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睡眠障碍的稳定期慢性心衰患者中医护理的疗效分析
2018-03-04景洋
景 洋
(抚顺市中医院老年病科,辽宁 抚顺 113006)
有数据显示,慢性心衰(CHF)患者中约有70%存在睡眠障碍,CHF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长、情绪波动等因素[1],均是导致CHF合并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合并睡眠障碍的CHF患者往往存在睡眠时间缩短、醒后入睡难等问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通过随机对比试验,分析中医护理应用于合并睡眠障碍的CHF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合并睡眠障碍的稳定期CHF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分别予以常规干预(常规组)和中医护理(中医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CHF的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国睡眠障碍诊断标准》中的睡眠障碍标准[2]。常规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4.68±4.39)岁。中医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 (65.84±5.40) 岁。对2组的临床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高可比性(P>0.05)。所有入选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晓研究内容,且入选者自愿参与,符合相关伦理学要求。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即为患者提供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控制探视时间、予以健康教育并指导患者睡前温水泡脚等。
中医组则采取中医护理,具体操作为:(1)艾灸干预:选穴百会穴、关元穴、气海穴、内关穴及足三里穴,取艾条1支,手持一端,另一端点燃,与穴位保持3 cm左右的距离,以患者皮肤温热舒适为宜,每次30 min,每天1次;(2) 中药药枕:根据患者病情予以辨证,中药药枕的基本药物:菊花80 g,川芎及白芷各70 g,决明子100 g。若存在心肺气虚可在药枕中加入黄芪及党参各120 g,若存在心血瘀阻者可加入女贞子120 g;将以上药物处理后装入35 cm×20 cm×5 cm的棉布枕套中,嘱患者每晚枕于头颈下,白天不用时对药枕予以密闭保存,药枕每周更换1次。
1.3 观察指标 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分别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睡眠质量越差。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分数越高表示越焦虑,并采用百分制自制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1.4统计学方法 将SPSS 17.0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予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对比 干预前,2组患者的SF-36及PSQ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均有所改善,且在干预后中医组有相对更高的生活质量评分,PSQI评分较常规组有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对比 (±s,分)
表1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常规组 42 43.29±5.18 54.34±4.85 14.32±3.10 10.85±2.39 SF-36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PSQI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中医组 42 42.69±4.92 71.83±5.49 14.76±3.54 4.38±1.06 t值 0.57 10.37 0.83 11.29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2组患者满意度及SAS评分对比 中医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 (91.48±4.39) 分,SAS评分为 (19.54±3.20)分;常规组的满意度评分和SAS评分依次为(80.33±5.20) 分、 (31.65±4.29) 分。对比发现中医组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且中医组SAS评分较常规组更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52,12.57;P<0.05)。
3 讨论
作为CHF常见合并症,睡眠障碍的具体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认为,患者阴阳失调、神明失守,是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药枕疗法早在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已经有所记载[3],通过长时间使用药枕,能够对患者的睡眠质量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善作用;而艾灸治疗也是中医体系中的一项古老干预方法,本次研究中针对存在睡眠障碍的CHF患者选择百会穴、关元穴、气海穴、内关穴及足三里穴,予以艾条刺激,能帮助促进对应穴位及周围的血流情况改善,对于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和焦虑情绪改善均大有裨益。本次研究发现,干预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PSQ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中医组有相对更高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更低的PSQI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结果与沈莹等[4]的研究观点基本一致,证实中医护理有利于合并睡眠障碍的CHF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障碍的改善,干预效果明显。
在中医学理论范畴,慢性心衰归属于“胸痹”“心痹”范畴,好发于中老年群体。此类患者由于症状严重、病情反复,导致在长久的病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有数据显示[5],我国CHF患者中有50%左右患者存在较严重焦虑情绪。目前已经被证实的一点是[6]:焦虑为心衰患者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具体机制为:焦虑情绪会导致患者的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化,导致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等因子释放,进而引发血流动力学指标紊乱而加重心肌重构、导致心衰恶化。因此有必要对CHF患者的焦虑情绪加以缓解,更好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发现,干预后中医组的护理满意度及SA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护理对于CHF患者的焦虑情绪也有确切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上将中医护理应用于合并睡眠障碍的稳定期CHF患者中,能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且有利于改善焦虑情绪、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1]刘曼丽.对合并睡眠障碍的稳定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5):168-169.
[2]李艳,单岩,张文萍,等.Roy适应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睡眠障碍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8):692-694.
[3]高静,弋新,吴晨曦,等.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在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4):443-448.
[4]沈莹,郝敬荣,刘文娟,等.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2):904-907.
[5]孙秀梅.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7):186-187.
[6]沈永红.中医内科护理干预老年失眠患者160例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4):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