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郁白《杜甫诗全集》法文版译介平议

2018-03-04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杜诗句法译本

周 睿

郁白(Nicolas Chapuis)以法国汉学家、翻译家、文学家之名见知于学界,其官方身份是外交官。他于1957年11月8日出生在巴黎郊外塞纳河畔的讷伊(Neuilly-sur-Seine)的一个书香世家,母亲是小说家Florence Aboulker,父亲Jacques Floran是广电编导,弟弟Fabrice Aboulker是作曲家。少年郁白就读的中学是知名度颇高的巴黎康多塞中学(Lycée Condorcet)和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圣保罗学校(SHS,NH),大学阶段他先后在汉学传统深厚的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学习汉语和蒙语以及巴黎七大(Paris VII,Diderot)学习历史。23岁时他进入法国外交部并被派往北京之后,先后在北京、波士顿、新加坡、上海的领事馆,伦敦的法国文化中心工作,后又担任了驻蒙古国和加拿大的法国大使,期间还出任过法国上阿尔卑斯省省长之职,现任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之所以能担此重任,除了资深的政治外交生涯积淀之外,他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浓厚兴趣亦是重要砝码:他早年翻译了巴金《憩园》(

Le

Jardin

du

repos

,1979,与戴鹤白Roger Darrobers合作)、钱钟书《诗学五论》(

Cinq

essais

de

po

é

tique

,1987)、杨绛《洗澡》(

Le

Bain

,1992)等,晚近则集中精力在杜甫诗的法文版全译上;此外他还有向杜甫致敬的研究专著《悲秋:古诗论情》(

Tristes

Automnes

:

Po

é

tique

de

l

identit

é

dans

la

Chine

ancienne

,You-Feng,2001;中译本,叶萧、全志刚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以本体论的视角通过对上古至唐的诸多诗作的翻译来阐释中国古代诗人的自我认同问题。郁白是西方少有的非学术体系中的汉学家,对其杜甫诗的法文版全译的关注有助于管窥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实绩与问题。

基于对中国古典文学几十年的精细研习,郁白的法译杜诗有自己的译介策略和偏好。如果说古体诗在格律上的宽松要求,尚不足以很好地在技术层面上对应体现在法译文本上,那么近体诗严格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对法译中国古诗则提出了更高的形式美学的要求。杜甫是中国古典七律范式确立的关键人物,在排律、拗律、绝句等方面皆有所创格,对近体诗的格律、句法、结构、修辞等格式方面都有意识加以完善;对杜甫的近体诗的法译也须注意到这些方面的变化与对应。本文拟就杜甫的五律代表作《春望》的郁白版法译本加以检视,辅以与其他译者的版本比较,以此探讨郁白在律诗法译技巧方面的得失。

L

tat

en

lambeaux

,

la

nature

persiste

:

En

ville

ce

printemps

,

la

v

é

g

é

tation

est

dense

mu

par

les

é

v

é

nements

:

les

fleurs

me

font

pleurer

;

D

é

fait

par

la

s

é

paration

:

les

oiseaux

sont

poignants

.

Rien

de

plus

pr

é

cieux

qu

'

un

courrier

des

siens

!

Cheveux

blancs

encore

plus

é

pars

à

force

d

tre

gratt

é

s

,

Pourraient

-

ils

encore

retenir

une

é

pingle

!

汉语和法语在很多方面都实实在在存有差异,不仅表现在包括语音和语法特征的语言形式上,而且也存在于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思维和行为模式上。除此之外,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中国古典诗在基于有别于现代汉语的文言文诗律诗法的指导下,在词法句法层面上表达作者情志方面亦具有独特的表征。毋庸置疑,传统诗一旦被译为外语,必定会失去原有的味道。由此,每个译者所不能避免的问题就是——意译还是直译?郁白在面对这个问题是的选择和考虑是,法译目的文本能否保留中国古典诗的原有韵味?

译诗句数上保持了律诗的八句,选词上也注意让每一句诗的长度尽可能的保持一致而不至于严重的参差不齐;在词法句法上多与原文相协,这也与法语诗本身强调音节数量整齐的特性有关。比如首句,“国破”译成l'état en lambeaux,是定语后置修饰主语表状态的定中结构,接着“山河在”la nature persiste则保持了中文原句的主谓式句法;次句改用一个方位短语引导中心语的结构表示“城春”,接以带有系动词est(être)的主谓式句法,巧妙地在一句之中的语法结构形成有意的差别性、而又在一联之间保持着微妙的语法对仗的一致性,但总体音节数量跟原诗基本相近且保留了意象叠加的弹性结构。试比较其他译本:

Des

monts

et

des

fleuves

restent

intacts

malgr

é

le

pays

ruin

é,

Au

printemps

la

ville

est

par

des

arbres

é

pais

cach

é

e

.

