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养结合背景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2018-03-03向明凯
潘 翠 ,刘 晖 ,向明凯
(1.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2.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湖南 湘潭 411104)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目前国际通行的养老模式主要有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3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事业工作格局;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体质弱,罹患疾病较多,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大,因此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备受社会关注。
1 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探索中遇到不少困难,而缺乏医疗和护理专业人才,则成为养老机构、医院面临的共同难题。本科以上学历,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培养周期长,综合性医院需求量大,很多医生不愿就职于养老机构,尤其是民营养老机构。原因包括待遇差、工作强度大、无编制、职称晋升难等。目前就职于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生大多为全科医生,护理、康复知识欠缺;而专业的老年护理员也严重匮乏,多为45岁以上,无学历、无职称、无专业知识的“三无”护工。人才培养需要周期,如果不从当下就开始筹划,那么即使有了充足的资本投入、健全的法律保障,人力资源的短板依然会让养老事业成为一个“漏水的桶”。为了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我校与养老康复中心签订协议,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选拔成绩优秀且自愿从事医养事业的学生成立“医养订单班”。由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订单班”尚属首次,因此还没有一套完善可行的课程体系,而学生马上就要进入二年级专业课学习阶段,所以构建适合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的课程体系尤为紧迫。
2 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2.1 改革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如何在医养人才培育中体现产教融合,培养出医养结合机构需要的医学人才,如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考量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专业课程改革、人才培养与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是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职业教育与医养结合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探索医养结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策略,培养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医养人才,可彰显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实现互利共赢。把职业教育改革与医疗及社会养老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为职业教育、医疗及养老等相关领域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学术及理论依据。医养结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改革,可促使职业教育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医养结合模式不断完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市场带动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改革,为促进医养结合模式完善服务,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保健、治疗一体化养老新模式,符合我国老龄人口多,未富先老的国情,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的特殊服务,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经过系统培养的医卫人员。因此,健全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发展体系,在医卫类高职院校开展多元化的医、养、护“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教育有巨大潜力,既可提高各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素质造福百姓,又可拓宽医卫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一举多赢。
2.2 改革目的
立足学校、立足医养结合机构,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本次改革为医卫类高职院校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课程体系、提高医养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真正实现医卫类高职院校与医养结合机构共同培养高素质医养人才的目标。立足我国国情,针对医养结合机构人才要求和高职教育特点,借鉴国外医养人才培养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课程体系。
3 国内外改革现状分析
3.1 国外改革现状分析
美国PACE计划[1]建立在医疗保险制度基础上,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主要包括急病诊治、住院治疗、医疗护理等,是一种新型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而医学院针对专业人才培养设置的相关课程占总学时的10%以上。荷兰护理医师主导模式[2],护士、医生、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学专家等多学科人才共同组成老年医护专业团队,共同承担风险。
3.2 国内改革现状分析
在我国,医卫类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涉及医养的课程极少,且学时较短,这些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效果也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一直重视医学知识的强化记忆,缺乏医养结合人才培养经验;教育方式多以说教为主,形式单一,内容与实际脱节,很难应用于实践[3],不能适应当下飞速发展的时代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4]。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日益激烈的医养结合机构竞争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更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5]。
4 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4.1 改革内容
调查分析目前医养结合机构中医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医养结合机构对医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期望。在医养结合背景下构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课程体系,制定适应医养方向的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4.2 改革目标
调研分析医养结合机构对临床医生的能力期望,进行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改革。构建科学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课程体系,实现高职院校医养人才培养与医养结合机构人才需求有效对接,培养医、养、护三位一体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4.3 改革的关键
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以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原则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医养结合模式不单纯强调医疗或养老功能,而是要建立一种日常康复养生、病时转医治疗的机制,使老年人在得到优质日常生活服务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紧急救助、人性护理、心理辅导等医疗服务。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就要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提升职业胜任力为目标,形成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与建设兼顾医疗行业标准与养老服务行业标准,遵循课程考核与技能考证互通原则。
医疗机构集中实习与养老机构顶岗实习相结合。(1)集中实习。加深学生对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医养结合服务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2)顶岗实习。提升学生老年护理技能、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等。
4.4 特色与创新
职业教育与医养结合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生大多为全科医生,护理、康复知识欠缺,许多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高职院校也未深入研究医养结合背景下如何加强对高职医养人才的培养,使医学教育和医养结合更好地衔接。基于医养结合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具有超前性和社会适用性,此次调查能更全面地了解医养结合机构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全面深化医养结合背景下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