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质调节法在痰湿质缺血性中风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临床研究※

2018-03-04肖科金郑庆丹高兆玉朱胜华蔡超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湿质体质调节

肖科金 郑庆丹 高兆玉 朱胜华 蔡超群

(岳阳市中医医院脑病二科,湖南 岳阳 41400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其不仅致残率高、患病率高,且有较高的复发可能,而再发性脑梗死更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脑梗预防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中医早已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而体质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探索分支,自从被提出以来,就为疾病的预防、治疗带来了新思路。不同的体质与疾病之间的易感和趋向性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

因此,笔者试从中医体质切入,应用体质调节法对痰湿质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干预调节,研究表明体质调节法对卒中二级预防确有积极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6例均为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3例,年龄40~72岁,平均56.2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平均(7.44±2.32) 月;对照组93例,年龄42~78岁,平均58.4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年,平均(8.03±3.94) 个月。2组病例在年龄和病程分布上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脑梗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1])。⑴临床特点:①多数在静态下急性发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为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③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⑵辅助检查:①血液检查。②影像学检查: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头颅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管影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等。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2.1 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制定。⑴主症:神志昏蒙、偏瘫、偏身感觉异常、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⑵次症:头痛、饮水发呛、瞳神变化、眩晕、共济失调、目偏不瞬。⑶急性起病,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⑷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有2个(含2个) 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含2个) 次症以上,结合(3)、(4)项即可确诊;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1.2.2.2 痰湿质诊断标准 痰湿质评分大于40分(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1.3 排除标准(1)后循环梗死(POCI)、进展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后脑出血以及脑动脉炎患者。(2)由风湿性心脏病、脑寄生虫病、脑肿瘤、脑外伤、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而引起的脑栓塞患者。(3)有出血倾向者或3个月内发生过严重出血者。(4)糖尿病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5)合并未控制的高血压或其它严重肝、肾、造血及代谢系统疾病者。(6)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正常值上限的1.5倍,肌酐>正常值上限。(7)妊娠、哺乳期妇女。(8)过敏体质及对本药成分过敏者。(9)正在参加其他试验或参加其他药物试验结束未超过3个月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晚服用)+二陈汤颗粒剂(由法半夏3 g,橘皮3 g,茯苓2 g,炙甘草1 g,生姜3 g,乌梅1 g)冲服,每日1次;对照组:对照组用药: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晚服用)。在本试验药物治疗中风病的疗程中,不得使用其他治疗本病证的中西药物;如疗程中伴有感染、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脂血症等,均可予常规处理,例如合并高血压病者可予降压药,糖尿病者予降糖药物,高脂血症者予降血脂药。

1.5 观察指标 ⑴Barthel指数的评分;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⑶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⑷患者复发数;⑸患者死亡数。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有7例、9例自行退出。故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病例为86例、84例。治疗组复发6例,死亡2例;对照组复发12例,死亡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复发数及死亡数比较 (例)

剔除死亡及复发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Barthel指数较前增加,NIHSS量表评分较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Barthel指数增加更明显,NIHSS量表评分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NIHSS量表评分比较 (±s,分)

表2 2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NIHSS量表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治疗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Barthel指数治疗组 78 治疗前 46.31±12.54 NIHSS量表14.55±6.78治疗后 72.73±9.191) 6.12±5.741)对照组 67 治疗前 44.99±14.51 15.25±7.10治疗后 61.26±10.471)2) 9.83±5.221)2)

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再次行中医体质分类,治疗组中平和质26例,痰湿质33例;对照组中平和质6例,痰湿质49例;结果显示体质调节确可改变部分患者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体质分类比较 (例)

