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配合艾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0例
2018-03-04曾笑影
曾笑影
(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江西 南昌 330003)
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报道,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高于30~40岁的6~7倍[1]。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喘证”“痰饮”等病的范畴[2],患者多有咳痰、慢性咳嗽、喘息等症状,中医以辨证论治及经络学说为基础,采用耳穴压豆及艾灸治疗上述症状具有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年在我科住院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的患者60例。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 (77.2±4.8) 岁;将上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内科学》[3]慢性支气管炎标准。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及《中医内科学》[5]。
1.3 纳入标准 (1)咳逆有声,或伴有咽痒咳痰;(2)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咳伴喘。(3)经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检查显示肺部纹理紊乱,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患者。(4)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药物过敏史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西医常规治疗: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头孢噻肟钠3 g静脉滴入,每12 h 1次;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甲强龙40 mg+注射用多索茶碱0.3 g静脉滴入,每天1次;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注射用多索茶碱0.3 g静脉滴入,每晚1次;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1吸/次,1~2次/d,持续低流量吸氧1~2 mL/min。
1.4.2 试验组 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耳穴压豆及艾灸治疗。
1.4.2.1 耳穴压豆 取穴神门、肺、气管、肾上腺、肝,对耳廓进行全面评估,观察有无脱屑、硬结等,双耳用酒精棉球消毒并消毒后,取耳穴阳性反应点,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粘贴对准耳部穴位贴压固定,用食指、拇指采用揉、按、捏、压等方法使患者感到麻木或疼痛,疼痛以耐受为度,并嘱患者自行按压每日3~5次,每次4~5 min,隔日更换对侧耳穴,两耳交替,疗程为1周。
1.4.2.2 艾灸 选穴:天突(人体颈部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膻中(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大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风门2个(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穴2个(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等穴位;施灸方法:选取艾条(汉医牌温灸纯艾条,规格18 mm×200 mm),将其点燃,施灸者将点燃的艾条距离穴位处2~3 cm悬灸,以局部稍红为度,每个穴位灸5~10 min,然后更换穴位,每天1次,疗程为1周。
1.4.2.3注意事项 ①病室要求安静舒适,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换气。②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耳穴压豆,患者感觉局部酸胀,有温热感为得气。③施灸期间注意观察施灸部位,对于感觉迟钝的患者尤其要防止烧伤。④灸后0.5 h内不用冷水洗手或洗澡,不能直接吹风。⑤治疗期间忌生冷、肥甘厚腻之品,忌烟酒,过饥、过饱、酒醉禁灸。1.5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7 d后治疗效果及总有效率。1.6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咳、痰、喘症状和肺部哮鸣音消失;显效:咳、痰、喘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有效:咳、痰症状明显好转,喘症基本平息,肺部哮鸣减轻;无效:咳、痰、喘症状和肺部哮鸣音较前无改善或加重。
1.7 统计学方法 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机制较复杂,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而导致发病,包括感染、免疫、长期吸烟、年龄等因素。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医范畴多属于“咳嗽”,严重者属于“喘证”,其发作多由外感诱发,外邪侵袭肺系,以致肺气郁滞、肺失宣肃。痰湿壅阻于肺,使肺气不得宣降,故症见咳嗽痰多、动则咳嗽加剧、气喘痰鸣[6]。
人体脏腑通过经络与耳廓有密切联系,耳廓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耳穴贴压肺穴可调畅气机,使气机升降有序,宣发肃降正常;神门穴是治疗过敏性疾病有效穴位;肾上腺穴具有止咳、平喘之功效,通过刺激耳部神门、肺、气管、肾上腺、肝等穴位,而达到宣肺疏风、止咳平喘的作用。中医认为艾条能活气血、祛寒湿。根据《本草纲目》中的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阳,理气血,逐寒湿”[7]。天突归属任脉,有缓解治疗咳嗽、哮喘、失音等作用;膻中有舒缓胸闷、咳逆、气喘、气短等作用;大椎穴主治咳嗽、喘逆、中暑、热病等;风门主治头痛发热、伤风咳嗽、胸背痛、项强等;肺俞穴主治咳嗽、气喘、咳血、鼻塞等症,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通过经络系统,可驱散寒邪,助肺恢复宣发肃降之功[8]。
本研究证实,试验组咳、痰、喘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耳穴压豆配合艾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韩正贵,李君豪,崔小红.射干麻黄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研究及机制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3):531-534.
[2]徐树华,折哲,熊必丹.清肺颗粒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4):747-749.
[3]王吉耀.内科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1-35.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3.
[5]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88-96.
[6]盛正和,黄艳霞,张剑飞,等.穴位埋线配合加味温胆汤治疗痰湿型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3):609-611.
[7]谢徽录.耳穴压豆联合艾灸疗法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痛的效果[J].黑龙江医学,2016,40(2):178.
[8]肖丹.通宣理肺丸结合艾灸治疗风寒咳嗽的临床研究[J].医药与保健,2015,23(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