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融合教学模式下的影视制作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18-03-06梁福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影视制作教学大纲产学研

梁福春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22)

艺术类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特点要求培养方案要切合“教育目标和质量标准更加对接社会需求”的国家政策方针,因此产学研融合作为影视制作专业服务中国影视制作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是推进中国影视制作行业人才储备的重要内容,是地方艺术类本科院校实现教学成果的核心,需要高校主动适应社会,拓宽影响力的必由之路。教学模式的改革将能提高高校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能力,推动影视制作类专业的创新从自发走向自觉。

1 产学研融合的原由和目的

1.1 原有培养模式急需转变

随着影视业的蓬勃发展,针对影视人才的培养也相继活跃起来,但原有的人才培养存在着趋同和目标宽泛的问题,例如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影视制作类专业后专业化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对人才培养目标缺乏专业设计,照搬传统传播学人才培养体系,强调“一专多能、全面适应社会”,未能按照影视学科内在知识结构设置课程,专业课程课时量不够、课程数量多、总课时量饱和,教学系统没有阶梯性、流于表面等,导致学生技艺不精,基础不牢。因此寻找一条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能无缝衔接业界要求的教学模式显得极为迫切。

1.2 建立专业复合人才

影视制作专业需要掌握较强的制作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属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人才定位是毕业时能够在影视制作中独立发挥专项特长,以及具备摄像机操作、剪辑软件操作、录音以及各项技能的艺术表达和创作等专业知识。因此专业化复合人才是具有电影创作思维和制作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相比,更加突出技能专业性和电影美学特色。作为一种人才类型,专业化复合人才是以影视制作专业能力应用于拍摄实际,推动影视制作行业前行的实践人才,既以较强的影视制作能力和解决制作难题的能力区别于传播类和编导类人才,又以较强的综合导演和研究能力区别于技能型人才。另外,专业复合人才是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招之能用、用之能胜”的人才队伍。作为本科生的培养,专业复合人才培养应遵照基本学业标准,又要符合影视类定位的专业要求。在影视知识、专业能力、艺术素养三个方面应达到本科的质量标准,并在专业基础理论、创新行业技能、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上能力更扎实,更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能。

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还不能忽视对学生道德观的培养,突出“专业”的同时 ,还应突出“社会责任”。因为,专业复合人才在进行影片开发、制作生产的过程中,作品所传递的思想主题、角色的道德基础等往往与个人的世界观、知识结构、道德品质等非专业的个人素养关系密切,这些非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影视作品的道德立场、社会影响、文化审美等方面。所以,专业复合人才的本科教育要避免只重视专业技能而轻视道德素养的误区,人才的培养要树立以创新创业推进教学的任务,坚持“学高、身正、德艺双馨”的原则。

2 产学研融合策略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规定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教师进行授课的主要依据,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和宏观判定知识架构的重要标准。结合影视制作专业实践较多的特性,要求建立教学大纲时必须谨慎和规范,教师需要明确大纲中要求的每堂课、每个阶段的课程目标,规定理论讲授内容和实践任务,按时完成教学进度表,并将大纲上传教务系统实现教学内容公开化。对于教学大纲的制订,要经过学术委员会的集体商定,包括业界专业家的论证。即使是项目开发或创意思维等开放性的课程,课堂的组织形式和教学设计也应进行规范并备案。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建立在师生对教学标准的认可,所以在开课前要充分调研,了解讲课教师的意见。最后强调教学大纲的执行,要求定期开展教学检查,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完成教学活动。

2.2 项目开发促进多主体合作

该模式以提高高校培养专业制作人才为宗旨,以影视项目开发与科学研究为结合点,利用高校文化优势提升企业策划、产品升级以及提升项目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形式包括有:项目投资与咨询、企业间交流服务、共同参与项目联合开发、影后后期制作、影视作品宣传与发行等。该模式促进合作双方利用现有资源最快速达成合作,具有优势互补的优势、双方结合度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特点,因此是各高校中校企融合最为常见的模式。

2.3 建立实践基地

通过双方或多方间的合作,校企共同设立研发机构、共建教学场所、共同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将项目、设备、技术、人才、科研成果等共享,通过项目维持稳定的合作关系。该模式可根据政策在高校设立影视、声音、动画等实验室。也可根据政府产业规划,推动与企业共建影视研发机构、在企业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培养专业人才。最后,高校以自身为主导,根据自我建设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资源,依靠非编实验室等资源,主动吸引社会制作企业租用并解决企业相关难题。

2.4 人才培养与交流

高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制作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实现高校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教学模式。通过专业教师担任企业艺术顾问的形式,高年级学生在“项目课堂”中学习和实习,聘请知名导演或资深制作人员在高校任教或接受培训,建立各有互动的、稳定的教学实践方式,促进校企双方既能共享设备又能创作交流与协同。通过双方教与学共进的模式,可以提高本校师生的实践能力和业界执行能力,同时也能促进企业员工对影视基础理论和前沿科技知识的了解和探索。

2.5 科研项目立项与推进

专任教师积极申报各类课题,影视类项目大多与视频制作和产业分析相关,这就可以发挥高校教师专业优势,通过优势资源完成项目。如果共建单位有参与国家或地方的重大项目,那么双方合作完成项目就成为人才培养中更创新的环节。同时,优秀学生还可直接参与横向课题项目,提高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科研素养。

3 结语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产学研融合是影视制作专业教育最为重要的办学原则,也是影视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途径,对此专业建设应该主动作为,以走出去的心态积极适应行业需求,推进校企合作、推动项目进课堂、实现理论与技能共进的培养目标,更好地促进影视制作专业学生直接面向影视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提升学生技术技能,为职业发展打牢坚实基础,所以影视制作专业将会在创新发展的美好未来中值得期待。

[1]田晋.浅谈高职动漫影视后期课程的产学研实践教学——结合苏州留园宣传片制作[J].大众文艺,2014(19):220.

[2]黄丹.泉州民办高校影视制作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析[J].传播与版权,2017(11):58.

[3]周建青.我国影视行业与影视教育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5):55-58.

猜你喜欢

影视制作教学大纲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课程思政视域下影视制作课程项目化实践教学创新与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发展路径分析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关于数字化影视制作中的技术和艺术融合分析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