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堂书院集字记

2018-03-04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杜诗赵孟頫草堂

王 飞

2017年12月,笔者应邀赴广元参加杜甫草堂组织的诗圣杜甫行踪遗迹考察,由贾兰馆长带队。其间,贾馆长谈到草堂书院的建设进展及运行设想。恢复重建草堂书院,是贾馆长一直以来的心愿,曾多次召集专题研究,专家研讨,制定方案。我在杜甫草堂分管相关业务工作的时候,参与了草堂书院规划设计及古建保护立项工作。由于经费预算、古建筑工艺要求等原因,工程招标颇费周折,迟迟未能动工实施。随后,在刘洪馆长主持下,重启立项招标,完成了工程主体维修保护及落架改造。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希望草堂书院早日挂牌,开展活动。贾馆长特别提及“草堂书院”匾额,经过再三考虑,还是打算沿用集字的办法,选用古代书法大家的手迹来完成。

1997年,杜甫草堂改造大雅堂陈列,“大雅堂”三字匾额,即由本人集自颜真卿楷书,宽博庄严,雅健深雄,得到大家的认可。首选颜真卿书法,当然是因为苏轼《东坡题跋》的那段话:“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大”“雅”“堂”三字在颜真卿书《勤礼碑》里面都有。但《勤礼碑》的几个“大”字,撇画偏细,并不适合作为匾额首字,“大雅堂”匾额集字的“大”字,选自颜真卿《自书告身帖》。2004年,杜甫草堂将大雅堂也就是原草堂寺大雄宝殿旁的西方丈行政办公室改造为文创体验馆,命名为“唐风遗韵”。其四字匾额书法,亦由本人集成。其中“唐”字出自清代何绍基临《麓山寺碑》;“风”字出自唐太宗李世民《屏风帖》;“遗”字出自宋代黄庭坚书李白诗《忆旧游》;“韵”字出自明代董其昌。四个字分别集唐、宋、明、清四代书家手迹,尚不多见,捏合在一起能够顾盼生姿而毫无违和感,算是一次胆大不妄为的文字游戏,书法集字的形式较好地诠释了“唐风遗韵”的文化内涵。草堂书院的主体,即原草堂寺东方丈,以大雅堂居中,草堂书院正门与唐风遗韵左右对称。草堂书院古已有之,史籍可稽。可惜的是牌匾或碑版书法并没有传承下来。如果采用集字,那么,集谁家的手书好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顺便翻检了一下手头的资料,经过认真思考,拿定注意,向贾兰馆长回话,建议集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字。其理由,简单地说,有几点:一、草堂书院始于元代。二、赵孟頫书画及文学成就很高,堪为元代文人杰出代表。三、赵孟頫尊杜。四、传世赵孟頫手迹较多,集字选择余地相对较大。贾馆长说她完全赞同我的这个意见。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等,浙江吴兴(今湖州)人,生于南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为宋太祖十一世孙。年轻时在南宋朝作过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在家闲居。因其博学多才,为元朝廷所网罗举荐,三十三岁应召赴元大都。初任兵部郎中,后调集贤直学士,受猜忌而请外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浙江儒学提举等职。元仁宗时,升任集贤侍讲学士,翰林学士承旨,官至从一品。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赵孟頫文学艺术修养丰厚,擅诗文辞章,通词曲音律,精古物鉴定,尤其以书法和绘画创作成就最高,名满天下,是元代第一流的文人,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就书法而言,赵孟頫是一个继承型的书法家。历史上公认的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都出自唐代,而赵孟頫宋以后出,得以列居其中,足见其功力之深,影响之巨。赵孟頫以赵宋宗室后裔,不甘以遗民终老,而入仕新朝。按照古人的道德评判标准,于大节有亏,这也多少影响了对赵孟頫的历史评价。无奈赵孟頫的艺术成就太高,是艺术史上无法绕开的环节。元以后以至明、清,赵孟頫基本上作为一个道德评判上被否定的人物,却在文化艺术领域受到后代广泛的学习,得到越来越高的肯定。举例来说,明末清初的傅山,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后的草书大家。明亡以后,傅山抱定遗民终老的信念,拒绝承认新朝。他学习颜真卿书法,修炼凛然正气,开出一代新声,成为明末清初表现主义的书法巨匠。容易为人忽略的是,傅山早年的书法底子,其实是靠学习赵孟頫打下的。他后来否定赵孟頫,也是表明他不会走赵孟頫一样的道路。与傅山同时代的另一位书法大家王铎,从明末文坛领袖而降清。虽得以苟延性命,享受富贵荣华,终于还是被列入贰臣传。而将王铎打入另册的乾隆皇帝弘历,却是一辈子学习赵孟頫书法。可见弘历内心,是将赵孟頫仕元与王铎降清区别对待的。