(谢百魁)

句式上并不保留2-3的句读结构,显得比较冗沓含混。首句不仅将语序颠倒,将“山河在”(des monts et des fleuves restent intacts)放在了“国破”(le pays ruiné)之前,而且还插入介词(malgré)打破原有的并置结构;次句则置换词序,如“城春”改译“春城”,表时间的介词短语(au printemps)引导中心语(la ville)来作为整个句子的主语,再硬添一个原文中并不存在的“遮蔽”状态(cachée),使得这一联的语法结构显得复杂化和模糊化,有译者过度阐释之嫌。

之于句法结构和对仗手法的处理,颔联是很好的试金石。蔡宗齐曾在他的

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

A

Guided

Anthology

(《如何阅读中国诗》)为此联指出多重读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上每句包含了两个主语:二言段中潜在的主语(‘感时’与‘恨别’的人)与三言段中显在的主语(‘溅泪’与‘惊心’的物)。对第一个主语的省略增加了句子表意的含糊性,这双重的主谓结构,至少有五种的读法。”郁白的译本特别留意到二言段和三言段的间隔而以引号隔断标示:“感时”译成ému par les événements,感于时事;“恨别”译作défait par la séparation,挫起离别,句法相当齐整。“花溅泪”译为les fleurs me font pleurer,花令我堕泪;“鸟惊心”译以les oiseaux sont poignants,鸟使人伤心。“溅”、“惊”读作使动,此二词皆未在译文中有单独直接对应之词,且都暗自补充了真正的主语,形式主语“花”与“鸟”只是引起诗人情感反应的动因或缘由。前一个三言段的句法是典型的以动宾结构式表达兼语式的内容,后一个的句法是套用了使动形容词的主系表结构,尽管同样表达使动用法,却出现了表述结构上的变化而不至于陷入板滞——这种读法即蔡宗齐所提到的第一种读法:“将诗人自身理解为诗句中二言段和三言段共同的主语:‘我为悲凄的时节感到痛苦,连花朵都使我潸然泪下。我是如此地憎恨离别,连鸟儿的鸣叫也令我心惊。’”虽然法译必须要选择填补汉诗字面的留白而固定一种读法而牺牲了中国古典诗的复义解读性,但郁白之译并未逾矩而努力保留了严整的对仗性;但他也没有完全拘泥于此胶柱鼓瑟,例如颈联译文就打破对仗、重组结构。我们再较之乔治特·雅热和谢百魁的译本加来对照:

Les

fleurs

afflig

é

es

laissent

tomber

leurs

larmes

,

Agit

é

s

par

les

s

é

parations

,

les

oiseaux

sont

é

perdus

.

(乔治特·雅热)

Sentant

la

mis

è

re

du

temps

,

des

fleurs

jettent

des

larmes

,

Des

oiseaux

chagrin

é

s

pour

la

s

é

paration

se

r

é

veillent

avec

alarme

.

(谢百魁)

雅热本和谢本在句法上均未对杜诗亦步亦趋,而是改以自己的散句句式来加以重构。先看雅热本:首句“感时”的二言段被改成过去分词affligées作形容词修饰主语,“溅泪”是全句的动作动词,共同主语都是“花”;次句用2-3句构——二言段以过去分词作状语表被动,接以三言段的主系表结构,“鸟”是“恨别”和“惊心”的共同主语(这里的“惊心”译成éperdus读起来让人诧异)。谢本异曲同工,首句先用2-3句构,二言段以现在分词作原因状语,接以三言段的主谓宾形式,“花”是“感时”和“溅泪”的共同主语;次句则打乱了原诗句序,整句译成“鸟于恨别中而惊心/醒”,“恨别”这一动作/状态改以chagrinés非谓语形式的分词作后置定语修饰主语,“惊心”是全句的动作动词,共同主语都是“鸟”,故其被移至句首。二译本的读法皆近于蔡宗齐所提的第四种读法,让自然成为情义生命体去代替人类体察人间悲苦,而结构上则完全摈弃了原诗的精妙对仗和多重义解而显得不太尽如人意。

L'expression 连三月 a donné lieu à controverse:cela fait en effet plus de six mois que l'empereur a fui Chang'an;le poète veut-il dire “plusieurs fois trois mois”,“de troisième mois en troisième mois”,“trois mois de manière continuelle”,voire “tous les jours du troisième mois lunaire”? En concordance avec la lecture communément admise qui précise que le printemps 757 est le deuxième depuis le début de la guerre,j'opte pour “depuis plus d'un an”.

