大值。由于产生二次下蹲动作,从而破坏了原有的发力顺序,这也是造成我国选手蹬冰期加速不明显的原因之一。
4、重视滑跑平均速度的训练
在滑跑过程中,平均速度不好,也是后程降速问题的重要原因。在长距离项目比赛中,我国运动员与外国优秀运动员相对比,在每一圈的滑行速度中,快慢圈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外国优秀选手快慢差在0.5-1s左右,上下波动不大,我国运动员在2-3s,降5s的也大有人在,上下波动较大。
从上下波动的对比中,看出了我们平均速度不好的这种现象,这也是导致我们后程降速的一种原因,我们也曾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但一直解决得不太好。训练课里,我们尝试了用平均速度滑跑的形式来完成训练内容,也确实出现了后程不降速的结果,但全程成绩并未见有大的提高,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用平均速度的滑跑训练中,只付出了个人75%左右的最大速度能力,这种速度可以使我们以现有的能力足以保持到滑完全程,而不会降速,这其实是在寻求为保证后程不降速,前程有意保存实力所出现的一种现象。
对既要达到提高平均速度水平,又要解决后程不降速的目标,没有实际意义。这是因为增加了步频,减少了蹬冰力量,就意味着节能,从而能够做到用平均速度来滑跑而保证了后程不降速。但这种滑跑节奏与我们在比赛中的实际滑跑节奏不同,与实战有脱节,虽然能达到平均滑跑速度的效果,但不实用。由于蹬冰力量的减弱,明显的全程有效训练强度不够,达不到用平均滑行速度来提高训练成绩的设想,虽然做到了用平均速度来滑跑,但这是低水平的平均速度,充其量只是以降低每圈的速度形式来换得用平均速度滑跑这样一个结果而已。
以世界优秀运动员为例,其个人400m单圈最快速度为26s,但在5000m比赛中,却能以每圈30s左右的平均速度滑完全程。成绩为6min20s,最快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相差了4s,每圈滑行速度达到了个人最大速度能力的85%,以我组在全国比赛5000m项目中,进入前8名运动员为例;其个人400m单圈最快速度为27s,5000m的比赛成绩为7min4s,每圈滑跑的平均速度则为33.7s。
因而不难看出,这种差距正是我们在长距离方面落后的主要原因之所在,形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认为在项目训练中,应该首先追求有效训练强度为最大速度能力85%的这种训练方法,并持之以恒,坚持培养高水平的平均速度滑跑能力,才有可能逐渐缩短这10%的差距,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们长距离水平落后的状态,从而达到后程不降速的真正训练目的。
速度滑冰的发展证明,运动成绩水平是随蹬冰力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决定滑行速度的主要原因在于蹬冰力量,而不是滑行频率。既然在已经完成的训练中尝试用提高步频,减少蹬冰力量的方法,达不到平均速度训练带给我们所期埋的效果,那就只能在训练中采用步频与实战滑跑相同的方法,在加强每步蹬冰力量上下功夫。
5、结语
在不同的道路形态上进行蹬冰的时候,膝关节的动作也会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道路形式,应该选取不同的膝关节动作,这样可以加大蹬冰的力度,使得运动员的速度上升,从而为运动员赢得良好的成绩。然而,我国的运动员普遍在蹬冰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的运动员在蹬冰进行加速的时候,会出现加速不明显的状况,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使得我国的速滑运动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在比赛中能够获得更加亮眼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黄佰影.论大道速滑中膝关节动作与蹬冰的关系[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7).
[2]黄佰影.论大道速滑中膝关节动作与蹬冰的关系[C].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2015.
[3]李秋萍,吴松林,周梅.速滑运动员个体蹬冰膝关节角表面肌电变化分析[C].中国生理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2010.
[4]李悦.对速滑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