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心理护理应用于儿童围手术期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8-12-11余嘉敏王海燕马傍喜
余嘉敏,王海燕,马傍喜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320)
手术治疗作为一个创伤过程,容易使患儿产生心理压力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其配合程度,并对麻醉效果、疾病预后等产生不良影响[1]。但如果能够通过创伤增强心理韧性,将有利于患儿术后从治疗的痛苦经历中走出来,积极面对以后的生活及学习[2]。多样性心理护理相较于常规的心理护理更具人性化、个性化,其临床价值值得探讨。本研究旨在探究多样性心理护理对患儿术前心理状态、术后心理韧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全麻手术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手术类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1.2 纳入标准 (1)年龄7~14岁者;(2)预期接受全麻手术者;(3)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儿及其监护人经过知情同意告知后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
1.1.3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2)精神异常、神志不清或智力低下者;(3)主观不愿配合的患儿。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即术前协助患儿完成各项检查、皮试、配血、备皮、禁食、卫生指导等;手术当天配合手术入室,术后进行病情监测、饮食护理、健康宣教;术前由麻醉护士进行常规术前访视,为患儿及家属介绍手术情况。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多样性心理护理,包括:(1)情绪护理:首先对患儿及家属进行自我介绍,营造轻松、舒适的沟通环境,称呼患儿的昵称以拉近距离;根据患儿的抑郁与焦虑评估结果与其进行针对性沟通,运用符合患儿理解水平的语言解答其疑惑,对患儿提出的每个问题都给予足够的重视,耐心引导患儿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手术。(2)熟悉周围环境:为使患儿尽快熟悉医院环境,缓解因陌生环境带来的不适感,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病房内部可接触的仪器及手术室位置,手术室内部环境以图片或视频形式进行介绍。(3)图片或视频应用:术前将手术接送过程、手术室环境及配合动作和术后康复等内容制成直观的图片、教育视频、幻灯片等多媒体音频视频材料,提供给患儿及家属观看,并派专门的护理人员针对患儿及家属的疑惑进行解答,使患儿对自己即将进行的手术和康复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4)音乐放松:与患儿及其家属交谈,了解患儿既往的音乐接触史和喜好的音乐类型,选用符合其要求的歌曲,每天为患儿播放30 min的音乐。播放音乐时要求周围环境安静,家属在旁陪伴或者按照患儿要求给予怀抱、抚摸等肢体接触,期间无不相关人员打扰。(5)注意力转移:与家属沟通,使患儿每天观看30 min的其喜爱的影视作品或玩游戏,以缓解患儿负面情绪,转移注意力。(6)家属支持:在关注患儿心理状态时,也需要评估家属的情绪,充分尊重家属的想法和提出的问题,对患儿家属的心理进行干预。在护理过程中鼓励家属以乐观等心态感染患儿,缓解其负面情绪,防止家属以简单粗暴的方式逼迫患儿执行某行为,应以说服、引导和鼓励为主。
1.3 评价方法
1.3.1 儿童抑郁量表(CDI)[3]分别于术前3 d和入手术室前2 h,利用CDI评估患儿抑郁情况。CDI包括负面情绪、人际问题、低效感、快感缺乏和低自尊5个维度,共27个条目,各条目按0~2分计分,总分为0~54分,总分越高,表示抑郁水平越高。
1.3.2 儿童多维焦虑量表中文版(MASC-C)[3]分别于术前3 d和入手术室前2 h,利用MASC-C评估患儿焦虑情绪。MASC-C包括躯体症状、社会焦虑、分离焦虑和伤害逃避4个维度,共39个条目,各条目按0~3分计分,总分为0~117分,总分越高,表示抑郁水平越高。
1.3.3 青少年心理韧性问卷(RSCA)[4]于术后一周,利用RSCA评估患儿的心理韧性。RSCA包括积极认知、目标专注、情绪管理、人际协助、家庭支持5个维度,共27个条目,各条目按1~5分计分,总分越高,表示心理韧性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录入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心理状态比较
入手术室前2 h时,两组患儿CDI、MASC-C评分均较术前3 d时高(P<0.05),且试验组增幅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CDI、MASC-C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CDI、MASC-C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术后心理韧性比较
术后1 w时,试验组RS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术后1w时RSCA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术后1w时RSCA评分比较(±s,分)
?
3 讨论
3.1 多样化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儿术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术前心理状态
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手术治疗效果和麻醉效果有重要影响,进而对疾病的预后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成人相比,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在应对陌生环境、疼痛、与亲人分离等各项刺激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在需要配合医护人员时,有可能导致配合不良甚至出现违抗行为。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帮助患儿更好地适应临床环境,以尽可能平稳的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本研究中,入手术室前2 h时,两组患儿CDI、MASC-C评分均较术前3 d时高(P<0.05)。究其原因在于,手术作为一大应激源,随着手术时间的逼近,患儿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会不可避免地加重。同时试验组患儿CDI、MASC-C评分增幅均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过多样性心理护理干预,与只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术前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5]。因社会影响和本身经历,儿童对医院心怀恐惧,加之疾病带来的不适感、面对陌生环境的恐慌感和突然远离家庭、学校等熟悉人群的不舍感,患儿非常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甚至可能哭闹、无法离开家属陪伴进入手术室等。本研究应用Paulen等[6]提出的理论,以患儿为中心,采取多种护理措施,如通过沟通交流评估患儿的家庭观念、称呼患儿自己喜欢的名字、创造舒适环境以使患儿身心得到放松和充分尊重患儿及其家属权利。患儿身处喜爱动漫、游戏的年龄阶段,可以其钟爱的事物转移患儿注意力,避免患儿对周围环境过度关注和对手术过度焦虑。除关注患儿心理状态外,还要提醒家属长时间陪伴患儿左右,其一举一动会对患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对家属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进行干预,以提高来自家属的支持力度,间接改善患儿的负面情绪,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7]。
3.2 多样化心理护理有助于增强患儿术后的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作为积极心理学的课题,指个体能够适应困境(创伤、悲剧、威胁等)并从中获得成长的能力。同样在遭遇不良事件后,有人会表现出消极症状,而有人却能摆脱负面影响得到个人发展[8],探究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便是心理韧性研究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予以试验组多样性心理护理后,术后1 w时患儿RS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多样性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术后的心理韧性水平。根据心理韧性动态模型,心理韧性作为儿童的一种潜能,外部保护因素能满足其对归属、爱、掌控、尊敬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即满足儿童发展需要,从而培养儿童心理韧性特质。采用多样性心理护理措施,为患儿提供家庭支持、环境安全感、医护人员关注度以及对未知事件的掌控度等,有助于患儿增强心理韧性。其中多样性心理护理强调家属的陪伴、支持和鼓励,家庭作为患儿接触最频繁也最具安全感的领域[9],提高家庭亲密度对于增强儿童心理韧性有不可忽视的影响[10]。
综上所述,在围手术期给予患儿多样性心理护理,可满足患儿对于安全感、归属感、爱、支持等的需要,同时对于改善患儿术前心理状态和增强术后心理韧性都有积极作用。