在“三个月以来好几次”、“上年三月到次年三月”、“连续的三个月”和“农历三月的每一天”的读法中考量取舍,他依据史实而选择他的第二种阐释——一年以上(plus d'un an),让诗意在战争的延续性和残酷性得到进一步拓深。接下来的“抵万金”则作了意译,rien de plus précieux,没有什么比此更珍贵;“家书”这种古典中国语境的词汇,郁白译的是courrier des siens,对他/她没有性别指称,也不太能确知是家中之人,叙事者停留在他者视角。许译的是un mot de ma famillle,确知“家”的意味却不见“书”的意象,叙事者转向自我;谢译的是une lettre de la famille,有“家”有“书”,并未出现叙事者的角度和身份(但前后文可知是第一人称);雅热译的是nouvelles du foyer(家乡的消息),比起前三者的具体入微而显得抽象而泛化。“簪”是中国古人用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西方世界并没有这样的装束,所以对应英译(如hairpin、pin、clasp等)和法译都不能尽善尽美。郁白译成阴性名词épingle,法语释义为fine tige métallique pourvue d'une tête et d'une pointe et utilisée pour fixer un objet à un autre ou travailler un tissu,其质地、形状、功能与中国“簪”是比较接近的,他在后面的导读中还说明其与官僚体制品阶的关系。雅热、许、谢的译本也都不约而同选用l'épingle。总体来说,郁白在中诗意象法译上有一定的琢磨推敲,敢于拿出自己的见解。

最后看节奏和押韵。中国近体律诗通篇押同一韵,不允许换韵,韵脚落在偶句的最后一字上,有时首句也可入韵。郁白的译本基本没有考虑押韵的问题(虽然第二、四、五句的结尾元音都是[ɑ],但应该不是刻意为之),只能从忠于文本的角度来解释他的翻译策略,乃孟子所云:“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此外还须一提是,英语中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的组合而形成的音步节奏感,在法语中则无足轻重;而英语中不存在的阴阳韵脚问题,在法语诗律中则兹事体大。而大体来看,国外译者往往不太重视押韵的问题,而强调译本的不增不减,如程抱一、雅热等;而中国译者则偏向于呈现于韵律美,例如,追求化境、讲求音美、形美、义美统一的代表人物许渊冲的译文如下:

UNE VUE AU PRINTEMPS

Le

pays

ravag

é,

restent

fleuve

et

montagne

,

Au

printemps

dans

l

'

herbe

ensevelie

la

campagne

.

A

la

vue

de

belles

fleurs

,

je

verse

des

larmes

;

Au

chant

joyeux

d

'

oiseaux

,

je

n

'

entends

que

l

'

alarme

.

Un

mot

de

ma

famillle

vaut

de

l

'

or

cent

fois

.

Je

gratte

mes

cheveux

gris

qui

deviennet

courts

;

Ils

ne

peuvent

retenir

l

pingle

toujours

.

由于法语中并无“四声”的概念,传统中国古典诗的韵律系统严格区分平仄的特点在译诗中会被忽略;此外,法译本中考虑到性数属格的变体,韵尾辅音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被许可。在法译中诗考虑入韵,这或值得郁白先生斟酌。

郁白的杜诗法文全译本既希望能够在杜诗学的域外传播和研究中树立“经典”地位,同时也希望能在专业领域之外寻求更多的阅读受众,因此在文本翻译上力求简洁明了,不加注释,而在文本之外以副文本方式承载更多受众需求。

文献信息方面,译诗之后详列参考书目、诗作系年和外译情况。仍以《春望》为例,所引杜诗以201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的《杜甫全集校注》为底本,辅以传统通行的《杜诗详注》并参《全唐诗》,可见郁白知晓中国学界的新作动态来挑选权威可靠的版本。在杜诗外译方面,一首诗的其他译本均悉数列出并标示出处页码,《春望》除了2016年新版的宇文所安的《杜甫诗》之外,还有[德]查赫(Erwin Von Zach,

Tu

Fu

'

s

Gedichte

,1935)、艾思柯、洪业、霍克思、大卫·杨、戴维·亨顿、亚瑟·库珀、乔治特·雅热、胡若诗、程英芬/柯莱、[捷]安德烈·马科维兹(André Markowicz,

Ombres

de

Chine

:

Douze

po

è

tes

de

la

dynastie

Tang

et

un

é

pilogue

,2015)共十三个英、法、德文版(注释中还提及华兹生、周杉的译本),似可管窥他对杜诗外译的既有文献的参考和关切程度。接着郁白对诗作加以导读。他首先提到《春望》是杜甫最有代表性、最常被选本(如《唐诗三百首》)收录、也最难外译的作品之一,自然物界对脆弱人世的“看似无情还有情”的微妙很难传达,故将“春望”这一主题以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静观集》(