赵孟頫也是历史上曾大量书写杜诗的书法家。因为杜甫草堂“杜甫诗碑”刻石工程需要,笔者曾主持古代书家书杜诗的资料搜集工作。赵孟頫是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位大家。今传最早的杜甫画像墨迹,为赵孟頫所作杜甫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流传至今最早的一件赵孟頫书法《行书杜甫秋兴八首卷》上海博物馆藏,作于至元二十年(1283),其年赵孟頫三十岁。存世其他赵孟頫书杜诗作品,计有行书杜甫诗长卷拓本;行书横幅《玄都坛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行书立轴《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新乡市博物馆藏。其中具款为大德二年九月八日所书杜甫诗拓本残卷,墨迹与原石均已不存,书录杜诗《长吟》《楼上》《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入乔口》《发潭州》《双枫浦》《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重过何氏五首》《归来》(余题)二十三首,尤其引入注意,这是赵孟頫大量书写杜甫诗作的明证。关于拓片的真伪,笔者曾专门就此求证于故宫博物院赵孟頫研究专家王连起先生,得到他的认可。有关史料记述赵孟頫书杜诗作品就更多了,此文不赘述。

庭前枯柏生意尽,枝叶干焦根本病。黄风白日吹沙尘,鼓动哀音乱人听。嗟哉尔有岁寒姿,受命于地独也正。雨露虽濡心自苦,凤鸟不来谁与盛?岂无松槚在山阿,只有蓬蒿没人胫。我生愧乏梁栋才,浪逐时贤缪从政。清晨骑马到官舍,长日苦饥食还并。簿书幸简不得休,坐对枯槎引孤兴。人生何为贵适意,树木托根防失性。几时归去卧云林,万壑松风韵笙磬。

其它学杜咏杜的篇章,如《送李清甫由御史出按四川》:

蜀道青天上,绣衣骢马行。霜威御史府,春色锦官城。万里平反报,三年菽水清。相逢一杯酒,似为别离倾。

《送杜伯玉四川行省都事》:

浣花溪上草堂存,今见能诗几代孙。橘刺藤梢隐丛竹,椒浆桂酒荐芳荪。日长画省文书静,春近泯江雪浪奔。我向东吴君向蜀,别离从古解销魂。

《题范蠡五湖杜陵浣花二首》其二:

春色醺人苦不禁,蹇驴驮醉晚駸駸。江花江草诗千首,老尽平生用世心。

其中的尊杜之意显而易见。另一首赵孟頫主要诗作《岳鄂王墓》,可以视为体现赵孟頫大历史观的心声之作。他对于忠良惨死、宋室覆亡的结局深自痛惜,对于一己身世际遇又无可奈何。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赵孟頫学杜咏杜,并大量书写杜甫诗作,是在文化心理上深度认同杜甫的表现,他把诗圣杜甫视作中华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赵孟頫以他的文化影响力,努力使他的这种看法得到当朝统治者的认可。正是在“延续文脉”这一点上,赵孟頫敢于自视为杜甫的同路人,他因此而获得某种赖以安身立命的文化自尊。从交游上看,赵孟頫与同时代另一位著名书法家鲜于枢多有唱和赠答之作。他们之间的交谊,颇似杜甫与郑虔。鲜于枢也很推崇杜甫,也大量书写杜诗,留下不少精彩绝伦的杜诗书法作品。杜甫在元代受到重视,与元好问、方回、赵孟頫、鲜于枢、虞集等文化代表人物的倡导密不可分。元宪宗时,将军纽璘入蜀,官拜大监,即当时统帅蜀地的最高长官。在他的倡议之下,在成都少陵草堂旧址建草堂书院,并上表朝廷,为杜甫请谥“文贞”封号。至正二年(1342),朝廷追谥杜甫“文贞”。

关于草堂书院的建立,祁和晖教授撰文曾引刘孟伉主编《杜甫草堂史略》1965年手写刻印稿本,载钱塘人张雨《句曲外史集》有《赠纽璘大监》诗:

论卷聚书三十万,锦江江上数连艘。远追教授文翁学,重叹征求使者劳。石室谭珍修俎豆,草堂迎诏树旌旄。也知后世扬雄宅,献赋为郎愧尔曹。

诗中自注说:“大监请以文翁之石室、杨雄之墨池、杜甫之草堂,皆列于学宫。又为甫得谥曰‘文贞’。以私财作三院,遍行东南,收书三十万卷及铸礼器以归。”

较早关于草堂书院的记载,有元代李祁在《草堂书院藏书铭》中写道:“不田宅于家而书院于其乡,不书籍于家而于书院。”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说:“至正二年(1342),追谥杜甫文贞,盖以大监之请也。草堂书院亦创其时。”