3 讨论

体质与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密切有关,是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状态,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可调性。体质在生命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健康状态下,其具有着抵御疾病、适应环境的作用,而在病理状态下,其又有着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倾向性[3-4]。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代研究[5-6]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疾病的倾向性和易感性,即不同的体质对不同的致病因子敏感性不同,因而在相同环境下体质影响着疾病的发病与否;(2)发病后的病理变化规律,即发病后疾病是否传变、如何传变均与体质特征相关,疾病的阴阳虚实寒热,也需以体质为基础;(3)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同时,在疾病和坏境的影响中,体质也潜移默化地在原有基础上调整、改变。因此,体质与疾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痰湿体质作为中医体质分型中的一种,是结合中医传统文献和现代临床观察总结而得的理论成果。钱彦方[7]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及经典文献的总结归纳,指出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对肥人、脂人、膏人等不同体质的特征性阐述,其也被认为是最早对痰湿质的记载。宋代杨仁斋提出:“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这是对肥人多气虚、多寒湿特性的最早描述。朱丹溪在前面理论基础上衍生出“肥人多痰湿之体”的观点,并在《格致余论》中写道“肥白人多痰饮”“肥白人多湿”,准确描述了痰湿质生理病理特性。现代研究中进一步提出了痰湿体质的定义,是以水液内停、痰湿凝聚、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状态。痰湿质患者多嗜食肥甘厚味,加之体胖动少、脾气亏虚,易致痰气内蕴,一旦感受外邪,则邪随痰化,痰湿壅滞,涩阻脉络,气血不畅而化瘀,“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发为中风。现代病理生理研究也显示了痰湿质与脑梗塞的发病有着密切联系。王琦等[8]指出痰湿体质存在微循环障碍;苏庆民等[9]则发现痰湿体质人群的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较其它人显著升高;相关研究[10-13]明确了痰湿质在脑梗塞发病中的倾向性,显示痰湿患者更易发生中风。因此,痰湿体质是脑梗塞发病的一个重要体质基础。

中医体质学自成立以来就提出了“体质可调”[14]这一关键性观点,为众多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体质是由先天禀赋及后天养成共同作用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在每个个体的生命过程中,由于外在环境、自身素质等众多因素的作用,体质也在时刻进行着改变和调节,以适应周围的变化。因此,体质处于一个动态稳定的状态,通过药物或其他外在治疗手段是可以调节各类体质的偏颇状态,以达预防疾病、改善预后的作用[15]。因此通过改变痰湿体质对卒中等相关疾病的易感性和倾向性来达到预防疾病是可行的。本研究即通过体质调节法改善痰湿质人群体质,判断其对脑梗塞二级预防的作用。二陈汤是调节痰湿体质主方,主要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古人用二陈汤为治痰湿通用者,如《本草纲目》用其呕哕反胃、除湿痰饮,《古今名医方论》应用二陈汤治肥盛之人,湿痰为患。方中半夏功专燥湿祛痰,痰湿停聚必阻滞气机,脾虚不运亦致气滞不行,配以陈皮理气化痰,二者皆以陈旧者佳,除痰不留热,行气不伤正。茯苓、炙甘草健脾祛湿,生姜降逆和胃,加以乌梅收敛固涩,以杜生痰之源,收散相辅,诸药合用,方奏调节体质之功。

本研究通过调节痰湿质患者体质来观察其预后及脑梗再发情况,显示其确有疗效,借此说明中医体质理论运用于临床的可能性及可行性。体质调节法即通过改善人类体质,来促进疾病的预后,预防疾病的发生,确实值得我们中医人进一步探索研究,亦为卒中二级预防提供新思路。

[1]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匡调元.人体体质学——中医学个性化治疗原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40.

[4]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70.

[5]尤劲松,黄培新.从体质学说及遗传基因多态性研究中风病证候浅析[J].中医药学刊,2004,22(8):1494-1496.

[6]张洪钧.中医学“未病”概念的探讨[J].天津中医药,2008,25(4):307-308.[7]钱彦方.肥人痰湿体质学说的形成及现代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19(3):5-7.

[8]王琦,叶加农.肥胖人痰湿型体质的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1):52-54.

[9]苏庆民,王琦.肥胖人痰湿型体质血脂、血糖、胰岛素及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的检测及特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2):39-41.

[10]杨国防,贾翔,董旭辉,等.中风患者痰湿质与发病症候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257-259.

[11]张云云,张海梅,郭德莹,等.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质特点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31-34.

[12]蒋宏杰,骆斌.不同体质类型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性、微循环观察分析[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14(4):155-156.

[13]柳琳,蔡三郎.浅析中医体质学说与亚健康状态[J].中医药导报,2007,13(7):9-10.

[14]王琦.中医体质三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10):653-655.

[15]张惠敏,李英帅,王济,等.基于“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的慢病防控方法学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2070-2072.

猜你喜欢

湿质体质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瘦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痰湿质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研究
痰湿质与饮食生活习惯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