Les

contemplations

)中的同题之作加以对比,彰显出其能将不同诗作置于世界文学比较视野之中的学术能力。接着他逐句阐释自己在翻译时对具体字句的处理原则:例如首句中何以将联绵词“山河”译成nature,他解释是为了让断壁残垣的“国破”与勃然生机的“城春”更好地形成强烈对比并恰如其分地扣题,也可能是有意对前辈译者雅热译成les monts et les fleuves的改进。郁白在颔联上花了较多笔墨来解读存在的复义性(ambiguïté),从不同视角来认知窘困的人生与无情的自然之间的痛苦比照,过渡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看者与被看者之间情感的声应气求和水乳交融,随后指出历代译者都面临同样的困境(诸如霍克斯、杨大卫、马科维兹、胡若诗、宇文所安、A.Z.Foreman、周杉的译本都被放在了脚注中并略加点评),再提出自己的解释,比如鸟令人心惊(poignante)源自中国诗学传统——春鸟都是成双结对、从而引发形单影只的人触目惊心。颈联中“连三月”前文已述,此不赘言。尾联基于霍克斯和周杉的观点来加以评议,并给出自己的想法——稀疏白发与茂盛草木、帝国坍塌与士人无望之间的剧裂式的对立。结尾他引用台湾学界林美清之说点明标题中的“望”对应了王朝权力和个人身心的“失望”“绝望”。如此,郁白在文本翻译之外有意识地增强学术性,是为了迈近力求让自己对杜诗的翻译和传播研究立于国际杜诗学的经典之列的既定目标。

郁白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翻译与研究,并为此付出了极多的时间和精力,才有如今《杜甫诗全集》法译全本皇皇巨制的陆续面世。郁白杜诗法译的特点,如上所述,显示出他对早期汉学语文学传承的兴趣和功力,特别是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和巴黎七大传统汉学的研究理念对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古典诗的主题和形式上都不偏废,特别强调文本细读,对名物加以准确而细腻的把握。此外,他与中国持久而绵延的实际交流经历既能让他密切关注杜诗外译的最新研究动态,又能让他在学术圈之外另辟蹊径,独成一家,将杜诗法译置于社会文化史视野之下整体加以关照,从文化史的宏观角度切入,在文本分析和语境研究之中寻求某种平衡。因此,他的译本在思想内容上贴合文本,翻译策略上异化大于归化,保留了中诗意象和结构的诸多“异国情调”(exotic),直译大于意译,不刻意取悦读者,在字词的推敲上很下功夫。而在艺术形式上,他保留了较多中诗原有的样式和结构,在句法、对仗、典故、意象的处理上都有自己的惯用手法,尽管在有些意象的翻译和阐释上,似仍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在押韵上,他强调“不以文害用”,以匡不逮。总体来说,郁白的法译杜诗具有颇高的学术和研究价值,学界也期待他在当下担任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完成外交使节任务之余,能够尽快完成杜甫诗法译全本的工作,推动杜诗外译更上一层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古典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无论是欧美汉学界,还是国内学术圈,都不倾向于把译著(包括点校)当作学术成果,不纳入学术评价体系,使得文本笺注的翻译变得无足轻重,它不仅断绝了学者们语文学的最基本学术训练,也无法使得研究者更多地关注与文本的联系,如此一来,就使得中诗外译只能以兴趣而非学术方式存活,这是非常危险的。而郁白此时的身体力行,与宇文所安英译杜诗全集之勇颇为类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于学术圈本体之外召唤对于文本翻译的关注,虽说可能是由于他在法国外交部拥有固定职位而无后顾之虞的缘故,但是无可否认,此举在文学研究领域是非常值得关注和致敬的,学界对杜诗出现更多语种全译本亦翘首以待。

注释

③François Cheng,

Po

é

sie

Chinoise

:

Li

Po

,

Tu

Fu

,

Wang

Wei

,Vagabondages,1983.④Wing-fun Cheng、Hervé Collet,

Tu

Fu

:

dieux

et

diables

pleurent

,Moundarren,1987.⑤Georgette Jaeger,

Du

Fu

:

Il

y

a

un

homme

errant

,la Différence,1989.

⑥Florence Hu Sterk,L’apogée de la poésie des Tang:Li Bai et Du Fu,Vrin,2000.

⑦许渊冲:《中国古诗词三百首:汉法对照》,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⑧谢百魁:《英法双译唐诗100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版。

⑨贾卉:《杜甫诗歌在英语国家的译介与传播》,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猜你喜欢

杜诗句法译本
柬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度研究
《空间句法在中国》段进、比尔?希列尔等(著)
贫困无田杜太守
专题前言:理解译本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从“春秋五例”分析杜甫诗歌含蓄的表现手法
用人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