基于赵孟頫笔下的少陵情怀,在今天恢复重建的草堂书院,借赵孟頫的书法,再现这样的传承,也算是一种历史的回应吧。

不久,贾馆长发给我几个集赵孟頫书法的“草堂书院”字样,我猜测可能是安排草堂相关业务人员分头集的。几个方案各有特点,然而总体上均不理想。看来,先前想到的赵孟頫字多,集字选择余地相对较大这个便利条件,在实战中还是遇到了困难。不同版本的几个字,摆在一起,往往各自独立,缺乏呼应,气息不通。想要在书体与笔调统一的前提下集成“草堂书院”四字,并不像想象那么容易。而赵孟頫书法又以小字居多,小字放大集为牌匾,轻巧有余而沉雄不足,效果不佳。再有就是利用《书法字典》及电脑软件集字,虽然方便快捷,但是编选例字太少,仅选书法家常见作品,遗漏很多。这也就是仅靠软件选字不能出彩的原因,大多只能将就。我看到的几个集字样稿,调整余地不大。思虑再三,我决定自己动手重新搜集赵字。

考虑到牌匾集字的特殊要求,利于后期放大,我将搜索范围重点集中在赵孟頫成熟书风阶段所书写的碑版书法上面,如《胆巴碑》《妙严寺记》《三门记》《松江宝云寺记》《寿春堂记》《仇锷墓志铭》等,但还是难以拼配出字形相对完整统一的“草堂书院”四字。幸运的是,后来终于在赵孟頫延祐七年(1320),六十七岁时所书《杭州福神观记》里面,集得“草”“堂”“书”三字,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福神观记》由邓文原撰文,记述道教领袖张惟一委派崔汝晋重建位于西湖断桥之侧的福神观之始末。此碑为赵书晚期力作,出入李北海,形成简劲质朴而典雅雍容的风格。杭州福神观与碑石已湮灭不存,坊间多见早期精拓本印刷品,赵书墨迹卷藏故宫博物院。此碑在造型和用笔方面都极具特点,其短点写得比较轻盈灵动而圆劲浑厚,横竖主笔取势开张,比较挺拔刚健。其中几处“草”“书”字,都深得自然变化之趣。选中的这个“草”字,正中寓奇,令人过目不忘,作为起首之字很适合。与“堂”字搭配,笔调统一,生动贴切,相得益彰。而“书”字,选择一个长横上倾稍取侧势的处理,相对弱化横笔而强化竖笔,这样就与“堂”字形成巧妙借让而顾盼生姿。眼看就要大功告成,而最后一个“院”字的寻找却难上加难。其他赵孟頫碑帖手书“院”字,或者太精巧,或者太流利,明显与《福神观记》里面的“草”“堂”“书”三字不是一个调性。依靠手工检索做不下去了,我就想用一下大数据工具,上网搜索赵孟頫书法带“院”的作品,果然搜到赵孟頫一通《长春道院记》碑刻拓片。长春道院元大德十年(1306)建于上海松江,道长郑真。《长春道院记》为杨载撰文,至治元年(1321)四月赵孟頫书碑。因道院久废,原碑早轶,鲜见出版,较少为人关注。至治元年(1321)即赵孟頫延祐七年(1320)书《福神观记》之次年,时年六十八岁。两碑体裁和书写风格很接近。《福神观记》有墨迹本和碑拓本,《长春道院记》只有碑拓本,故而集字统一采用碑拓本。《长春道院记》里面的几个“院”字与《福神观记》里集出的“草堂书”三字基本相配。比较几个“院”字,只有一个“院”字稍取右侧之势,拼集在一起,笔意相接,而笔道轻重又能够基本协调一致。但最合适的这个“院”字,偏偏局部小有残损。不得已,其中的一撇,只好移用另一“院”字相同部位进行拼补。这个方法,颇类似文物保护上讲的“修旧如旧”——也有专家说应该叫“修旧如故”。

草堂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后来又成为久远的传说。流传至今的历史信息未免只鳞半爪,支离破碎。从某种意义上说,恢复草堂书院,不可能也不必要复其旧制,还原历史的吉光片羽。而浣花溪畔的一脉斯文,即如陆游笔下的梅花,“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梅花绝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注释

①王水照,朱刚撰:《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61页。

②参见白谦慎著:《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嬗变》,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35、36、123、239页。

③参见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编《古代杜诗书法资料汇编》、刘晓凤《元代书画中的杜甫及其诗歌——以赵孟頫为代表》,《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3期。

④本文赵孟頫诗均引自任道斌点校《赵孟頫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下文不再出注。

⑤祁和晖:《建设浣花诗圣胜地,承载一部石本杜诗——从“诛茅初一亩”浣花茅屋到八百亩成都草堂》,《杜甫研究学刊》2016年第1期。

⑥邓洪波著:《中国书院史》(增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猜你喜欢

杜诗赵孟頫草堂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遣怀
贫困无田杜太守
拜谒杜甫草堂
由对立走向友善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